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探究红豆皮多酚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机理,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红豆皮多酚的组成。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抑菌生长曲线分析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李斯特菌ATCC19119和沙门氏菌ATCC14028的抑菌效果,并从菌体细胞蛋白和核酸含量、细胞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菌体细胞形态变化的角度来揭示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红豆皮多酚组成成分中含有13 种酚类化合物,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李斯特菌ATCC19119和沙门氏菌ATCC14028的MIC分别为625 μg/mL和2 500 μg/mL,红豆皮多酚提取物的添加对菌体细胞蛋白和核酸含量、细胞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细胞外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菌体细胞形态变化等有明显影响。综上,本研究结果可为粮食源天然抑菌产品的开发和粮食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马铃薯胰蛋白酶抑制剂(PTI)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此评价PTI的抑菌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胞膜通透性、胞膜完整性、胞内活性氧含量及对细菌蛋白酶的抑制率等实验,探讨了PTI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PTI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56 mm、12.35 mm和11.76 mm,MIC为1.88~3.75 mg/mL,MBC均为3.75 mg/mL。PTI破坏了菌体细胞的形态,导致菌悬液中相对电导率升高和核酸的泄漏,影响了细菌的膜通透性;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1 MIC的PTI使菌体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并促进胞内ROS的产生,造成了菌体氧化损伤;PTI对菌体蛋白酶的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实验得出PTI可能通过这种多靶点协同增效作用达到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将超声(ultrasound,US)与热处理(heat,HT)相结合(UH),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游离细胞和生物膜细胞的杀菌效果,并分析其抗菌和抗生物膜机制。结果表明:US联合70 ℃ HT(UH70)可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游离细胞和生物膜细胞的数量(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UH70对菌体细胞的细胞膜完整性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显示,UH70导致细胞的通透性急剧增加,从而导致胞外ATP、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此外,UH70能引起细胞内呼吸链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引起生物膜胞外多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US结合HT与单独的US或HT相比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它可以通过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细胞的细胞膜完整性,引起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造成ATP、核酸、蛋白质外泄,降低细菌呼吸链脱氢酶的活性,达到协同杀菌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柠檬草精油(LG-EO)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活性和机理。方法:通过测定LG-EO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时间-杀灭分析、上清液中AKP活性、电导率和蛋白质泄漏量、细胞形态、膜电位、呼吸链脱氢酶活力及胞内DNA的含量和结构等,研究LG-EO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活性和机制。结果:LG-EO对副溶血性弧菌的MIC范围80~120 μg/mL,在80~280 μg/mL处理浓度范围,其杀灭效果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240 μg/mL LG-EO处理10 min即可灭活全部副溶血弧菌。与高于MIC的LG-EO共培养,副溶血弧菌细胞壁、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上清液中AKP活性、蛋白质含量和电导率上升,细胞边界模糊和内容物流失。菌体细胞膜电位、呼吸链脱氢酶和ATP酶活性等显著降低。基因组DNA的核酸电泳和紫外吸收光谱提示,DNA在LG-EO作用下流失严重并与主要成分柠檬醛发生互作。结论:柠檬草精油对副溶血性弧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LG-EO通过破坏细胞壁、膜构造,干扰细胞能量代谢,造成DNA流失或变性等快速杀灭副溶血性弧菌。本研究为探明LG-EO的抑制致病性弧菌机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水产品加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探索工业大麻叶的抑菌组成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为以工业大麻叶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型天然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工业大麻叶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分离,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获得高活性组分,GC-MS分析抑菌组成;研究作用前后菌体细胞壁完整性、细胞膜通透性、能量代谢和氧化损伤变化,探讨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工业大麻叶Fr5(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1)组分抑菌效果最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1.25μg/mL,GC-MS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经Fr5处理后,细菌表面明显凹陷,胞外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升高,培养液电导率升高,核酸相对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增大,菌体三磷酸腺苷(ATP)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升后降。工业大麻叶Fr5可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内容物外泄,进而影响菌体能量代谢并造成质膜氧化损伤,最终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由细菌生长曲线、电导率、胞外核酸、胞外蛋白、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活力,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综合评价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细胞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细胞保护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来分析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细胞酶活性影响。