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基于语音增强和丢包补偿等技术的互联网低比特率编解码器(internet low bit rate codec, iLBC)在丢包率较高的网络环境下仍具有很好的语音质量。如何在隐写容量、不可感知性和抗检测性之间达到理想均衡是iLBC音频隐写面临的难点。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的iLBC语音大容量隐写方法。方法 首先分析iLBC的编码比特流结构。然后基于主观语音质量评估指标PESQ-MOS(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speech quality-mean opinion score)和客观语音质量评估指标MCD(mel cepstral distortion)分析在线性频谱频率系数矢量量化过程、动态码本搜索过程和增益量化过程进行隐写对语音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隐写位置分层方法,在增益量化过程和动态码本搜索过程按照嵌入容量和层次的优先级依次进行隐写,尽可能降低失真;对不能嵌满的层,提出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的嵌入位置选择方法,提升隐写的随机性和安全性。最后采用量化索引调制方法进行秘密信息嵌入,进一步提升隐写的安全性。结果 在中英文语音数据集SSD(steganalysis-speech-dataset)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层隐写方法在隐写容量上提升了1倍,且保持了较好的不可感知性,没有因为写入额外秘密信息而导致音频过度失真。此外,本文方法在30 ms音频帧上嵌入量小于等于18 bit、在20 ms音频帧上嵌入量小于等于12 bit时可以很好地抵抗基于深度学习的音频隐写分析器的检测。结论 本文方法可以充分挖掘iLBC语音的隐写潜能,在提升隐写容量的前提下,仍能保证良好的不可感知性和抗检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方面级多模态情感分析日益受到关注,其目的是预测多模态数据中所提及的特定方面的情感极性。然而目前的相关方法大都对方面词在上下文建模、模态间细粒度对齐的指向性作用考虑不够,限制了方面级多模态情感分析的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个方面级多模态协同注意图卷积情感分析模型(aspect-level multimodal co-attention graph convolutional sentiment analysis model,AMCGC)来同时建模方面指向的模态内上下文语义关联和跨模态的细粒度对齐,以提升情感分析性能。方法 AMCGC为了获得方面导向的模态内的局部语义相关性,利用正交约束的自注意力机制生成各个模态的语义图。然后,通过图卷积获得含有方面词的文本语义图表示和融入方面词的视觉语义图表示,并设计两个不同方向的门控局部跨模态交互机制递进地实现文本语义图表示和视觉语义图表示的细粒度跨模态关联互对齐,从而降低模态间的异构鸿沟。最后,设计方面掩码来选用各模态图表示中方面节点特征作为情感表征,并引入跨模态损失降低异质方面特征的差异。结果 在两个多模态数据集上与9种方法进行对比,在Twitter-2015数据集中,相比于性能第2的模型,准确率提高了1.76%;在Twitter-2017数据集中,相比于性能第2的模型,准确率提高了1.19%。在消融实验部分则从正交约束、跨模态损失、交叉协同多模态融合分别进行评估,验证了AMCGC模型各部分的合理性。结论 本文提出的AMCGC模型能更好地捕捉模态内的局部语义相关性和模态之间的细粒度对齐,提升方面级多模态情感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哈希的跨模态检索方法因其检索速度快、消耗存储空间小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由于这类算法大都将不同模态数据直接映射至共同的汉明空间,因此难以克服不同模态数据的特征表示及特征维度的较大差异性,也很难在汉明空间中同时保持原有数据的结构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耦合保持投影哈希跨模态检索算法。方法 为了解决跨模态数据间的异构性,先将不同模态的数据投影至各自子空间来减少模态“鸿沟”,并在子空间学习中引入图模型来保持数据间的结构一致性;为了构建不同模态之间的语义关联,再将子空间特征映射至汉明空间以得到一致的哈希码;最后引入类标约束来提升哈希码的判别性。结果 实验在3个数据集上与主流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在Wikipedia数据集中,相比于性能第2的算法,在任务图像检索文本(I to T)和任务文本检索图像(T to I)上的平均检索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值分别提升了6%和3%左右;在MIRFlickr数据集中,相比于性能第2的算法,优势分别为2%和5%左右;在Pascal Sentence数据集中,优势分别为10%和7%左右。结论 本文方法可适用于两个模态数据之间的相互检索任务,由于引入了耦合投影和图模型模块,有效提升了跨模态检索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目前信息隐藏的嵌入和提取函数为固定表达式,存在容易被隐写分析和非法提取信息的安全隐患,以及基于模函数的隐写研究现状,提出信息隐藏参数化设计思想、优化参数化二元模映射隐写算法。方法 首先提出信息隐藏参数化设计定义和分析参数化信息隐藏算法的安全性,然后提出优化参数化二元模映射隐写算法。优化参数化二元模映射隐写算法将两个像素值优化组合后的模运算结果映射到一位n2进制信息,从而实现信息隐藏。