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雏期6~8周龄,体重(体质量,下同)达到标准后至17~18周龄为育成期,育雏结束后,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消化等机能基本健全.雏鸡开始脱温,采食量增加,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母鸡12周龄以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因此保证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或过晚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能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所以雏鸡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只有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才能保证雏鸡的正常发育和雏鸡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1.肉鸡的阶段管理(1)雏鸡的饲养管理一是雏鸡要早入舍(保温)、早开食、早饮水(加5%红糖或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开食时用玉米粉(低蛋白)有利于卵黄吸收.如刚开始就喂高蛋白饲料,不利于脂粪排出,易造成终生消化不良拉白粪.二是要注意保温,1~2日龄34℃~ 35℃,3~7日龄31℃~33℃,8~ 14日龄28℃~29℃,15~21日龄26℃ ~ 27℃,每周降低2℃~3℃.三是要注意通风换气,要在保障所需舍温的情况下,做好通风换气,特别是煤炉取暖地区要避免因通风不良造成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过量,导致腹水症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1~3周以保温为主,冬季可在午后适量通风.四是要保持一定的湿度(65% ~ 70%),利于雏鸡卵黄的吸收和鸡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育雏十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初生雏鸡的选择和运输 雏鸡生长发育是否良好与孵化场供应的雏鸡质量密切相关.种蛋与孵化机被污染后孵出的雏鸡易发病和死亡,因此应从种鸡质量好、鸡场防疫严格、出雏率高的种鸡场进鸡.要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体质量符合标准的雏鸡,雏鸡腹部应柔软、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完全,绒毛覆盖整个腹部,且是同一批孵化的雏鸡.  相似文献   

5.
育雏是高产蛋鸡的饲养基础,育雏的好坏决定养鸡业的成功与失败.如何使鸡的优良遗传性能发挥得最好,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育雏的关键又取决于幼雏期的饲养管理,因此幼雏阶段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本试验的鸡群同一批出雏,并在同一条件下饲养至10周龄,再随机抽取30只进行体质量(体重,下同)、体斜长、胸深、胸骨长、胸围、髋宽、胸角、胸宽、胫长9项体尺的测量,并计算出强壮指数、体躯指数、第一胸指数、第二胸指数、髋胸指数及高脚指数6项体型指数再进行比较。2.资料的处理方法(1)计算各个性状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相似文献   

7.
雏鸡具有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健全、生长代谢旺盛、发育迅速和抵抗力弱等生理特点,因此,雏鸡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产蛋雏鸡育雏时的生长发育更是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产蛋率和蛋品质量。雏鸡的饲养管理、应激影响、免疫程序是否到位、饲料饲喂是否均匀等,都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这些工作都与饲养管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密切相关。根据在自动化雏鸡场(立体笼育)实习观察,发现雏鸡饲养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现总结,供广大养鸡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啄癖是一种不良的嗜好,又叫异食癖。其临床特征为鸡相互啄食,造成伤亡或死亡。啄癖在雏鸡群、中雏群和成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雏鸡群和中雏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一旦发生即可很快蔓延全群,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幼鸡生长发育,成鸡产蛋量下降,健康受损,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初生的雏鸡机体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病原的抵抗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较弱.因此为它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1.育雏鸡舍准备 育雏鸡舍应选择保温、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入雏前10~15d将饲养用具(料槽、饮水器)及鸡舍清扫干净.鸡舍用水冲刷一遍,待干后用1%~2%的火碱溶液喷洒消毒,然后用3%~5%来苏尔消毒,空舍7~14d.饲养用具要用0.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此项工作做得好,就能尽可能地杀灭禽舍、器具残留下来的病毒和细菌.  相似文献   

10.
育雏是高产蛋鸡的饲养基础,育雏的好坏决定养鸡业的成功与失败。如何使鸡的优良遗传性能发挥得最好,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育雏的关键又取决于幼雏期的饲养管理,因此幼雏阶段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