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坤  蔺莎  孙雯  陈颖慧 《风景园林》2017,24(8):66-69
建设矿山公园是废弃矿山生态恢复与利用的一项有效举措。白云鄂博矿山公园原为采矿遗留废弃棕地,大规模的挖填破坏了当地的覆土生态环境,场地状况极为恶劣。本文以白云鄂博矿山公园为例,从生态技术美学的角度探索其场地修复方法,探讨分阶段实施植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寻求以尊重生态秩序为基础的景观表达形式,最终实现矿区生态重塑与景观再生。通过以上方法,白云鄂博矿山公园实现了由矿区向"节水少维护"生态型景观绿地的转变,成为了能够承载矿区工业文化展示、民族精神象征、居民休闲游憩等功能的生态场所。  相似文献   

2.
矿山创面高陡边坡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难点。该文选取四川都江堰白依庵泥岩矿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认为边坡失稳、滑坡灾害和创面边坡大面积裸露制约白依庵泥岩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识别出2处创面边坡滑坡,其中Ⅰ#滑坡堆积区岩土体处于欠稳定-稳定状态,Ⅱ#滑坡当前经历过整体失稳滑移,目前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基于生态自循环理念,在创面边坡构建合理的土壤结构,以生态修复措施协助自然生态恢复。将创面边坡分为破碎岩面、完整岩面和滑坡面三种类型,根据泥岩面的特点分布设计生态修复方案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3.
资源开发遗留的废弃矿山存在严重环境问题,生态遭到破坏,还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危害。植被修复是矿山环境修复重要组成,通过查阅文献对目前废弃矿山边坡植被修复中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植被栽植技术、物种选择原则进行了简单阐述,为今后废弃矿山边坡植被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矿山边坡现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两方面考虑的整体修复方案,进而为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提供指引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闫新亮  王新建  王继峰 《矿产勘查》2019,(11):2865-2869
我国有大量的高陡岩质边坡需要进行绿化修复,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在高陡岩质边坡的情况下,边坡绿化技术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并结合本地区草木的生长情况以及边坡的坡度、坡面的岩石性质等情况确定边坡绿化的施工工艺。在高陡岩质边坡的坡体上,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养分和水分基本不存在,植物根系难以扎根,生长非常困难,不具备乔木生存的环境。岩质边坡主要宜采用藤本和草本植物进行绿化。文章以某砂石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为例,阐述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采矿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唐山市南部塌陷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佳  陈秀梅 《中国园林》2007,23(4):92-94
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塌陷给矿业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概括地介绍了我国采矿塌陷区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唐山市南部采矿塌陷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采矿塌陷区环境的污染问题,说明了利用采矿塌陷地进行生态修复是保护土地资源,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性、探索性地提出了采矿塌陷示范区建设的技术措施,为采矿塌陷区的生态修复以及环境的综合治理做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7.
高祥冠 《工业建筑》2019,(10):65-69
太原西山国家矿山公园主要依托西山煤电集团的白家庄煤矿井田进行开发建设,是太原市采矿历史悠久、历史遗存丰富的煤炭工业区。白家庄煤矿是典型的城郊山地型矿区,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对城市生态建设和产业转型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梳理和总结西山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西山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修复和培育的策略和建议,对城郊山地型矿区的生态修复、矿区存量土地开发、资源枯竭型矿区产业转型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潘安湖作为全国首个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的湿地公园,是集"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景观项目,既打造了全国采煤塌陷治理的里程碑式项目,又提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典范。项目位于贾汪西南部吴镇和青山泉镇境  相似文献   

9.
矿产尤其是石材矿产的开发必然会对原矿区的环境造成破坏,容易形成矿山高陡岩边坡,即白茬山。白茬山由于坡度高、坡面长以及坡面温差大等原因,易形成恶劣的生存环境,很难实现有效的植被附着,长期复绿效果充满挑战。对此类生态环境中的常见复绿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使用机制。进一步根据白茬山的地质、地形和地表等特征,进行生态修复技术的优化与改进,展望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助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光敬 《云南建材》2011,(11):442-443
矿山的开采,尤其是露天矿山开采,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植被和地貌景观破坏、边坡失稳,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加速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对此,要坚决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推行循环经济的技术原则,采取了危岩卸载、弃土回填、植被重建、养护管理等治理措施;并根据矿山所处区位条件、地形、需求等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1.
