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3,(5):28-30
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13种溶剂残留的顶空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对顶空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衡温度为100℃、平衡时间为30 min时,选用Stabilwax(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能得到很好分离;该法检出限范围为0.0080.016 mg/m2,在0.0250.016 mg/m2,在0.0250.5 mg/m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3%0.5 mg/m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3%99.5%,相对标准偏差为1.59%99.5%,相对标准偏差为1.59%5.96%。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适用于对复合包装膜、袋中残留溶剂进行同时、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食品包装用复合膜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并通过线性范围和加标回收试验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13种溶剂残留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加标量分别为0.2 mg/m2和1.0 mg/m2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48%~89.25%和97.08%~101.26%,RSD均小于10.0%,该方法能够满足食品包装用复合膜袋中溶剂残留量总量的日常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参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761—2008,建立了气相色谱检测生姜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在28 min内实现7种农药的良好分离,并在0.04~1.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1~0.005 mg·kg-1,在0.04 mg·kg-1、0.10 mg·kg-1、0.20 mg·kg-1加标量下,回收率为87.1%~101.0%,RSD为1.0%~9.3%(n=5),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一种QuEChERS-UPLC-MS/MS法测定果蔬中10种农药残留。本方法利用QuEChERS技术,样品经过提取、净化,用UPLC-MS/MS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20μg·mL-1,10种农药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 0.996。各组分在3个加标水平(0.01 mg·kg-1、0.10 mg·kg-1、1.00 mg·kg-1)下的回收率为81%~106%,RSD在1.1%~9.8%(n=7)。该方法操作快速简单,且灵敏度与回收率高,因此可用于蔬菜水果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建立了FaPEx柱萃取净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绿茶中20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粉碎后加水浸泡30 min,采用10 mL 1%醋酸-乙腈提取,经FaPEx柱萃取净化后浓缩至近干,加入1 mL乙酸乙酯复溶,经DB-5MS UI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20种农药在质量浓度0.01~0.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在0.05 mg/kg、0.10 mg/kg、0.50 mg/kg三个质量浓度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8%~118.2%,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3%~11.50%,方法检出限(LOD)为0.006~0.015 mg/kg,方法定量限(LOQ)为0.020~0.050 mg/kg。该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好,稳定性高,适用于绿茶中20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3年生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通过测定冬果采后第7天不同衰老程度叶片的光合作用参数,并在枝条基部第1至2节间处环割后对不同叶片衰老程度的枝梢进行13C同位素标记,分析冬果采后叶片光合同化物转运能力。结果表明,冬果采后第7天全绿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33μmol·m-2·s-1,吸收13C总量为17.296 mg,其中枝条13C含量为2.762 mg;半绿叶片净光合速率为0.2μmol·m-2·s-1,吸收13C总量为12.472 mg,其中枝条13C含量为2.330 mg;全黄叶片净光合速率为﹣2.51μmol·m-2·s-1,吸收13C总量为0.940 mg,其中枝条13C含量为0.112 mg。从以上结果得出,‘阳光玫瑰’葡萄冬果采后的全黄叶片光合能力低下,且基本丧失向枝条转运光合同化物...  相似文献   

7.
建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A1、A2 β-酪蛋白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乳粉经尿素溶液溶解稀释,胰蛋白酶酶解,过膜后利用ACQUITY UPLC Peptide 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分离,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结果表明,A1、A2 β-酪蛋白在0.02~2.00 mg·mL-1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0.99,检出限为0.05~0.10 g·kg-1;定量限为0.2~0.5 g·kg-1;平均回收率在92.08%~105.29%;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5%~7.9%。随机选取了10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测定,得到A1 β-酪蛋白、A2 β-酪蛋白的含量在0~30.3 g·kg-1。  相似文献   

8.
