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高压水射流破岩的影响因素繁多和作用机理的复杂,运用动态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高压射流的数值试验,分析破岩过程中应力及破岩深度变化,以破岩过程中诸如射流速度、射流直径、射流入射角度、射流束数等控制参数为研究方向,基于ANSYA/LS-DYNA进行不同井深条件岩石破坏的显示动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进行高压水射流破岩时选取不同射流控制参数所实现的射流效率明显不同,射流速度和射流直径的增大都会增加破岩的深度;射流垂直入射时,破岩效果最好;射流束数和破岩深度成反比。以本文研究结果指导实际现场操作,可以有效提高破岩效率。  相似文献   

2.
黄晨  吴楠  邹志军  吴虎彪 《暖通空调》2020,50(8):111-115
通过对4种不同尺寸的方形吸顶散流器在喉部风速为2~5 m/s时的多工况等温实验,研究了方形散流器射流扩散宽度、下降距、射程等射流特征参数,通过绘制射流包络面,分析了射流边界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方型吸顶散流器4个面的送风射流呈现3个阶段的特征;整个送风射程达3~12 m,可在顶棚形成良好的扁平射流,贴附射流最大下降距离为0.87 m;射流回流对室内温度均匀分布、营造良好的热舒适环境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了单股射流扩散宽度与射程的多元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9)
为了研究波流环境下双孔射流的运动和稀释特性,分别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和平面荧光诱导(PLIF)技术对其速度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测量,结合波浪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对波流环境下射流的运动形态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将波流和横流环境下射流平均速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在波流环境下,部分射流水体周期性地被抛出射流主体形成"云团",使射流分布范围加宽,有助于双孔射流的稀释;相对于横流环境,在波流环境下前方射流对后方射流的遮挡作用大大减小,前、后方射流速度偏转程度均比横流环境更加明显,其迎流面和背流面的浓度分布则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4.
通风空调的送风方式一般为射流,要满足室内不同的控制要求,需研究射流速度、温度和浓度边界层.本文讨论了影响层流和紊流射流边界层发展的因素,分析了层流和紊流扩散系数.通过理论分析和CFD模拟得出以下结论:射流边界层的厚度与扩散系数的大小成正比.当Pr≈Pr<'t>、Sc≈Sc<'t>、Le≈Le<'t>H寸,紊流射流边界层的分布规律可以近似用层流射流边界层的分布规律来表达.当室内污染物为氨气时,紊流射流浓度边界层最厚;当室内污染物为甲醛时,紊流射流温度边界层最厚.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介于混合通风、置换通风之间的新型通风模式——条缝型送风口形成的竖壁贴附射流。利用2DPIV研究了该模式下射流送风速度对气流流场的影响,并对极限贴附距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射流送风速度越大,形成的贴附射流距离越长,贴附效果越显著;同时,送风速度越大,射流对周围空气的卷吸能力越强,射流影响区域越大;射流送风速度的改变对极限贴附距离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当由靠近工作区的送风口送出的风量很大时,需要使射流的速度和射流与环境空气的温差能尽快地衰减。借助于能送出中空的锥形射流的喷嘴,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在射流的空腔内部和外部空间中,有逆向补充气流形成。人们曾经对不交汇的锥形射流的射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描述交汇射流的轨迹和确定射流本身和内部逆向气流的速度值。在射流流出的方向上作用着两个力:射流的初始冲力I_o(图1 α)和内外空间的静压(P_B和P_H)差。如果认为冲力在射流的内外空间中均匀分配,则根据动量方程可确定这两个力的值:  相似文献   

7.
综合国内外的诸多文献,在现有射流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喷口射流的计算体系.对国内外多个单喷口射流的计算体系进行了比较,各公式中的计算系数不同导致了计算结果的差异,并指出了国内一些手册中应用公式时存在的一些错误.理论推导了多股射流叠加的计算公式,并将该公式与单股射流及多股平行非等温射流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喷口送风阻力及噪声的计算公式,并将各个分步计算汇总成射流计算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分析了平面楔形射流在不同的楔角及边壁条件下形成的流场特性。研究表明,无论是有边壁的半受限楔形射流,还是无边壁的自由楔形射流,都存在一个临界楔角,偏离此临界角,射流所形成的分散射流都将失稳而成为向上或向下的贴附射流。  相似文献   

