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测定山桐子果含水率、含油率以及山桐子油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总酚、角鲨烯和β-谷甾醇,研究了阴干、晒干和烘干3种不同干燥方式对山桐子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和微量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3种油的品质。结果表明:山桐子油酸价和皂化值由高到低的干燥方式依次为阴干>晒干>烘干;山桐子油过氧化值和β-谷甾醇含量由高到低的干燥方式依次为晒干>烘干>阴干;山桐子油角鲨烯含量由高到低的干燥方式依次为烘干>阴干>晒干;VE含量由高到低的干燥方式依次为晒干>烘干≈阴干;总酚含量3种干燥方式没有显著差异。综合比较,晒干得到的山桐子油的理化性质较好,微量营养成分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山桐子油的品质进行了分析,分别测定了其酸价、皂化值、碘值、过氧化值及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等指标,以期为山桐子油的制取与开发提供依据.从试验结果得知山桐籽油的碘值为145.32 gI2/100g油,属干性油,不易保存,亚油酸含量80.12%,是一种亚油酸型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7,(4):11-13
山桐子油是1种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可食用油脂。分析了山桐子油的性质、组成及其食用安全性,综述了山桐子油的提取技术,以期为优化山桐子油提取技术、深度开发利用山桐子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晨  孙晓娜 《中国油脂》2024,49(3):16-20
为实现山桐子油的高效生产,采用高速万能研磨机将新鲜山桐子果实打浆后,利用75%乙醇直接提取山桐子油,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为考察因素,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山桐子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桐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0∶3、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0 h、pH 3.0,在此条件下的提油率可达88.3%;山桐子油中维生素E、总甾醇、总多酚和角鲨烯含量分别为367.2、3 100、148.7 mg/kg和258.7 mg/kg,且其气味、滋味、色泽、酸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等理化指标均符合LS/T 3258—2018《山桐子油》成品油要求。采用优化的工艺提取山桐子油高效可靠,且所得产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旷春桃  吴斌  唐宏伟  向舒  贺剑扬 《食品与机械》2016,32(11):154-157,228
为了充分利用山桐子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山桐子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山桐子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山桐子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47min,萃取温度53℃,萃取压力24 MPa;在该条件下,山桐子油得率为(38.25±0.41)%。山桐子油得率和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极显著(P=0.000 9)。GC—MS结果表明,山桐子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33%,亚油酸含量为71.43%。山桐子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资源,超临界CO_2可以高效萃取山桐子油。  相似文献   

6.
对山桐子原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精炼处理。考察了脱色剂种类对脱色率的影响,并以脱色率为考察指标,活性白土(优选的脱色剂)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山桐子油的脱色工艺。对精炼前后山桐子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17%、脱色温度94?℃、脱色时间94 min,在此条件下山桐子油的脱色率为(91.07±0.43)%;精炼后,山桐子油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基本不变,亚油酸含量高达73.4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精炼过程中山桐子油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获取不同处理山桐子油样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利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不同处理下山桐子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结果 山桐子油中共检测出107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出95种,其中酸类物质6种、醇类物质20种、醛类物质30种,酯类物质10种,酮类物质16种、其他类物质13种。结论 精炼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山桐子毛油中刺激性异味,提高令人愉悦的风味物质含量,因此经过精炼后的山桐子油具有微甜的果香风味。但由于关键挥发性化合物种类较少、含量不高,精炼后山桐子油的风味整体偏淡。  相似文献   

8.
以干燥的山桐子粉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提取剂及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醚-无水乙醇混合液(4:1,v/v)为提取剂、提取温度5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山桐子的出油率为28.5%。然后将山桐子油脂肪酸组成与其他油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山桐子油亚油酸含量明显高于茶籽油、花生油和橄榄油。  相似文献   