结果 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00 mg/mL和10.000 mg/mL,菌体经MIC和2 MIC处理后,其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其对肉食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腐生葡萄球菌被抑制的作用。SEM观察发现,经MIC乳酸链球菌素处理后的两种菌体细胞形态发生扭曲收缩、有褶皱,电导率、胞外核酸、胞外蛋白含量和AKP活力升高,而菌体的SOD与CAT活力均降低。结论 乳酸链球菌素能够改变肉食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细胞的形态、增加膜的通透性,造成了细胞内容物的泄露,降低菌体内细胞保护酶的作用,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乳酸链球菌素对肉食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腐生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通过分析乙醛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体细胞膜完整性、膜电位、总蛋白含量、Na+K+-ATP酶变化以及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探究乙醛对P. fluorescens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乙醛对P. fluoresce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5μL/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1μL/m L;电导率和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发现乙醛处理可引起P. fluorescens细胞膜出现破裂;添加1×MIC、2×MIC、4×MIC乙醛3 h后降低菌体膜电位,平均荧光强度从72.10 AU分别下降至35.57、15.31和7.46 AU,影响细菌的代谢活力;不同浓度乙醛处理后胞内蛋白质的含量3 h内分别下降至0.40、0.35和0.34 mg/mL,3~12 h期间呈现平缓、略有下降,表示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乙醛降低了Na+K+-ATP酶活性,导致胞内ATP代谢异常,不能正常为细胞活动供给能量,促使荧光假单胞菌的凋亡;0.25μL/m L的乙醛对生物被膜形成抑制率为30.11%,显著降低P. fluorescens生物被膜形成。由此可见,乙醛对P. fluorescens可能的抑菌机理是改变菌体细胞膜完整性,为拓展水产品的防腐保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香叶醇对柑橘酸腐病菌(Geotrichum citri-aurantii)的抑菌机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香叶醇处理柑橘酸腐病菌,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其对酸腐病菌孢子和菌丝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香叶醇对柑橘酸腐病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均为0.500 g/L;MIC香叶醇处理酸腐病菌12 h后其孢子萌发率仅为(3.28±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17±1.88)%(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香叶醇处理破坏了酸腐病菌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壁与细胞膜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器无法分辨,呈现空泡化。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碱性磷酸酶和核酸发生外泄,相对电导率升高,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活性氧积累。综上所述,香叶醇通过抑制柑橘酸腐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破坏细胞结构、促进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积累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本实验可为有效防治柑橘酸腐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测定姜黄油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测定4种供试菌的菌体形态、生长曲线、电导率变化、内容物的渗漏情况等方面,对姜黄油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表明,姜黄油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为15.3 mm,MIC值为0.4 μL/mL,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扫描电镜图显示,姜黄油使菌体外部出现损伤,细胞形态破损严重,影响了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小分子物质泄漏;姜黄油对4种供试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经1 MIC姜黄油处理的4种供试菌,其细胞膜结构被破坏内容物泄露,电导率明显增加,同时培养基中蛋白和还原糖的含量也明显增加,使OD260(核酸)的值也明显升高。综上所述,姜黄油的抑菌机理可能在于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引起内容物泄漏,导致菌体凋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大蒜油自微乳(GO-SMEDDS)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酿酒酵母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形貌观察,以及电导率、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的测定,综合评价大蒜油自微乳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大蒜油自微乳的抑菌作用大小依次为: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875 mg/mL和0.469 mg/m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750 mg/mL和0.938 mg/mL。大蒜油自微乳的抑菌机理是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受损,引起菌体细胞内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泄露以及离子渗出,从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