结果 优化参数化二元模映射隐写算法的密钥空间大,载密图像均方差小于或等于同类算法。结论 信息隐藏参数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信息隐藏算法的抗隐写分析能力和抗信息提取能力;优化参数化二元模映射隐写算法与同类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载密图像视觉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具有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网络控制系统H状态反馈控制问题.考虑了网络控制系统中同时存在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情况,将丢包过程建模为有限状态的马尔可夫过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保持系统均方稳定且满足H性能的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最后数例仿真结果表明了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现有基于对抗图像的隐写算法大多只能针对一种隐写分析器设计对抗图像,且无法抵御隐写分析残差网络(steganalysis residual network,SRNet)、Zhu-Net等最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隐写分析器的检测。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联合多重对抗与通道注意力的高安全性图像隐写方法。方法 采用基于U-Net结构的生成对抗网络生成对抗样本图像,利用对抗网络的自学习特性实现多重对抗隐写网络参数迭代优化,并通过针对多种隐写分析算法的对抗训练,生成更适合内容隐写的载体图像。同时,通过在生成器中添加多个轻量级通道注意力模块,自适应调整对抗噪声在原始图像中的分布,提高生成对抗图像的抗隐写分析能力。其次,设计基于多重判别损失和均方误差损失相结合的动态加权组合方案,进一步增强对抗图像质量,并保障网络快速稳定收敛。结果 实验在BOSS Base 1.01数据集上与当前主流的4种方法进行比较,在使用原始隐写图像训练后,相比于基于U-Net结构的生成式多重对抗隐写算法等其他4种方法,使得当前性能优异的5种隐写分析器平均判别准确率降低了1.6%;在使用对抗图像和增强隐写图像再训练后,相比其他4种方法,仍使得当前性能优异的5种隐写分析器平均判别准确率降低了6.8%。同时也对对抗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基于测试集生成的2 000幅对抗图像的平均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可达到39.925 1 dB,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隐写网络极大提升了隐写算法的安全性。结论 本文方法在隐写算法安全性领域取得了较优秀的性能,且生成的对抗图像具有很高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跨媒体检索旨在以任意媒体数据检索其他媒体的相关数据,实现图像、文本等不同媒体的语义互通和交叉检索。然而,"异构鸿沟"导致不同媒体数据的特征表示不一致,难以实现语义关联,使得跨媒体检索面临巨大挑战。而描述同一语义的不同媒体数据存在语义一致性,且数据内部蕴含着丰富的细粒度信息,为跨媒体关联学习提供了重要依据。现有方法仅仅考虑了不同媒体数据之间的成对关联,而忽略了数据内细粒度局部之间的上下文信息,无法充分挖掘跨媒体关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层级循环注意力网络的跨媒体检索方法。方法 首先提出媒体内-媒体间两级循环神经网络,其中底层网络分别建模不同媒体内部的细粒度上下文信息,顶层网络通过共享参数的方式挖掘不同媒体之间的上下文关联关系。然后提出基于注意力的跨媒体联合损失函数,通过学习媒体间联合注意力来挖掘更加精确的细粒度跨媒体关联,同时利用语义类别信息增强关联学习过程中的语义辨识能力,从而提升跨媒体检索的准确率。结果 在2个广泛使用的跨媒体数据集上,与10种现有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并采用平均准确率均值MAP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2个数据集上的MAP分别达到了0.469和0.575,超过了所有对比方法。结论 本文提出的层级循环注意力网络模型通过挖掘图像和文本的细粒度信息,能够充分学习图像和文本之间精确跨媒体关联关系,有效地提高了跨媒体检索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网络隐写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为载体的隐蔽通信技术。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网络隐写的研究重点由原来的注重隐写可实施性向尽量提高隐写隐蔽性转变,基于多链路到达序列编码的隐写即在此背景下提出,目前尚无有效的检测算法。基于此,分析了基于多链路到达序列编码的隐写方法,然后通过对正常多链路数据流的建模分析,提出了基于条件熵的隐写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观测窗口达到1 200个数据包时对该隐写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采用HOOK机制实现以即时通信语音流为隐藏载体的隐写模型,在通信软件的发送端挂接两个"钩子",采集即时通信语音流作为载体进行实时机密信息嵌入与提取,实现交互式的隐蔽通信过程。选择目前普遍使用的Google talk软件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Gtalk的iSAC语音编码的隐写方法,建立一种基于LPC参数量化的隐写算法,实现iSAC语音编码下的隐写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隐写模型适用于目前的即时通信软件的隐蔽通信,拓展了基于VoIP的信息隐写的应用范围;该隐写算法具有良好的隐写容量和隐写速率。  相似文献   