张伟  杨敏  夏敏  陈舒  李娟 《食品安全导刊》2023,(26):100-103
目的:建立薄荷糖中薄荷脑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以DB-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薄荷脑在1.168 0~584.000 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回收率在98.3%~104.1%,RSD为1.79%(n=1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薄荷糖中薄荷脑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建立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联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12种农药的多残留检测方法。选择西葫芦作为空白基质,进行3个浓度添加水平(0.01 mg·kg-1、0.05 mg·kg-1、0.10 mg·kg-1)的6个平行样品试验,经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提取、净化和浓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上机检测,选择一对定量离子、两对定性离子的MRM模式下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0.2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定量限均达到0.01 mg·kg-1,回收率在60%~120%,精密度在0.9%~13.4%。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各有优势,适用于蔬菜中多农药残留的检测,可为农产品质检机构提供方法选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丁香酚类麻醉剂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156-160
建立了同时检测水产品中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乙酰基异丁香酚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正己烷重复脱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5种丁香酚类麻醉剂在0.0510.00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 0。在添加浓度为0.1010.00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 0。在添加浓度为0.101.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0.76%1.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0.76%102.63%,相对标准偏差为0.25%102.63%,相对标准偏差为0.25%5.49%。方法的定量限(LOQ)丁香酚、异丁香酚和甲基异丁香酚为0.05 mg/kg,甲基丁香酚、乙酰基异丁香酚为0.10 mg/kg。所建立的方法适合于批量水产品中丁香酚类麻醉剂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1.
鲜切果蔬属于生鲜食品,加工造成的机械损伤会引发一系列不利的生理生化反应,导致鲜切果蔬货架期变短,限制了鲜切果蔬工业的发展。臭氧(水)处理是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杀菌保鲜技术,可用于鲜切果蔬的杀菌保鲜。文章对臭氧(水)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臭氧(水)在鲜切果蔬加工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臭氧在鲜切果蔬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烤烟新品种湘烟6号是以优质、多抗、适产和适应性强为育种目标,利用MS湘烟一号为母本,GY07为父本育成的雄性不育一代烤烟杂交种,于2018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结构合理,田间整齐一致,大田前中期长势强,可采叶数与K326相当;叶片分层落黄,易烘烤;其综合经济性状显著优于对照K326,与云烟87相当;化学成分协调,原烟外观质量好,感观质量较好;中抗青枯病,中抗-抗黑胫病,中抗-中感根结线虫病,中感赤星病、TMV,中感-感CMV,感PVY,综合抗性优于K326。该品种适宜在湖南、广东等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从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采集酒醅和轮次酒样本,检测其中存在的微量成分及其含量,以期总结出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特性。从轮次酒的检测中发现,醇类含量最高的是正丙醇(max=6.76g/L),酯类是以乳酸乙酯(max=2.98g/L)和乙酸乙酯(max=2.85g/L)的相对含量最高,有机酸中含量最高为乙酸(max=1.48g/L),醛类物质以乙醛(max=2.31g/L)含量较高。从酒醅的检测中发现,醇类物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依旧是正丙醇(max=7.11g/kg)含量最高,起窖高,下窖低。含量最高为乙酸乙酯(max=3.78g/kg),其次为乳酸乙酯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且中间轮次达到最高值(max=0.81g/kg)。酸类变化幅度较小,乙酸含量最高(max=1.83g/kg)。醇、酸、酯类物质在窖池发酵的含量高于堆积发酵阶段,说明高温堆积将部分前体物质带到窖内进行分解,并在酒体中高效提取,成为轮次酒中的关键组分。醛类物质整体变化趋势为逐渐上升再下降。总体趋势均表现在第三、四、五轮次酒中维持较高的含量,为优质基酒的产出提供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林纸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林纸一体化及其产业发展态势、前景和意义,分析了湖南省林纸一体化产业的主要发展基础,提出了湖南省林纸一体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重点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4个不同陈酿期的松针酵素为原料,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在陈酿过程中的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松针酵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针酵素蛋白质含量从188.65 μg/mL下降到37.42 μg/mL;还原糖和总糖衰减程度趋近一致,其总量分别下降了23.67%、24.64%;多酚、黄酮和维生素C到第二年积累到最大值,分别为16.33 mg/g、143.17 μg/g、166.47 μg/mL,然后缓慢衰减,总量分别减少了21.44%、35.72%和0.66%;随着溶液体系中酸的积累,pH值缓慢下降,总酸含量由6.44 mg/mL上升到17.2 mg/mL;金属元素Ca、K、Na、Mg和Fe含量则呈波浪式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维生素C、Na、Mg、Ca以及蛋白质是评价松针酵素品质的主要指标,2年陈酿期的松针酵素综合评分最高为0.9分,说明在此阶段其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对糟醅样本中的8种酶酶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蛋白酶、脂肪酶、单宁酶和酯化酶影响白酒的口感和品质,α-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主要影响原料利用率和白酒产酒率,而白酒的理化成分的整体反映了不同香型酒风味差异。