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目前发动机关键部件修复存在的问题,对铁基纳米复合镀层用于发动机关键部件的修复进行研究。设计了研究方案,阐述铁基纳米复合镀层制备所需设备、材料、镀液成分及工艺过程,进行结合强度、耐磨性、硬度等物理力学特性测验,并对发动机关键部件——曲轴修复进行试验研究,阐述试验过程,获得试验数据。该技术能满足发动机关键部件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2.
由于某型军用航空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发,为找出薄弱环节加以改善,对该型发动机外场故障数据进行收集,找出薄弱子系统并对其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从而确定关键部件,再结合关键部件的故障机理为设计改进及使用维护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3.
天线罩是导弹上的关键部件之一,制造精度要求高。针对复杂结构石英纤维/含硅芳炔复合材料天线罩的成型特点,选用RTM成型工艺,开展了模具设计、工艺优化等研究,并分析了成型缺陷的成因与控制措施。检测表明,研制的含硅芳炔复合材料天线罩成型质量好,壁厚精度达到±0.1mm,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线阵相控阵换能器指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能器是超声相控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指向性的好坏是衡量换能器性能的重要因素。文中对线阵相控阵换能器的空间指向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换能器各参数对声束主瓣、旁瓣和栅瓣的影响,最后给出了阵列换能器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的布雷顿热电转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热防护问题,提出了一种布雷顿循环热电转化技术,结合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工况,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初步得到热电转化的发电效率及发电机功率,并讨论了飞行马赫数、关键部件效率、压比和循环工质对系统性能(发电效率和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动热的利用使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电转化成为可能;同时提高关键部件效率,如换热器效率、旋转部件效率可提高发电效率和发电机功率,由于它们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在系统方案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分析也表明,选择适当的工质可以提高热电转化的发电效率及发电机功率。  相似文献   

6.
车用涡轮增压微型燃气轮机辅助电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强  马朝臣 《兵工学报》2010,31(11):1519-1524
综述了微型燃气轮机和内燃机电辅助增压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各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究发展方向。根据系统功能和目前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情况,提出一种车用集成式燃气涡轮—增压发电系统的新概念,提供了可能的系统设计方案和基本特性参数,并对车用集成式燃气涡轮—增压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发动机缸体,设计了专用机床的镗模结构、分级微量进给刀具、退刀机构等关键部件。把刀具、镗杆、镗套、轴承作为一个系统,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对在特定工况下镗杆系统的刚度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8.
杨华斌  王云 《鱼雷》1998,(4):23-25,23
本文就气动不平衡式鱼雷发射装置大深度发射式武器的机电式气动控制系统方案进行了探讨和论证,并对机电式气动控制的原理和组成及关键部件等分别作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针对伺服阀生产过程中,关键部件伺服阀滑阀副配磨精度的影响因素众多,配磨试验检测设备的机械结构复杂的问题,设计了伺服阀滑阀副配磨试验台,提出了综合控制滑阀副配磨精度的方法。该方法应用流体力学和系统控制理论,给出了滑阀副重叠量及对称性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并量化了影响伺服阀滑阀副配磨精度的各种因素。通过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控制各影响因素的配磨方法,加工生产的滑阀副误差及重复性满足要求,內泄指标及压力增益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弹药可靠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弹药可靠性数据的产生和收集方法,指出应分别建立弹药各部件的可靠性数据库,并提出了弹药可靠性数据分析技术中的几个关键点.结合实际应用,介绍了利用主次图法对弹药可靠性数据进行失效分析的方法,由此可以找出影响产品作用可靠性的关键部件.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在理论研究阶段利用试行方法评价车辆装备关键零部件预防性维修间隔期可操作性较低的问题, 提出基于蒙特卡罗仿真评估预防性维修间隔期的方法和流程。选取评价车辆装备关键零部件预防性维修间隔期效果 的指标,阐述车辆装备关键零部件定期更换和定期检测策略,以评价制动器摩擦盘预防性维修间隔期为例进行分析 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对车辆装备预防性维修间隔期维修效能作出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韩坤  何成铭  刘维维  申莹 《兵工学报》2014,35(2):268-272
在装甲车辆论证过程中,权衡分析是确定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测试性(RMST)定量要求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出以系统效能为目标的装甲车辆RMST权衡分析方法。基于装甲车辆使用和维修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由战备完好率、任务可信度和固有能力三部分组成的装甲车辆系统效能模型。在系统效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两种RMST权衡分析方法,即基于比较的权衡分析方法和基于灵敏度的权衡分析方法。该方法为合理地确定装甲车辆RMST定量要求,提高装甲车辆系统效能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轨服务飞行器(on-orbit service vehicle,OSV)因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种类繁多而难以进行总体设计,为此,对其进行深入的技术分析。从服务需求和任务过程的要求出发,分析OSV的主要功能需求,提出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按照各分系统的不同功能,将OSV分为平台和载荷2部分进行组成结构分析;按照OSV功能多样化程度以及服务任务周期的特点,对OSV进行分类研究。该研究可为OSV的整体规划与总体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装甲车辆耐久性试验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总结了装甲车辆及零部件耐久性试验的4种常见模式,并通过对耐久性试验现状的分析,指出了装甲车辆耐久性试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和经验,提出了解决措施,对于进一步做好装甲车辆整车及零部件的耐久性试验工作、提高试验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从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带翼飞回和升力体式等类型分析了国外典型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现状;然后从技术难度、对总体设计体系的影响、运载能力损失、对主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回收过程复杂性等方面对各技术途径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并概述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开展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经济性分析;最后对未来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进行展望。重复使用是运载火箭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国还需大力发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未来还将走向天地往返+重复使用空间运输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装甲车辆主要通过螺栓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安装,这种复杂系统中的接触应力分析目前仍然是有限元技术应用的难点.具体以典型部件装配为研究对象,研究接触有限元技术在三维部件装配体中的应用,为装甲车辆由单个零件的刚强度分析向系统级的刚强度分析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运载火箭实现重复使用是未来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肖妆国外重使用技术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种两级入轨可一重复使用方法,接着对该方案的返回轨道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仿真计算结果,论证了火箭全部回收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谷进一步深入研究此方案所需做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重型运载火箭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展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进行重型运载火箭构型分析,初步确定了火箭的直径以及发动机的推力量级,形成了基于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基于大推力固体助推器的两种重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并对重型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结合重型运载火箭的特点对未来的潜在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型运载火箭对于提升中国...  相似文献   

19.
UUV海底停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满足不了长期定点探测的要求。在介绍了现有海底停驻功能的UUV的一些研制情况、工作原理、关键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提出了2种海底停驻策略的UUV——液压支撑式和锚链式UUV,并对这2种策略UUV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大体工作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最后结合这2种海底停驻策略探讨了海底停驻UUV的关键技术,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将超重型特种车辆的行驶安全性问题研究归纳为稳态和瞬态两个方面,并以HTF系列七轴超重型特种车为例,介绍了整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典型的瞬态特性分析。通过对比总结了两种分析方法的不同用途,提出了超重型特种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