10.
网络访问控制模型对于安全防范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网络访问控制模型大多是通过加密实现的,具有隐蔽性和可控性,容易被发现和攻击。基于隐写标签的隐蔽通信技术主要检测网络数据包是否包含隐写头部标签,并根据访问控制规则确定数据包的流向,有效控制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此外,详细介绍了几种方法下的访问控制规则,并描述了针对各种类型的隐蔽通道的相应检测方法。最后分析了区块链隐蔽通信构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分析可以跳过数据内容而仅从数据背景挖掘情报,传统的加密通信已经难以满足安全通信的需求。隐写技术是将秘密消息嵌入各种载体(如数字图像、音频、视频或文本)中实现隐蔽通信的技术,是应对大数据情报获取的有效手段,是密码技术的必要补充。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巨大成功,给隐写术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挑战,促使基于图像、音/视频和文本的隐写术出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方法。本文介绍隐写术的概念、分类、主要作用和研究意义,概述隐写术的发展历史、研究近况和应用场景。注意到各类载体上的隐写术虽然有差别,但是其核心追求有共通之处,可以提炼成通用的隐写编码问题。所以本文首先介绍隐写编码的基本思想与关键技术,然后针对最重要和流行的载体、图像、视频、音频和文本,分别介绍隐写术的进展。总体而言,本文从隐写编码、图像隐写、视频隐写、音频隐写和文本隐写5个方面概述隐写术的国际/国内发展现状,总结差异,对比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由于空域图像下采样过程中提供的量化误差边信息能够有效提升隐写安全性,为了得到下采样之前的高分辨率图像,提出一种基于超分辨率网络的空域图像边信息估计隐写方法。方法 受原始下采样边信息隐写方法的启发,使用超分辨率网络生成被称为预载体的高分辨率图像。同时利用现有的空域图像对称失真算法得到每个像素点的修改失真,然后以浮点型精度对预载体下采样,得到和载体同分辨率的图像形式,利用对应像素点间的差值指导像素点的修改方向,实现基于初始失真的非对称失真调整。首先以峰值信噪比和极性估计准确率为指标对比了多种超分辨率网络以及基于传统插值方法的上采样性能,并通过调整初始失真分别进行隐写和隐写分析实验,选择使安全性提升最大的残差通道注意力机制网络及其对应调整系数作为本文的下采样边信息估计隐写方法。结果 使用隐写领域中常用的3个数据库、两种传统初始失真函数以及两类隐写分析方法进行实验。在跨数据集的隐写安全性上,相比传统隐写方法,在对抗基于手工特征和基于深度学习的隐写分析时,本文方法的安全性均有显著提升,如在测试集载体图像上,嵌入率为0.5 bit/像素时,安全性分别提升6.67%和6.9%;在训练集载体图像上,本文方法的安全性在比传统方法有很大提升的基础上,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能够高于原始边信息隐写方法的安全性,如在对抗基于手工特征的隐写分析器且嵌入率为0.1 bit/像素时,安全性提升1.08%;在对抗基于深度学习的隐写分析器且嵌入率为0.5 bit/像素时,安全性提升0.6%。结论 实验表明,使用超分辨率网络作为下采样边信息估计的工具,并利用估计边信息调整嵌入修改的初始失真,能够有效提升传统隐写方法的安全性,并接近甚至在部分情况下超越了原始边信息隐写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本文方法与原始边信息隐写方法具有不同的修改模式,而且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计算安全的隐写理论很早就被提出,但一直不能用于主流的以多媒体数据为载体的隐写术。原因在于计算安全隐写的前提是可以获得载体的精确分布或可以按照载体分布精确采样,而自然采集的图像、音/视频无法满足这个前提条件。近几年,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多媒体生成技术逐渐成熟且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生成媒体成为合理的隐写载体,隐写者可以用正常的生成媒体掩盖秘密通信,即在媒体生成过程中隐写信息,并与正常的生成媒体不可区分。一些生成模型学到的分布是可知或可控的,这将为计算安全隐写推向实用提供契机。以当前广泛应用的合成语音模型为例,设计并实现了计算安全的对称密钥隐写算法,即在音频生成过程中,根据样本点的条件概率,按算术编码的译码过程将消息解压缩到合成音频中,消息接收方拥有相同的生成模型,通过复现音频合成过程完成消息提取。在该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公钥隐写算法,为实现包括隐蔽密钥交换在内的全流程隐蔽通信提供了算法支撑,在保证隐写内容安全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隐写行为安全。理论分析显示,所提隐写算法的安全性由嵌入消息的随机性决定,隐写分析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当前技术下攻击者无法区分合成的载体音频与载密音频。  相似文献   