结果显示,总酸在各轮次酒中呈现上下浮动,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酒精度、总酯和固形物含量随轮次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趋向稳定,可能与各种中间物质在微生物及酶的作用下产生及消耗有关。其中,第三、第四、第五轮次酒的酒质最优。研究酱香型白酒酶系对酒质的影响,为优化制曲工艺和制备强化大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系统全面剖析酱香型白酒中的高温制曲和发酵酿酒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酱香型白酒高温制曲阶段和发酵酿酒阶段大曲和糟醅的细菌菌群在数量及结构分布上均具有多样性特点,菌群种类基本一致。两个阶段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4?类。高温制曲和发酵酿酒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微生物优势菌不同。另外,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大曲样本的细菌菌类变化与贮存时间有关,优势菌属有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Escherichia-Shigella、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Actinobacillus、Bifidobacterium、Peptoclostridium、Mycoplasma、Citrobacter等,诸如Escherichia-Shigella、Actinobacillus、Bifidobacterium、Citrobacter等细菌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Mycoplasma等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而Lactobacillus、Peptoclostridium等无明显变化,Streptococcus等细菌呈现下降趋势。而糟醅微生物随窖池发酵(起窖)及高温堆积(下窖)的工艺而不断变化,发酵酿酒阶段的优势微生物为Escherichia-Shigella、Lactobacillus、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Streptococcus、Actinobacillus、Bifidobacterium、Alternaria。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菌属中Escherichia-Shigella、Lactobacillus在发酵前期菌数先升高,中期从第2轮次开始下降,第3轮次下窖时达到最低,后期逐渐上升。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Streptococcus菌群丰度变化规律复杂,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果表明:高温制曲与发酵酿酒阶段的优势菌菌属基本一致,说明大曲是后续糟醅发酵的微生物来源。另外,细菌的生长耐受性范围较广,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和水分达到相对平衡,细菌群落也逐渐得到了调整,形成单一菌类为主导的环境,更有利于酱香酒的酿造。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水平,以5个湖南浓香型烤烟产区上部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了其常规化学成分特征和质量风格特色,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湖南浓香型产区上部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具有中糖、适碱、高钾和糖碱比适宜的特征。②上部烟叶浓香型风格显著,以焦甜香、干草香、焦香、木香、坚果香、正甜香、辛香为主体香韵,焦甜香、焦香特征突出,香气状态沉溢,浓度和劲头稍大。③上部烟叶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充足,香气较透发,稍有枯焦气和木质气,微有生青气和青杂气;烟气较细腻、较柔和、较圆润;稍有刺激性和干燥感,余味较净较舒适。④总氮和糖碱比对正甜香有显著影响,烟碱、还原糖和糖碱比对焦甜香有显著影响,糖碱比对焦香、浓香型、香气状态和浓度有显著影响,烟碱和钾对劲头有显著影响,钾对香气质、柔和程度、圆润感有显著影响,总糖和氯对透发性有显著影响,总氮和钾对枯焦气有显著影响,还原糖对刺激性有显著影响,烟碱对干燥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毒蕈中毒的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为毒蕈中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6年湖南省122个区(县)的毒蕈中毒监测数据,利用ArcGIS 10.2软件建立病例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湖南省122个区(县)共报告毒蕈中毒4 08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1/10万,病死率为0.61%(25/4 081),多数病例集中发生在6~9月。2014—2016年湖南省各区县毒蕈中毒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为0.327,P<0.01。毒蕈中毒发病情况与空间回归分析显示,毒蕈中毒发病情况与年平均温度、人均卫生机构数、中学生人数呈正相关,与中学教职工人数呈负相关。结论 湖南省是我国毒蕈中毒高发地区。湖南省毒蕈中毒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年平均温度、中学生人数、人均卫生机构数在空间层面上对毒蕈中毒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作用。中学教职工人数对发病呈现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湖南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