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炼  杨玲 《重庆建筑》2014,(11):16-19
目前重庆保留下来的传统场镇多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是建筑史学研究工作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该文以重庆传统场镇的地域特色为切入点,对重庆地区传统场镇的历史演进、形成原因及分布、类型与价值、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国际国内对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理念的研究,将整体保护观与传统场镇的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建于明代的青林口古镇在四川西北地区是非常有代表性,其规划、建筑与当地环境结合颇具特色本文总结了青林口场镇规划的特点,分析了川西北传统场镇在布局和建设中处理场镇与环境、建筑与环境、场镇与建筑关系的巧妙手法。希望对规划师和建筑师在现代设计中更好地处理城市、环境、建筑三者的关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蕴含着丰富的 乡土文化资源,本文归纳了传统场镇空间所 具有的山水意象、街市意象与文化共生意象 特征并以洛带古镇的更新设计为例,对构 成空间意象的实体要素诸如街道、界面、 区域、节点与标志建筑的可识别性等方面进 行了分析,以期探讨在乡土人居环境的建设 中,如何营造具有鲜明乡土文化特色的传统 场镇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4.
西南山地传统场镇中特殊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构成,反映了场镇建设尊重自然、适应环境发展的思想,独特的形态与山水环境浑然一体的格局以及孕育其中的人文内涵更是形成山地场镇与建筑间特有的文化.对西南山地传统场镇开放空间进行研究,采用由“点”及“线”到“面”层层推进的分析方法,总结出其在不同尺度视角下的形态特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传统场镇开放空间如何保持原真性进行了策略思考,以求得其空间物质形态与人文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华中建筑》2021,39(6)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中,一大批像固驿镇一样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老场镇空间逐渐演变为失落空间。该文从场镇文化背景、建筑与组群空间结构与特点为研究出发点,应对文化空间的失落提出对应的更新原则与针灸式微更新策略,力求通过物质空间的更新来带动文化的复兴。并运用空间句法来对场镇空间结构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为更新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从理论经验体系与数据量化两方面来进行更新策略的制定,让更新方式更为合理。同时也为其他类似的空间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灾后重建规划为例,指出了场镇园林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分析了南坝镇的地形地貌,提炼了南坝镇的历史人文要素,在场镇园林绿地营建的整体思路、点线面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做了探讨.结合场镇的山水格局,尝试从当地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有地域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场镇园林绿地体系,试图探寻一条适宜于传统场镇园林绿地系统建设的文化途径.  相似文献   

7.
传统"场镇中心空间"作为自然聚落形态,在形成过程中又深受地方文化、习俗、各种历史因素影响,无论从建成数量、结构模式,还是建筑种类及形态上,均反映了地域农业经济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从传统四川场镇的产生入手,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界定,以求对整合该类型空间起到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季富政 《重庆建筑》2010,9(1):12-13
从社会结构、街坊结构、家庭结构三方面着手分析了三峡地区场镇社会形态,从历史成因上剖析了三峡场镇的建设及社会形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婧 《室内设计》2008,(3):16-20
磁器口作为场镇的实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庆的场镇和民居的特色。对其建筑的研究可以增强对重庆地域性的认识。本论文从总体布局、街巷特征、建筑空间布局等方面分析磁器口的建筑特色,从中得到对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场镇"交易空间"景观形态为出发点,探讨了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场镇交易空间的形成、归类及其空间形态的特征,对传统场镇的保护与传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盘作为成都平原特有的川西民居与聚落形态,是具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意义的民俗文化遗产。但是,伴随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和土地整理建设的深入推进,川西林盘正在快速衰落,民俗文化正在严重流失。在此大背景下,文章以成都市新津县万街老场镇为例,通过分析场镇与林盘之间的客观发展规律与联系,以两者统筹结合的新视角提出林盘场镇的概念,对林盘场镇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实现林盘场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景观、遗产、社区视角审视巴渝传统场镇,场镇之美表现在自然山水和巴渝民居街巷的糅合、江河与丘陵唇齿相依,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学价值。以传承同兴场镇传统风貌为基础,以活态遗产、核心社区为视点,以社区设计为手段,通过3年的驻场调查,为保留可持续的风貌特征,重新梳理社区人与人的关系,提升居民素质和意识,进而改善场镇街巷建筑的硬件构造,并对单体建筑进行逐次再生设计,从而改变整个场镇风貌。调查实践-反馈-再设计-再实践的循环式研究为巴渝传统场镇的风貌留存和蜕变发展做出思考、提炼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巴蜀地区传统场镇是巴蜀地域文化重要的一种物化形态,在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经济、交通、军事、宗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通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形态。该文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在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巴蜀传统场镇生成的历史渊流,论述了地理环境、经济贸易、交通战争、宗教文化等因子是巴蜀传统场镇空间形态演进的主要推动力,总结了巴蜀场镇历史演变的规律性特征,为深入认识巴蜀地区传统场镇文化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可能。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三峡沿江场镇洋渡街道空间的行为场所特性、街道的尺度以及街道空间形态,指出洋渡作为传统的沿江场镇,街道与建筑之间在空间尺度上隐含着一种均衡性、宜人性.文中强调了传统街道依地势而建,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空间的运用.强调了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指出在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更多的从传统空间观念中汲取精华,更多地考虑"人性"的尺度,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核心的街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成都平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场镇系统发达且场镇数量众多,文章基于生成原因及担负功能对传统场镇进行分类,并对其具体类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形态与特色进行分析,提出传统场镇开放空间的保护更新应以保护场镇的整体环境为原则,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物质形态与延续人文精神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付蓓 《四川建筑》2009,29(5):16-17,19
通过分析成都平原传统场镇的现状问题,以"江南水乡六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经验为借鉴,旨在从中得到启示,更好地促进成都平原传统场镇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场镇改造是提升场镇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工程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壮大产业支撑、推进农民集中的重要途径。笔者以四川省成都市东山第一驿站茶店镇一般场镇改造规划为例,从四态融合理念出发,对现状问题、生态、业态、文态、形态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一般场镇改造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春燕 《华中建筑》2008,26(6):175-177
该文分析了三峡沿江场镇洋渡街道空间的行为场所特性、街道的尺度以及街道空间形态,指出洋渡作为传统的沿江场镇,街道与建筑之间在空间尺度上隐含着一种均衡性、宜人性。文中强调了传统街道依地势而建,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空间的运用,强调了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指出在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更多的从传统空间观念中汲取精华,更多地考虑“人性”的尺度,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核心的街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公共中心"——四川传统场镇特色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健  赵爽峰 《四川建筑》2002,22(3):16-17
对四川传统场镇“公共中心”空间职能和布局形态进行了阐述。“公共中心”在一定意义上是场镇风貌特色的集中体现,营建富有特色的场镇要求人们给予“公共中心”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