14.
马宾  韩作伟  徐健  王春鹏  李健  王玉立 《软件学报》2023,34(7):3385-3407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信息隐藏技术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提高现有隐写方法的安全性迫在眉睫.为提高图像的信息隐藏能力,提出一种基于U-Net结构的生成式多重对抗隐写算法.所提算法通过生成对抗网络与隐写分析器优化网络、隐写分析对抗网络间的多重对抗训练,构建生成式多重对抗隐写网络模型,生成适合信息隐写的载体图像,提高隐写图像抗隐写分析能力;同时,针对现有生成对抗网络只能生成随机图像,且图像质量不高的问题,设计基于U-Net结构的生成式网络模型,将参考图像的细节信息传递到生成载体图像中,可控地生成高质量目标载体图像,增强信息隐藏能力;其次,采用图像判别损失、均方误差(MSE)损失和隐写分析损失动态加权组合作为网络迭代优化总损失,保障生成式多重对抗隐写网络快速稳定收敛.实验表明,基于U-Net结构的生成式多重对抗隐写算法生成的载体图像PSNR最高可达到48.60 dB,隐写分析器对生成载体图像及其隐写图像的判别率为50.02%,所提算法能够生成适合信息嵌入的高质量载体图像,保障隐写网络快速稳定收敛,提高了图像隐写安全性,可以有效抵御当前优秀的隐写分析算法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Steganography via running short text messag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teganography, or cover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parties through public channels, has been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since the mere existence of encrypted message might cause suspicion and could eve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to eavesdroppers. In some cases, secret information needs to be covertly broadcast to receivers in multiple lo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steganographic scheme, which covertly sends secret message to multiple receivers via a stream of running short text messages displayed on a media output screen, assuming appropriate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 functionality at the decoder. We use Thai language short text messages as a case study. W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ai short text messages and introduce some effective message-to-bit transformation methods. We find that one Thai short text messag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multiple secret bits. In principle, the proposed transformation methods can be applied to short text messages in any language. We use a provably secure construction that guarantees covertness, privac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secret data against active attacks. In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we show that four secret message bits can be embedded in each short text message.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 embedded bits can be retrieved correctly and easily by human observers without OCR functionality at the decoder. Thus, the scheme i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for covert communication from one sender to multiple receivers over public channels.  相似文献   

16.