王少辉  周小雨  刘润胜 《矿产勘查》2020,11(10):2309-2316
为解决河南省驻马店市城市用地矛盾以及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该文以驻马店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勘查为例,以无人机航测技术为主要方法,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进行了勘查设计,着重对露天开采石材采坑杂乱分布、边坡陡立、废渣无序堆放等地质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修复治理,并结合Acute3D Viewer三维模型确定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通过模型分析,该文提出的治理方案是符合驻马店市废弃矿山实际情况,预计可恢复耕地49 hm~2,林地164 hm~2,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浅论土壤生物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海筠 《安徽建筑》2007,14(3):142-143
土壤生物工程是一项建立在可靠的土壤工程基础上的生物工程,即采用存活植物及其他辅助材料来构筑各类边坡(山地斜坡、江河湖库堤岸、海岸坡岸等)结构,实现稳定边坡,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栖息地生态环境等功能的集成工程技术.利用植物稳定边坡的方法已成为边坡稳定、侵蚀控制和生态修复的重要工程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采矿废弃地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生态退化及文化遗失等突出问题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引和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双重背景下,如何将采矿废弃地视为一种景观资源,重新赋予其生态、经济、文化、美学价值成为全新命题。总结欧洲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积累的成功经验,对解决中国同类型问题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首先,从法律法规和运营机制2个层面总结了欧洲采矿废弃地景观恢复的宏观保障经验;其次,从生态修复、文化挖掘、经济带动三大视角剖析了欧洲采矿废弃地景观恢复的具体实施经验;最后,客观认知欧洲所面临的挑战,结合中国的突出问题及特点,从构建多主体、精准化保障机制,实施分类型、动态化恢复途径,整合潜在性、多元化资源系统3个方面提出对中国采矿废弃地景观恢复的具体启示及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翟艳 《工业建筑》2014,(9):14-17
介绍国内外矿山公园的历史、发展及规划原则,探索并分析遂昌金矿矿山公园的规划及景观设计理念,倡导其在矿山建设中,关于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所做出的努力。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应以保护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科学教育的场所。优秀的矿山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能够有效保护矿山公园内的各类重要矿业遗迹,帮助矿业城镇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5.
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规划及其实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枯竭矿区在经过了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后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对资源枯竭矿区的生态修复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资源枯竭煤矿区这一典型区域的生态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规划准备、方案制定和规划评价三阶段的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程式。具体包括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和规划三个方面的内容。相应地提出了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及GIS技术和实地调查咨询相结合的生态环境调查方法用于资源枯竭煤矿区生态环境调查;从生态环境损害评价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对资源枯竭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定;确立了。生态修复功能区划-景观生态修复区划-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生态修复技术配置”四步骤的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方案编制模式。并以门头沟煤矿区为例对以上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验证,编制了门头沟煤矿区生态修复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近郊型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聚焦于河流岸线形态、河流堤岸与坡面结构、缓冲带景观植物配置等具体的修复方法层面,综合性的景观修复参考案例较少。德国德莱萨姆河自2012年以来,以近自然修复理念为主导,计划并实施了针对防洪能力升级、河流形态改良、河流生态连续性修复等方面的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在显著提高河流防洪能力、提升河道及河岸带生态质量的同时,合理地开发了水能,适度地导入了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娱乐休闲功能,构建了富有野趣的近自然郊野河流景观。从修复理念、修复策略、工程措施、修复效果等方面综合解析德国德莱萨姆河生态修复项目。归纳总结得到生态审美观下的修复理念、低影响的生态修复策略、可持续性的生态修复工法、多样性功能复合的河流景观营造等借鉴经验,以期能为我国近郊型河流景观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矿产资源的开采已使我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研究表明,目前通过土壤改良、植物修复等技术措施,可以恢复或改善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最大可能的实现生态效益。而矿山公园建设是废弃矿山治理的一种新思路,可以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促进资源枯竭型矿山的经济转型,推动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有机统一,因此,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在辽宁地区有十分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公路穿行于河谷山川之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劈山开路却使公路两侧的山体、植被和景观遭到极大的破坏。根据安徽省南部山区公路建设中高陡边坡失稳和地质的具体情况,采用了浆砌片石拱型护坡,以加固和稳定边坡;同时根据公路的重要程度结合所在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别等,选定边坡生态防护——客土喷播草种,来进行绿化、美化坡面,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恢复固工程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同时保持生态平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工程视角下的单体矿山修复项目,或是纯生态视角下的修复优先级研究,少有体现国土空间尺度下矿山生态修复的统筹决策思路。以典型的矿山城市江西省丰城市为例,综合生态安全格局下的生态本底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社会发展诉求,判定矿山中生态–社会复合效益最大化的重点投入区及其他分区,并提出不同区域的修复策略。结果表明:丰城市采矿用地面积大、分布广;具有生态重要性的矿山占比达一半,但其中需要高投入进行修复的区域仅为十分之一;位于自然恢复区与低投入修复区的矿山占比最高,印证了国土空间尺度下基于自然途径的生态修复合理性。研究补充了矿山生态修复在宏观尺度决策的不足,摈弃均匀做功的生态修复模式,根据空间差异选择区域与策略,兼具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双重视角,实现矿山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也使矿山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能更好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亟待解决的乡村水生态环境问题,其保护与修复都已迫在眉睫,乡村景观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手段——低影响开发技术和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息息相关。通过对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沿岸区域的现状水文、水质、径流、污染源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构建适合上海平原河网地区气候、水文及土壤条件的乡村景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低影响开发途径,为上海乡村景观绿色基础设施系统的构建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