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腐败微生物对冷鲜鸭肉的致腐能力,以及明晰曲酸对冷鲜鸭肉中腐败微生物致腐能力的影响,在分离鉴定获取冷鲜鸭肉腐败菌的基础上,以菌落数、腐败等级、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和pH为评价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评价曲酸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热杀索丝菌、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均具有较强的冷鲜鸭肉致腐能力,曲酸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菌株在鸭肉上的增殖(P0.05),可显著延缓腐败菌导致的样品感官得分下降,抑制贮藏期间TVB-N上升的趋势(P0.05),但对鸭肉pH变化的影响较小(P0.05)。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表明,曲酸可明显降低冷鲜鸭肉中热杀索丝菌、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的致腐能力。  相似文献   

2.
热杀索丝菌对猪肉的致腐作用主要来自于其分泌的酶对猪肉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前期研究发现,在STAA液体培养基中,热杀索丝菌分泌蛋白酶少,其胞外蛋白酶酶活难以准确检测出。在国标福林酚法的基础上,以10、20、30、40、50、60 min作为反应时间,测定热杀索丝菌于猪肉蛋白提取液中培养过程中所分泌的胞外蛋白酶酶活。结果表明:在热杀索丝菌初始数量远大于其他菌数目总和的条件下,热杀索丝菌增殖不如其他菌迅速,24 h时,其他菌数目已大于热杀索丝菌数目。此外,培养过程中,36 h以后,所测胞外蛋白酶酶活增大十分显著(P0.01)。未严格除菌的条件下,猪肉水溶性蛋白提取液中的胞外蛋白酶主要由热杀索丝菌以外的微生物分泌。  相似文献   

3.
裸装卤制全鸭中菌相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裸装卤制全鸭中的菌相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检验,从裸装卤制全鸭中分离获得乳酸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菌株各2株以及热杀索丝菌、假单胞菌菌株各1株;研究了其在储藏过程中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发现整个过程中乳酸菌、肠杆菌、热杀索丝菌、假单胞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生长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从数量上来看,乳酸菌为裸装卤制全鸭中的主要优势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冷却猪肉中腐败微生物进行鉴定,研究其在0~4℃条件下贮藏时的消长规律。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冷却猪肉中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1株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肠杆菌4株,假单胞菌1株,热杀索丝菌1株,不动杆菌1株,乳酸菌2株,葡萄球菌2株。冷却猪肉中腐败微生物初始菌相结构为:热杀索丝菌54.9%,肠杆菌科8.7%,假单胞菌属3.6%,乳酸菌属29.5%,葡萄球菌/微球菌0.6%,霉菌/酵母菌2.7%。在0~4℃条件下贮藏时,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属是冷却猪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科在菌相结构中的比例增长最高,特别是假单胞菌属的数量增长最快。结论鉴定出了冷却猪肉中的主要腐败微生物,确定了其初始菌相和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冷藏红鳍东方鲀鱼片的复配保鲜剂,本文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筛选冷藏河鲀鱼片感官腐败末期的腐败菌,利用16s r D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测定接种腐败菌后冷藏河鲀鱼片TVBN和TMA值衡量各腐败菌致腐能力;采用酶标比浊法测定山梨酸钾、尼泊金乙酯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在培养基和河鲀鱼肉汁2种基质条件下对腐败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冷藏红鳍东方鲀鱼片腐败末期分离获得4株腐败菌,分别为荧光假单胞菌、莓实假单胞菌、热杀索丝菌和乡间布丘氏菌,均有显著的致腐能力;随山梨酸钾溶液浓度的降低对腐败菌的抑菌活性显著下降,在鱼肉汁中的抑菌效果显著优于液体培养基条件;尼泊金乙酯溶液在不同基质下均能高效抑制4株腐败菌的生长繁殖;Nisin溶液仅对热杀索丝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且抑菌活性易受基质的影响。不同防腐剂对冷藏河鲀鱼片腐败菌的抑菌活性排序为尼泊金乙酯山梨酸钾Nisin,尼泊金乙酯和山梨酸钾可成为冷藏河鲀鱼片的复配保鲜剂。  相似文献   

