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已为人们所理解,目前国内正逐步扩大采用美国变形铝合金材料系列,有些合金国内已生产供应,还有一些是从国外买材料或买回材料后自行热处理。为较好地了解美国变形铝合金热处理规律,特作一介绍。 一、状态代号 本文所述及的变形铝合金热处理状态代号及其含意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919铝合金电导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919铝合金电导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级时效对合金的电导率和强度影响最大。时效时间延长,电导率升高,强度降低;时效温度越高,这种变化越剧烈。根据试验结果,确认电导率38%IACS为919铝合金产品验收的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轮毂在国外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近几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越发火爆,汽车产量不仅越来越高,消费也逐年提高。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未来竞争格局日益激烈,我国汽车工业必须要与国际接轨,铝合金轮毂需要高度重视。铝合金轮毂的性能则优于钢轮毂,轻巧、具备很高的精度,惯性和阻力比钢轮毂小,散热性能良好,便于汽车直线行驶,并起到了省油的效果。文章介绍了铝合金轮毂的发展和工艺流程,通过分析铝合金轮毂的优点,帮助大家正确选择轮毂。 相似文献
4.
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5)
铝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但目前我国在加工零件方面的技术还不够高,只能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对铝合金材料进行加工,从而在加工过程中导致许多零件变形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提高加工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利用切削液对其进行冷却。本文探讨了几种能够解决铝合金变形的方法,分别是加工刀具法、热处理法和先进加工法。 相似文献
7.
8.
在铝合金轮毂产品开发阶段,针对试压铸小批量样件来进行的弯曲疲劳试验,是必须通过的台架试验之一.为避免试验的盲目性,减少试验次数,从而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试验的可靠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被采用,并已成为铝合金轮毂开发的先进设计技术手段.为正确应用该技术进行虚拟台架试验,必须建立有效的计算模型.基于理论分析与应用实践,考虑螺栓预紧力影响的非线性接触,以及加载杆与轮毂的材料异同,建立了轮毂弯曲疲劳台架试验的3种有限元力学模型:加载杆与轮毂为同种材料的整体线弹性分析模型、加载杆与轮毂为不同材料的线弹性分析模型、考虑各元件间的接触关系及螺栓预紧力影响的非线性分析模型.通过分析与比较,以及典型轮毂的试验验证,研究了以上3种有限元力学模型的优缺点、应用范围及计算的可靠程度,并以典型轮毂为例,用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加载非线性模型较为准确;线弹性模型可以用于轮辐处易发生疲劳破坏的分析;加载杆与轮毂材料异同对最大等效应力影响不大;对螺栓孔附近易破坏的轮毂,应采用考虑预紧力影响及非线性接触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厂在试制2L104合金的过程中,通过对合金成份的最佳控制、变质剂静置时间的选择以及热处理工艺试验等,掌握了2L104合金成份、金相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在生产中对不同用途的工件采取了相应的热处理工艺,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铝合金轮毂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对车轮的外观、性能及质量均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毛刺所产生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在车轮初期进行设计,才能为后续加工减少毛刺、尖角,并提出设计方案。这对今后车轮的高速加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Jinghui Li Fuguo Li Xinkai Ma Jiang Li Shan Liang Long Zhang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2018,20(9)
12.
目的测试铝合金薄板的焊接变形。方法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对6061 T6铝合金薄板钨极氩弧焊(TIG)焊接过程的动态变形进行了全场测试,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大面外变形和焊接热输入关系为δ_(max)=0.0368Q_(net)+4.603,横向角变形与热输入之间的关系为w=0.000 336Q_(net)-0.014 85。横向面内收缩ΔB和纵向面内收缩ΔL与热输入关系式为:ΔB=-0.011 71+0.003 92Q_(net),ΔL=-0.5164+0.0055Q_(net)。结论焊接热输入不同,试板全场面外变形规律基本相同,从焊接过程中的碗形转变为焊接结束以后的马鞍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焊接热输入越大,焊接过程中的面外变形越大,焊后面外变形和角变形与热输入呈近似线性关系;薄板纵向和横向应变主要发生在焊缝周围,纵向收缩越大引起试板纵向弯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直升机轮毂用材料。方法 采用喷射成形工艺制备了7055铝合金轮毂,与传统2A14铝合金材料对比分析,分析了其组织结构(晶向结构、致密度等)、宏观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静压试验以及L-T方向断裂韧性等。结果 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组织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合金相均匀弥散分布,无宏观偏析、疏松、孔洞等铸造缺陷,其抗拉强度比传统2A14铝合金高出33.3%,承载能力高出39.4%。结论 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可有效替代2A14等传统直升机轮毂材料,改善轮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推进轮毂材料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铝合金轮毂表面树脂漆涂装与电镀结合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铝合金轮毂在汽车上应用的日趋广泛,对其外观和抗腐蚀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装饰与防腐蚀的双重性能,探索出一种铝合金轮毂表面树脂漆涂装与电镀工艺相结合的新型工艺.其CASS试验时间达66 h,起泡率≤3%,漏铜率≤3%,动平衡减少10~20 g;涂装树脂漆和金属镀层搭配的外表美观,色差△E<1;预镀镍的电流密度为0.3~0.5 A/m2,保证镀层金属与涂装树脂漆交接处结合紧密;该工艺操作简便,电镀面积减少,节约成本,生产效率高,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试验机和电子万用试验机等研究了合金的显微组织、晶间腐蚀情况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稳定化处理后的试样析出了不连续的第二相,稳定化处理和冷轧后的试样均无晶间腐蚀现象,试样在180℃下退火后,试样内形成了等轴晶粒,晶界上连续分布的β相,出现了晶间腐蚀现象,保温90h比15h晶界上析出β相更多,试样的晶间腐蚀更加明显;合金稳定化处理后硬度最高,冷轧后试样的硬度最低,在180℃下退火保温15和90h的硬度比冷轧后高,但低于稳定化处理后的试样,稳定化处理和退火后的试样的塑性较冷轧态好。 相似文献
17.
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评述了国内外超高强铝合金的研究及应用概况,介绍了Zn、Mg、Cu等主要元素与Zr、Sc、Li、Ag、Be及稀土等微量元素对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介绍了Al-Zn-Mg-Cu系合金制备技术、热处理工艺及其最新进展,讨论了超高强铝合金主要强化机制以及微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针对超高强铝合金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20.
预变形对LY12铝合金板热处理后晶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定合理的铝合金板多道次成形工艺,需确定每道次的粗晶临界应变.通过将单向拉伸试件拉伸到不同预应变,然后热处理测定晶粒度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预变形对退火和淬火热处理后LY12铝合金板晶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预变形对退火热处理后晶粒度无影响;对淬火热处理后晶粒度影响显著,而且存在一个临界应变,当预应变大于该临界应变时,晶粒突然长大.对于包铝层,该临界应变小于0.8%;对于基体,该临界应变在4%左右.对于LY12铝合金板多道次成形工艺设计,退火前道次极限变形量的制定不需考虑粗晶影响,淬火前道次变形量的制定需考虑粗晶临界应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