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强夯法施工工艺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结合青岛市高新区地基处理工程,通过对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参数的监测及利用静力触探试验对地基加固效果的检验,证明了强夯法施工工艺在临海低渗透性、高含水量的杂填土路基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可为相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强夯法加固回填土地基的应力监测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检验桂林国际展览中心回填土地基强夯加固的效果 ,探讨了强夯法施工在南方多雨地区的适用性 .强夯施工时 ,对孔隙水压力及土体应力进行现场监测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单击夯击能为 2 0 0 0kN·m ,5~ 6击时的加固深度为 3 8m ,7~ 8击时达到 4 5m ;起夯面以下 4m处 ,有效加固范围为距夯点中心水平 3m左右 ;夯后 8h左右 ,孔隙水压力消散达 75 % .施工完成后 ,静载荷试验的结果表明 ,承载力标准值 fk=2 0 6 5kPa,压缩模量标准值Es=1 3 3 5MPa,加载至 3 0 0kPa时 ,沉降为 2 5 2mm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另外 ,在桂林等多雨地区进行强夯施工 ,应注意加强排水  相似文献   

3.
在强夯置换砂桩加固填海地基工程中,对强夯砂桩施工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合理布置各组孔压监测点,对各组孔压的变化及超孔压力的消散周期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依据预测的累计超孔压力与埋深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控制和建议,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类工程相关施工参数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例,对强夯主要参数加固深度、单位夯击能、孔隙水压力、夯点间距、夯点复夯等的确定原则进行了分析探讨.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夯点的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80~90mm,大于规范允许值50mm,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适当的将夯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进行调整,按其不大于100mm控制施工,并在施工中进行现场静载试验和孔隙水压力试验以监测效果.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为202kPa,变形模量E0为13.06MPa,均满足设计要求;加固深度约6m,符合规范估计深度,证明按调整后的夯沉量指标控制施工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软土地基采用强夯工艺加固的原理、方法及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效果显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有效加固深度是评判加固效果和确定强夯方案的重要指标.以10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某抛填路基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单点多次夯击的强夯数值模拟,以夯击后的应力为标准来计算有效加固深度.结果表明:随夯击次数的增加,有效加固深度先增大后稳定,6击后有...  相似文献   

7.
钢渣垫层加固软土路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邯郸市其段软土路基自理的试验成果分析,研究了邯郸市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能,并对其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分析,认为钢渣垫层处理软土路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具有经济、施工周期短、节约土地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强夯加固深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读数显微镜位移跟踪法 ,对黄土进行强夯半模试验 ,分析了各参数如夯击能、锤重、落距、击数、夯锤直径、夯点间距对强夯加固范围的影响 ,得出了加固深度的计算公式H =W2 / 3 ·h·N10D·γd·(1- ω) 。又对强夯机理进一步进行了分析 ,将其分为松散体、扰动体、加固体和潜在的破坏体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强夯法在加固公路路基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夯是一种快速、有效且经济的地基加固处理方式.本文从路基地质条件、加固前后的路基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沉降监测数据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强夯在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利用所有夯点最终2击在地基土中用重力击打贯入体时,贯入体进入土体中的深度的均值不大于5.0cm~6.0cm和夯沉量的均值不小于50cm~60cm来为强夯质量所控制是可以的.地基土层被强夯处理后压密而引起的地基表面下沉量明显降低,地基土体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被强夯处理后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邯郸市某段软土路基处理的试验成果分析,研究了邯郸市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能,并对其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分析,认为钢渣垫层处理软土路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具有经济、施工周期短、节约土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结合浙江某码头陆域地基加固工程现场试验研究,基于非理想井固结理论,由实测沉降曲线和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推算得到径向固结系数,两者所得结果均大于室内试验的结果.通过对分层沉降和侧向位移监测数据分析可知,真空预压有效加固深度不超过15~20 m.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表明,真空预压后期停开部分真空泵,即使可以维持膜下真空度的设计要求,但会明显降低了土体的固结速度.十字板剪切实验结果表明,预压后土体的抗剪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TS13标段为依托,研究了水泥搅拌桩处理、管桩处理等软基处理方式下桥头过渡段到普通路段的过渡效果。现场试验研究管桩变桩长、管桩和水泥搅拌桩相结合的软基处理方案,研究发现:通过控制管桩的桩长变化,可以实现桥头段到桥头过渡段的平滑过渡;在管桩和水泥搅拌桩的软基处理方式处,设置合理的管桩和水泥搅拌桩的桩长与间距,或者增加过渡段的长度,可使管桩处理段和水泥搅拌桩处理段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土工格栅加筋效果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对一座原型加筋试验墙的工作性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吻合很好,说明了用本文方法预测加筋挡土墙应力变形规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土工格栅加筋和未加筋的软土地基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比两种情况下地基沉降值、水平位移值和内部应力值,可以看出土工格栅加筋能够有效地减少软土地基的沉降,限制地基侧向变形,并且能分散地基内部的集中应力,证明土工格栅加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泥土搅拌法处理软弱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日益成熟,但作为处理效果评价依据的测试方法尚不完善.通过对现有手段进行综合比较,轻型动力触探简便、快速、经济,是检测水泥土搅拌法处理效果的有效方法;并给出了估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公式.工程实例验证表明,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来估算加固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静载荷试验所得的承载力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评价天然软土路基加固处理效果,采用基于上下负荷面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表征天然软土地基的力学特性,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模拟路堤分层填筑过程,获取采用块石压填法处置后的软土路基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分析了不同块石换填层厚度、变形模量、不同堆载荷载及填筑时长对软土路基的承载力以及工后沉降变形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基于上下负荷面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软土路基的变形特征,能用于复杂路基的工后沉降分析;块石压填层的厚度以及变形模量均对地基承载力有显著影响,块石压填层的厚度、填筑时长以及堆载均对工后沉降有显著影响,而块石压填层变形模量并不对工后沉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已有的强夯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作为强夯法设计的依据。其设计参数包括锤重、落距、夯间距等都根据现场试夯来确定。所确定的参数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简化击实试验的过程、缩短试验周期、提高工作效率,选择河北省内高碑店、邢台、石家庄等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123组土的击实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土的液限与最优含水率、最优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应用实例证明线性回归方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强夯置换法是强夯法的一种衍生方法,相对于强夯法而言,强夯置换法在处理含水量较大的待处理地基土方面,尤其是成分复杂的软粘土有明显的优势,桩式置换是强夯置换法最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其除了具有强夯动力加固作用外,还具有加筋、挤密、置换、排水特性.本文就桩式强夯置换法加固处理地基过程中的施工程序、桩的方案布置,置换有效深度、填料...  相似文献   

19.
深层搅拌法是以水泥作固化剂,通过专用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土和水泥搅拌而成加固体;具有施工时无噪声,无振动,不污染周围环境等优点。其刚度介于刚性桩和软性桩之间,而水泥搅拌桩具有加固地基的工程特性,即有复合地基的一面。本文以某办公楼为例,就应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