9.
《粮食与油脂》2016,(5):35-36
对采自10个不同产地的山桐子果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山桐子果含油率为35.02%~39.36%,山桐子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在测出的6种主要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到68.02%~70.97%。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毛叶山桐子油脂肪酸的影响,采集2019年9~12月的7批毛叶山桐子果实,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叶山桐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1%,亚油酸含量达到了67%,其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与ω-3 PUFA比值约为60∶1远大于世卫组织推荐摄入比例4∶1,更适合用作ω-6 PUFA补充剂;毛叶山桐子果实含油率随采收期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在10月18日达到最大值(38.83±0.26)%,比最低时提高了13.99%;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相对稳定,变化幅度都<5%,含油率最高时和最低时的脂肪酸组成并无显著差异(置信水平>0.99);双键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含油率相反,在10月18日达到最小值7.93±0.12,变化程度较含油率更小。因此,10月18日前后采收的毛叶山桐子含油率最高且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重庆地区毛叶山桐子的推荐采收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山桐子干果为原料,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山桐子果细胞结构及压榨山桐子果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透射电镜发现,微波预处理的山桐子果细胞结构遭到破坏,细胞壁明显破裂,有助于提高出油率。山桐子果经微波预处理后,其油脂酸值、过氧化值没有显著变化;山桐子果油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微波预处理前后分别达69.50%和68.66%;山桐子果油中甘油三酯的PLL相对含量最高,微波预处理后可达27.38%,其次是LLL,微波预处理后相对含量为16.84%;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的冷榨山桐子果油相比,微波预处理后生育酚、植物甾醇和总酚含量都有所增加,总生育酚含量增加了382.11μg/g,总植物甾醇含量增加了496.87μg/g。微波预处理提高了山桐子果油的抗氧化性,使氧化诱导期延长了2.06 h,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增加了3.73μmol/100 g,FRAP总抗氧化能力增加了48.15μmol/100 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4种不同抗氧化剂对山桐子油的抗氧化效果,筛选山桐子油脂抗氧化剂。方法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山桐子油的矿物质元素及脂肪酸组成,了解山桐子油的主要成分,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以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 POV)、p-茴香胺值(p-anisidine value, PAV)、2-硫代巴比妥酸值(2-thiobarbituricacidvalue,TBA)为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抗氧化剂对山桐子油脂抗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 山桐子油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分别为:51.0392 mg/kg钙、39.7858 mg/kg镁、24.9281 mg/kg铁、16.5453 mg/kg钠、0.8787 mg/kg钾、0.7916μg/kg铜、0.5765μg/kg锰、0.2269μg/kg锌;脂肪酸比例为:饱和脂肪酸16.75%(以棕榈酸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9.56%(以油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73.69%(以亚油酸为主)。没食子酸丙脂(propyl gallate, PG)和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在单抗氧化剂组中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山桐子饼粕的综合开发利用,本文采用碱提法对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山桐子粕为原料,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NaOH浓度、温度、液料比和时间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山桐子蛋白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为0.06 mol/L、温度为53 ℃、液料比为55:1、时间为2 h,此时山桐子蛋白提取率为81.98%。所得的山桐子蛋白提取回归模型显著,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山桐子蛋白提取率。山桐子蛋白在pH为3.2时,蛋白质沉淀率最高;在温度为35 ℃时,持水性和持油性最好;山桐子蛋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对尿素包合纯化的亚油酸纯度和得率进行分析,并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纯化亚油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混合脂肪酸质量比2:1、包合温度-5℃、包合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亚油酸纯度为87.952%、得率为87.951%,并且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山桐子作为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论述了山桐子产业在我国的开发利用情况,主要包括山桐子国家扶持政策、良种选育、人工栽培、山桐子油食用安全性、山桐子油加工工艺及深加工应用情况,以期为山桐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生长期的重庆1号、重庆2号品种的毛叶山桐子果实的整果、果肉和种子中的基本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并运用气相色谱法对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果实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中粗脂肪、蛋白质、总糖、灰分、总酚、总黄酮等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2个品种毛叶山桐子作为油脂原料的最佳采收期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毛叶山桐子开发利用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山桐子是野生落叶乔木,油、材兼用树种.果实中的油脂组分属健康营养食用油,是医药、化工和植物油能源原料.果实产量、含油率都较高,其木材是制造家俱和木板房的良材,该树也是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回顾了我国开发利用毛叶山桐子的历程,展望它的发展,建议在大规模种植的同时加强繁殖、栽培、采摘、储存、油脂提取、油脂精炼及油脂产品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创新有效地去除油脂不良气味工艺是开发利用毛叶山桐子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