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已建引黄取水泵站的水泵运行效率,对泵站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收集夹马口引黄取水一级泵站运行资料和多年的运行经验,分析了灌溉水含沙量对夹马口引黄泵站水泵效率、出水流量、能源单耗、水泵部件磨损的影响。从提高水泵过流部件光洁度、减少过泵的含沙量、及时检(维)修设备、严格运行管理、优化调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水泵运行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夏龙兴  吴蓉 《给水排水》2004,30(10):96-98
取水泵站效率低,能耗大的主要原因是水泵选型和机组配合运行不合理。从泵站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在阐述水泵节能改造技术基础上,建立了以满足供水量要求,能源单耗最小为目标的泵站节能优化运行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泵节能技术与优化运行数学模型技术相结合,是泵站实现安全供水、节能降耗、降低供水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田帅 《山西水利》2011,27(10):42-42,59
在泵站工程设计中对泵站装置效率及能源单耗进行分析计算十分必要。介绍了泵站装置效率、能源单耗的评价方法及在工程设计时为提高泵站装置效率应注意的环节,并从提高电机效率、传动效率、水泵效率、管路效率和进出水池效率等几方面提出提高泵站装置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小型泵站节能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机电排灌事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泵站在运行管理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节约能源意义重大.本文从提高动力机、水泵、传动装置、管路和进出水池等五部分的效率入手,深入挖掘水泵机组节能的潜力,达到了泵站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地处山西省运城市的夹马口引黄泵站的工程实例出发,在含沙水流条件下,以水泵的单方水耗电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含沙水流条件水泵机组的能耗的计算,得出不同含沙水流条件下的水泵机组的单方水耗电量。将含沙水流条件下和清水条件下水泵机组的单方水耗电量进行对比,分析含沙水流对水泵机组的单方水耗电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初步制定出泵站的优化节能措施,为运城市夹马口引黄泵站的优化调度与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机电排灌事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泵站在运行管理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节约能源意义重大。本文从提高动力机、水泵、传动装置、管路和进出水池等五部分的效率入手,深入挖掘水泵机组节能的潜力,达到了泵站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鲤鱼洲泵站是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中的取水泵站,具有流量变化幅度大、输水系统管道糙率随时间增加,泵站总扬程变幅大等工程特征。该工程采取了出水池设溢流堰及水泵大范围调速运行的措施。泵站出水池设置溢流堰使泵站总扬程变化幅度由120%的设计扬程降低至85%的设计扬程;水泵大范围调速运行能满足工程所需运行工况,同时使水泵在高效区和无空化区运行。泵站流量为80 m3/s时,六泵并联运行的单泵转速最高至1.04倍的额定转速;泵站流量为20 m3/s时,两泵并联运行的单泵转速最低至0.60倍的额定转速。本文可为大型调水工程的泵站设计以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滨海抽水泵站工程线路开展水力特性分析,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抽水泵站水力特性差异,获得了同等水泵分别在稳态非变频与变频工况下,单泵运行效率与水泵净高间关系;水泵并联对运行效率提升作用,随并联水泵的增多,单泵变频效率的提升更为显著;在水力过渡过程工况下,3台、5台泵运行过程中出现负荷压力及解决措施。获得在同一开、关阀时间下管路压力与开阀角度间关系,开阀角度增大,管路最大压力有所增长;亦获得了同一开阀角度下,开阀时间对管路压力影响特性。论文为研究抽水泵站在多工况运行下其水力特征参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原水输水系统,南汇支线工程是其子项之一,它包括1座88万m3/d增压泵站和总长约90km的输水管线,输水管为DN2000~1200。南汇北泵站规模大,为了满足不同运行条件下水泵均处于高效区运行的要求,采用水泵并联特性曲线效率曲线管路特性曲线关系图对变频器数量的选择进行了优化,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0.
以美锦集团工业园区的供水工程为例,对其泵站的设计做了深入探讨。首先对泵站的水力机械概况做了介绍,随后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泵型、机组台数及水泵工作点的确定、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水锤防护措施、泵站装置效率和能源单耗、泵站附属设备及泵站辅助设备的设计做了明确分析。经检验,园区泵站设计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要求,并在兼顾资源与效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节能,设计和选用的机电设备均符合国家节能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