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肉类研究》2017,(8):13-14
<正>牛肉是蛋白质、VA、VB_6、VB_(12)、VD、硒和锌等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但牛肉中也含有大量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将饱和脂肪酸转变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将增加牛肉的健康价值。给牛饲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时,牛瘤胃中发生的异构化反应和加氢反应会使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饱和脂肪酸,而有研究表明,在给牛饲喂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同时补英国和德国联合研究饲喂紫苜蓿提取物对牛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及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哥特-罗兹法提取脂肪,采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衍生使脂肪酸变成脂肪酸甲酯,经气相色谱法检测以及内标法定量的试验研究,建立了牛乳制品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总脂肪酸的检测方法。经过对鲜牛乳、奶粉以及奶酪中脂肪酸检测发现乳脂肪中含有34种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约为3:1,而进行了脂肪酸营养强化的儿童奶粉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采集无锡地区150例人乳样品,提取乳中脂肪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人乳脂肪中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乳脂肪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主要为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随着泌乳期的延长,中碳链饱和脂肪酸(C8∶0、C10∶0、C12∶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含量逐渐增加,而部分长碳链饱和脂肪酸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明显下降。人乳脂肪中sn-2位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70%,主要为棕榈酸。  相似文献   

4.
有益于心脏健康的橄榄油和花生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后半叶,有关通过食物的选择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研究愈来愈受到营养学界和广大普通居民的关注。最初美国哈佛大学的Keys A.教授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撮入过多的脂肪尤其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因此,研究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如何减少膳食中总脂肪含量,特别是饱和脂肪酸上。已有的研究已经证明,除了膳食中总脂肪含量外,脂肪酸的构成,如饱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膳食脂肪酸对肥胖小鼠肝脏及其血液中脂肪酸组成及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喂基础饲料)、长链饱和脂肪酸(LCSFA)组(喂猪油高脂饲料)、中链饱和脂肪酸(MCSFA)组(喂椰子油高脂饲料)、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组(喂亚麻籽油高脂饲料)、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组(喂大豆油高脂饲料)、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组(喂橄榄油高脂饲料)和反式脂肪酸(TFA)组(喂8%氢化大豆油高脂饲料),每组10只,共干预16周,所有种类饲料总能量均相同,基础饲料脂肪供能比为10%,各高脂饲料脂肪供能比均为45%,喂养周期结束后,禁食12 h,麻醉后立刻解剖取出肝脏。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肝脏及其血液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肝脏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肝脏脂质沉积采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CSFA组、MCSFA组、n-6 PUFA组、MUFA组和TFA组小鼠肝脏中均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n-3 PUFA组小鼠肝脏未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与对照组比较,LCSFA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总n-6 PUFA和总PUFA含量升高; n-3 PUFA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总n-3 PUFA和总PUFA含量增加,但总MUFA含量减少; n-6 PUFA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总n-6PUFA、总n-3 PUFA和总PUFA含量升高,但总饱和脂肪酸(SFA)和总MUFA含量降低; MUFA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总SFA含量减少; TFA组小鼠肝脏及血液中C18∶1 n-9t(TFA)含量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LCSFA组和MCSFA组小鼠肝脏脂肪酸代谢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和n-6 PU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小鼠肝脏及其血液中脂肪酸构成与其对应的膳食脂肪酸模式一致。不同类型脂肪酸高脂饲料可通过对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肥胖状态下肝脏的脂质代谢及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玛曲牦牛和康乐黄牛两个品种间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利用冷抽提法,分别提取两个品种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的脂肪酸,并进行甲酯化处理,最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玛曲牦牛和康乐黄牛的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脂肪酸含量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牦牛肠系膜脂肪及肾周脂肪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占总脂肪酸含量的近60%;黄牛肠系膜脂肪及肾周脂肪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占总脂肪酸含量的近70%。其中,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较高,占饱和脂肪酸总量的50%以上。在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功能性脂肪酸方面,两者差异显著(P0.05或P0.01);玛曲牦牛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黄牛中的含量。这些对于玛曲牦牛的开发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豆类在发芽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和绿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们在发芽期间水分含量、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种类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培养时间内,大豆芽、绿豆芽水分含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1);随着发芽时间的增加,大豆芽和绿豆芽中脂肪含量明显减少;同时,在发芽期间,大豆芽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先降低后逐渐升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是先升高再降低,而在绿豆芽中三种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呈波纹状变化.  相似文献   