9.
 同轴旋转双射流是一种新型高效射流,它综合旋转射流破岩面积大和直射流破岩深度大的优点,并在较高围压下能够利用空蚀提高破岩能力。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常压淹没和围压条件下喷距、射流压力以及围压对射流破岩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射流在冲击破岩时存在最优喷距范围,该次实验条件下最优喷距约为喷嘴当量直径的13倍;增大射流压力可大幅提高双射流的破岩体积。压力超过15 MPa时,破岩体积大幅增长。双射流的破岩体积和破岩孔深均随围压的增大而急剧减小,破岩孔径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的幅度相对较小。双射流冲蚀破碎岩石机制包括空蚀破坏、直射流冲击破坏、剪切破坏以及压力波动破坏。  相似文献   

10.
空气射流,浮力尾流和浮力射流的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论述了空气射流、浮力尾流和浮力射流的相同,相异性及解法特点,归纳分析了现有实验资料。研究表明,空气射流、浮力尾流和浮力射流的轴线流速和剩余温度沿程变化规律可用组合的无量纲参数归化。得到了表征空气射流、浮力尾流和浮力射流轴线速度及温度分布规律的统一公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传统LNG重烃去除工艺(蒸馏塔分离工艺、氮气稀释工艺)的工艺流程,提出了一种新型重烃去除工艺:将原料过冷态LNG的冷能用于凝结蒸馏分离出来的轻质天然气,实现热值调节。分析了增强工艺效果的措施,采用HYSYS软件对工艺进行模拟,证实了工艺的可行性,得到了LNG再液化比与过冷度、系统压力的关系。设计了液氮再液化工艺模拟实验,认为液氮再液化工艺实验的可行性可以外推至LNG再液化工艺。  相似文献   

12.
徐斌  成连平  赵琳  姜孟 《工业建筑》2012,(Z1):661-664
根据灌注桩概念,结合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理论,将其施工过程划分为施工技术准备过程、基本施工过程、辅助施工过程和施工服务过程四部分。经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安全管理模型,证明了人是施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且受复杂心理的影响。依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原则,通过安全管理模型剖析,将施工过程评价指标划分为人、机电、环境和安全管理4个方面,19个三级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型冶金建设项目进度控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业主的项目管理角度提出了综合进展率和综合进展率曲线的概念,使得大型冶金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更具有宏观性和直观性。相比较传统的进度控制方法,该法更适宜于业主进行大型冶金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和投资约束,保证其向目标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崔卫国 《山西建筑》2012,(30):286-287
介绍了建立施工企业流程管理的目的和作用,阐述了实施企业流程管理的操作程序以及流程编制参考依据,并总结了实施流程管理取得的效果,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DAT—IA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首次对利用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和设计介绍了该工艺的特点,工作过程和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6.
污水处理厂AB法工艺改造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污水处理厂AB法工艺改造的目标,分析了AB法工艺的局限性,结合该污水处理厂AB法工程的现有设施,从技术上探讨了4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工艺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并得到了适合于该污水处理厂AB法工艺改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统计分析在工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旭远 《国外建材科技》2009,30(2):13-18,27
产品的制造过程也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如何将产品质量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工序质量管理中运用质量统计手段对工序质量状态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及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的分析与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生产试验考察了生物增效法和生物铁法强化炼油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废水的能力.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增效法后生化装置对COD的去除率最多提高了16.7%,而采用生物铁法的生化装置对COD的去除率最多提高了9.8%;生物增效法和生物铁法都能提高炼油废水处理装置的抗冲击性能,且生物增效法在抗水力负荷冲击方面效果更好;生物增效法和生物铁法都能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采用生物增效法的污泥SVI值为70~74 mL/g,采用生物铁法的污泥SVI值为96~105 mL/g,采用生物增效法的污泥沉降性能更好,生物相也更丰富.虽然生物增效法在提高炼油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其运行成本高,在生物增效法实施的基础上再实施生物铁法则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9.
简述并全面分析了电石法生产乙炔的工艺过程及其火灾危险性,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该工艺过程的防火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列举了等静压干法成型瓷套瓷检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从成型过程分析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压机工序引起的瓷件大伞伞沿裂;修坯工序引起的瓷件跳刀、壁厚差;上釉工序引起的橘釉、伞沿釉裂、内孔流釉、缩釉、剥砂。对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压机工序选用合适的定位圈;压制毛坯选用合格的橡胶袋;修坯工序采用合格的修坯刀;上釉工序保持喷枪枪嘴清洁、无堵塞。基本上解决了毛坯成型过程产生的主要质量问题,提高了窑后瓷检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