芳樟醇对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品在生产、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易受致病菌污染而引起食源性疾病。芳樟醇具有抗菌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芳樟醇对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可为其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绘制细菌生长曲线评价芳樟醇的抑菌活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晶紫染色实验、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以及测定电导率、核酸泄漏、呼吸代谢活力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探究芳樟醇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芳樟醇对莓实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1.5 mL/L;芳樟醇能破坏莓实假单胞菌细胞的结构形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胞内物质泄漏、膜外电导率升高;能抑制呼吸代谢活力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破坏呼吸链,导致胞内代谢紊乱。研究认为,芳樟醇可通过破坏莓实假单胞菌的细胞结构和抑制其呼吸代谢而发挥抑菌作用,有望作为天然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清除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能力为指标,初步评价不同产地青钱柳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青钱柳的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江西修水县青钱柳的多糖含量最高,为5.85%±0.02%,贵州榕江县平阳乡多糖含量最低,为3.50%±0.10%。不同产地青钱柳多糖的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有所差异,且与多糖的浓度呈一定剂量关系,即随多糖浓度的增大,多糖的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能力增强。青钱柳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可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青钱柳叶为原料,研究青钱柳多糖的超高压提取工艺,对提取的青钱柳粗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试验。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青钱柳多糖的超高压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青钱柳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30℃、提取压力500 MPa。在此条件下,青钱柳多糖得率最高,为3.70%。将青钱柳粗多糖进行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试验,以抗坏血酸(VC)为对照,测定青钱柳叶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青钱柳叶粗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较好且较对照组浓度低,最高清除率为93.0%,而清除羟基自由基效果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青钱柳为我国特有的胡桃科青钱柳属单种属珍稀植物,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青钱柳叶含三萜、黄酮、多糖及微量元素等活性成分,具有降糖、调脂、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功能,是很好的天然保健食品资源。本文建立青钱柳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测定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并研究了培养代数、接种量、装液量、pH值和激素组合对青钱柳悬浮体系建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悬浮培养青钱柳细胞对培养液中主要基质的消耗规律。结果表明:适合青钱柳悬浮培养的培养基为:MS+0.1 mg/L2,4-D+0.5 mg/L NAA+1 mg/L KT+30 g/L蔗糖,接种量为8%,摇瓶装液量的体积分数为40%,初始pH 5。青钱柳细胞生长与碳源、氮源和磷的消耗存在着密切关系,在培养8 d,糖和PO43-基本消耗完毕;在氮源的吸收上,NH4+优于NO3-,NH4+的吸收基本上是呈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5.
青钱柳多糖的乙酰化修饰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钱柳多糖为原料,使用乙酸酐法制备得到乙酰化青钱柳多糖样品。以乙酰化多糖取代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酸酐-多糖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乙酰化修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取代度为0.681的乙酰化多糖样品进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青钱柳多糖乙酰化最优反应条件为:m(多糖)∶V(乙酸酐)=1∶60、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40 ℃,同时,乙酰化修饰可以显著提高青钱柳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乙酰化修饰可作为青钱柳多糖改性的方法之一,为青钱柳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化簕菜青钱柳复合多糖饮料配方,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作用.方法 以对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确定簕菜多糖与青钱柳多糖的最佳配比;以感官评分和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簕菜青钱柳复合多糖饮料的最佳配方;对复合多糖饮料进行体外抗氧化及降血糖功能相关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胡桃科青钱柳属植物,近年来因其对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良好作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从青钱柳中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多糖、三萜、黄酮、酚酸等。主要通过保护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葡萄糖利用等发挥改善糖代谢的作用,并通过调控脂质代谢通路、抑制脂质过氧化等发挥改善脂代谢的作用。本文对青钱柳调节糖脂代谢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青钱柳防治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谢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青钱柳干燥叶为原料,采用复合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对其进行酶解,酶解液经混合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发酵后冷冻干燥制备成高抗氧化活性的青钱柳发酵粉。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料液比、复合酶添加量、复合酶质量比、酶解时间、蔗糖添加量、混合菌添加量、混合菌质量比、发酵时间对青钱柳发酵粉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再进一步运用Plackett-Burnman(PB)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了青钱柳酶菌协同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优的青钱柳酶菌协同发酵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2 g/mL、复合酶添加量0.80%、复合酶质量比2.20:1 g/g、酶解时间2.5 h、蔗糖添加量8.0%、混合菌添加量5.80%、混合菌质量比2:1 g/g、发酵时间42 h。在此条件下,青钱柳发酵粉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17%。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青钱柳发酵粉与未处理的样品进行了比较: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了159.9%,青钱柳多糖含量增加了194.0%,青钱柳总黄酮含量增加了72.0%,青钱柳总三萜含量增加了52.6%。本文为青钱柳叶的精深加工和青钱柳即溶茶粉的产业化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