8.
油炸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几种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进行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提取脂肪,甲醇钠甲基化脂肪酸,再通过薄层层析纯化甲酯,用气相色谱检测其中脂肪酸的含量。实验发现,油炸后食品中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比油炸前食品中含量有升高,而油炸后食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顺式脂肪酸含量比油炸前食品中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精料和饱和脂肪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产后55 d左右的泌乳高峰期奶牛30头,根据随机区组设计原则,按照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将奶牛分为对照组(C)、高精料组(HC)和饱和脂肪酸组(FA),分别饲喂以干物质为基础含精料40%,60%和40%添加3%饱和脂肪酸的等蛋白日粮。结果 HC组产奶量(26.53±3.72)kg/d和FA组产奶量(26.98±3.36)kg/d显著高于C组(24.43±2.63)kg/d。FA组乳脂含量显著高于HC组(P≤0.05),HC组有低于C组的趋势(P=0.15)。FA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HC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HC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FA组(P≤0.05),与C组差异不显著。HC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FA组(P≤0.05)、FA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HC组(P≤0.05)、H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于C组(P≤0.05)、各组间共轭亚油酸(10c12t CLA)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为饲喂高精料日粮能够提高产奶量、降低乳脂率、增加乳脂中中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能够提高产奶量、增加乳脂率、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10.
该文阐述原有植物脂肪粉末产品脂肪酸组成及其利弊,论证改良产品中脂肪酸组成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根据不饱和脂肪酸独特的生理功能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新型植物脂肪粉末产品脂肪酸组成模式,即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于或接近于1∶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中ω–6与ω–3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配比为4∶16∶1。新型植物脂肪粉末的开发将改善产品营养组成,降低消费者对现有产品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过多的顾虑,使改良后的脂肪酸组成模式更加合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血脂     
现在我们餐桌上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食物越来越丰富了。但人体内随之所增加的却是血脂。 脂肪是由脂肪酸组成,动物和植物脂肪都含有不同数量的脂肪酸。脂肪酸有3种类型: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除此之外,脂肪还以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磷脂等形式存在。食物中脂肪90%以上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以小米为实验材料,利用挤压膨化技术熟化,对熟化后的小米粉进行普通包装、真空包装和添加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普通包装处理,研究不同储藏方式对小米粉的脂肪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值、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储藏期间,不同储藏方式的熟化小米粉的脂肪酸值、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均可通过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熟化小米粉在储藏过程中脂肪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值可以作为判断熟化小米粉氧化劣变的指标,真空包装及添加抗氧化剂均可以延缓熟化小米粉的氧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红茶热水浸提物、茶多酚及茶多糖提取物对大鼠的减肥作用。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大鼠肥胖模型,检测不同红茶提取物对肥胖大鼠体重、李氏指数、脂肪重量、相关生化指标、脂肪细胞形态数量以及粪便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茶各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重、李氏指数、脂肪重量、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分别平均下降20.93%、3.04%、37.08%、51.08%和41.84%),增加血清脂联素浓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平均上升45.64%和46.74%),提高肝脏中SOD活力41.48%,抑制脂肪细胞膨大,升高粪便脂肪酸含量75.22%;红茶热水浸提物可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50.00%。因此红茶提取物具有减肥作用,减轻体重和内脏脂肪重量,改善脂联素、血脂及抗氧化水平,减少脂肪细胞积累,促进脂肪酸随粪便排出,这一研究发现对人类预防和控制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几种常用植物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植物油和牛乳脂肪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依据国标对婴儿配方乳粉中脂肪含量的规定并参考母乳脂肪含量,对牛乳脂肪和植物油中的油酸、亚油酸、亚油酸与α-亚麻酸的比值、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这些脂肪酸的特点将植物油进行了分类,从脂肪酸含量入手对几种常用植物油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膳食脂肪对血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周俊梅膳食脂肪根据其脂肪酸碳链的饱和度分为饱和、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三种类型,通常这三种类型的脂肪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出现于食物中。脂类食物可以它所含主要脂肪酸的类型来归类,例如黄油含45%饱和脂肪酸、27%单不饱和脂肪酸以...  相似文献   

16.
<正>相比于饲喂精饲料,在放牧情况下生产的牛肉,不仅具有较低的脂肪含量,而且在脂肪酸组分构成上更为健康。在阿根廷,牛的饲喂多是自然放牧,然而目前普遍的做法是放牧的同时,会给牛补充谷物物质,这些谷物物质的增加,会改变牛肉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比例,会对牛肉的营养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抗氧化能力、颜色稳定性和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香肠加工中普遍存在脂肪过剩的问题。具有高n-3脂肪酸含量的植物油因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脂肪替代物,通过用植物油部分替代动物脂肪来改善香肠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比例,能提高香肠制品的营养品质,更符合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追求理念。本文主要针对天然油、预乳化油和凝胶油3 类以食用油为物理基础的脂肪替代物对香肠加工、营养、感官和安全的影响等进行论述,并就其目前在香肠降脂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提高新型减脂香肠产品的综合品质和制备技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新鲜牛背最长肌进行高温处理(110,115,121℃),并分别保持5,10,15,20min,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高温对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酸组成和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1℃高温处理时,肌内脂肪氧化速度显著大于110,115℃的(P0.05);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降低(P0.05);SFA受处理温度(110,115℃)影响不显著(P0.05),受处理时间影响显著(P0.05),而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UFA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长链饱和脂肪酸出现一定程度的断裂和降解,短链及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19.
<正>土耳其干发酵香肠是由牛肉、羊肉或水牛肉加工制成的肉制品,在其加工过程中添加脂肪对产品的嫩度和多汁性等质构特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减少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可以降低健康风险,这也使消费者对低脂和精瘦肉制品的需求增加。近年来,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植物油胶囊化、凝胶化、有机凝胶、魔芋胶与油脂组合等途径,用不含胆固醇、高不饱和脂肪酸和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植物油脂替代动物脂肪,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