6.
以冷鲜猪肉为研究对象,经STAA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从冷鲜猪肉中分离得到单一菌株,经鉴定为热杀索丝菌。对热杀索丝菌产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产酶条件为温度20℃、接种浓度106 cfu/m L、摇床速度200 r/min、培养60 h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经过80%(NH4)2SO4沉淀和透析的初步纯化处理后,得到热杀索丝菌粗酶液。  相似文献   

7.
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分离手段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分离醋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ERIC)分型及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20株醋酸菌,经鉴定18株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2株为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经ERIC分型,18株巴氏醋杆菌属于5个分型(Ⅰ~Ⅴ型),2株醋化醋杆菌属于2个分型(Ⅰ和Ⅱ型)。经发酵特性研究,巴氏醋杆菌、醋化醋杆菌中Ⅱ型菌株的温度耐受性均优于Ⅰ型;巴氏醋杆菌Ⅰ型菌株产酸、产乙偶姻能力优于其他型的菌株。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的1株性能优良的菌株,为巴氏醋杆菌SAV-CP 1884,其可耐受高温45 ℃、酒精度10%vol及pH 3,乙酸产量高达9.87 g/L、乙偶姻产量为0.86 mg/mL。  相似文献   

8.
乙偶姻是凉州熏醋特征风味成分四甲基吡嗪的前体。本实验从凉州熏醋发酵料醅中分离获得了一株产乙偶姻酵母菌T8,通过经典鉴定方法结合ITS基因测序的方法,确定其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为探明T8菌株生长及代谢产乙偶姻的营养需求,本实验对产乙偶姻酵母菌T8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期为传统食醋酿造工艺现代化改造过程中人工接种增香酵母种子的制备提供培养基。通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T8菌株产乙偶姻的影响,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终组分:葡萄糖60 g/L,蛋白胨10 g/L,酵母膏10 g/L,(NH_4)_2HPO_48 g/L,KH_2PO_40.5 g/L,Mg SO_4·7H_2O 0.75 g/L,Mn SO_40.6 g/L。培养基优化后,乙偶姻产量达到15.236 g/L,与初始发酵培养基相比提高了20.65%。人工接种T8菌株种子液所酿食醋中四甲基吡嗪的含量较对照提高了22.1%,增香效果明显,证明H.Uvarum T8菌株可以作为食醋酿造的增香酵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冷藏鲈鱼贮藏末期的优势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获得鲈鱼贮藏末期的特定菌落,结合感官分析确定所筛菌株中的优势腐败菌。通过多次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结合菌落形态观察、传统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技术,确定所筛菌株属种,并将所鉴定的优势腐败菌接种至无菌鲈鱼样品上,在4℃条件下贮藏,测定不同贮藏时间段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与菌落总数,以TVB-N产量因子(YTVB-N)衡量各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得出,筛选获得的5株菌株中,有假单胞菌属P1(WCS374)1株,草莓假单胞菌P2(P121)与P3(B-727)2株、希瓦式菌属S1与S2(OS185)2株。其致腐能力排序为S1S2P2P3P1,其中腐败希瓦式菌属细菌S1的致腐能力最强。由产量因子分析表明,草莓假单胞菌P2的致腐能力强于一般假单胞菌属细菌P1与P3。经综合比较,鲈鱼鱼肉中希瓦式菌属细菌的致腐能力强于假单胞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10.
研究8株分离自内蒙古奶豆腐和西藏灵菇的乳酸菌产双乙酰和乙偶姻特性,通过全基因组注释分析,确定各菌株与双乙酰、乙偶姻等风味物质相关的6个基因。发酵乳双乙酰含量检测显示,嗜热链球菌GST-6、鼠李糖乳杆菌5-1和副干酪乳杆菌N1115的双乙酰产量较高(P0.05),分别为0.72、0.53?μg/mL和0.47?μg/mL;加入柠檬酸后产量为6.23、5.28?μg/mL和4.47?μg/mL。与基因的关联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草酰乙酸脱羧酶基因与双乙酰产量高度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898(P0.01),乳酸脱氢酶基因和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乙偶姻产量与6个功能基因的关系不显著(P0.05)。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各菌株发酵乳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共检测到24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主成分分析显示有机酸、乙偶姻和双乙酰可能是形成菌株特征性风味的主要原因,2-庚酮和2-壬酮对各样品的挥发性风味也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