Steganographic techniques allow users to covertly transmit information, hid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communication itself. These can be used in several scenarios ranging from evading censorship to discreetly extracting sensitive information from an organ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using steganography through a widely used network protocol (i.e. HTTP). We analyze the steganographic possibilities of HTTP, and propose an active warden model to hinder the usage of cover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Our framework is meant to be useful in many scenarios. It could be employed to ensure that malicious insiders are not able to use steganography to leak information outside an organization. Furthermore, our model could be used by web servers administrators to ensure that their services are not being abused, for example, as anonymous steganographic mailboxes. Our experiments show that steganographic contents can be successfully eliminated, but that dealing with high payload carriers such as large images may introduce notable delays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生成模型的广泛使用,生成式隐写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成式隐写是在图像合成过程中隐藏信息的技术。它无需真实图像参与,只需秘密消息驱动生成模型即可合成载密图像。然而,现有方法无法控制生成的图像内容,因此不能保证隐蔽通信行为的安全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条件可逆网络(Conditional Invertible Neural Network,cINN)的生成式图像隐写术steg-Cinn。在本文中,我们将信息隐藏建模为图像着色问题,并将秘密信息嵌入到灰度图像的颜色信息中。首先,我们使用映射模块将二进制秘密信息转换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隐变量。而后,我们以灰度图像作为先验来指导着色过程,使用条件可逆网络来将隐变量映射为颜色信息。其中steg-Cinn生成的彩色图像匹配灰度图像的语义内容,从而保证了隐蔽通信的行为安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控制生成的图像内容并且使得合成颜色真实自然,在视觉隐蔽性方面表现良好。在统计安全性方面,本文方法的隐写分析检测正确率为56.28%,说明它能够抵御隐写分析检测。此外,本文方法在比特消息提取方面可以实现100%正确提取,这种情况下的隐藏容量是2.00 bpp。因此,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图像质量、统计安全性、比特提取正确率和隐藏容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表现。迄今为止,本文方法是在图像隐写术中首次使用cINN的工作。考虑到任何信息都可以转换为二进制形式,我们可以在图像中隐藏任意类型的数据,因此本文方法在现实世界里也具备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多媒体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视频用户数量呈爆炸性增长之势,目前视频流量已占网络总流量的一半以上,这为以视频为载体的隐蔽通信提供了很好的应用背景。但是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会对上传视频进行转码处理,转码后载体视频的码率、图像组GOP (Group of Pictures)结构、量化参数QP (Quantization Parameters)等关键压缩参数都会受到无法预知的影响,这极大地限制了当前绝大多数基于压缩域嵌入的视频隐写算法的应用。要利用视频网站对应的有损转码信道进行隐蔽通信,关键在于设计能抵抗转码攻击的高鲁棒性,并具有足够安全性的隐写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小波变换域,结合奇异值分解SV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和量化索引调制QIM (Quantization Index Modulation)的自适应鲁棒隐写方法。该方法基于目标网站的转码特性仿真实现本地编码器,在编码的过程中完成嵌入。嵌入在视频帧亮度分量的DWT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域进行,通过采用自适应量化步长QIM的方法对分块最大奇异值进行调制达到嵌入消息的目的。另外,提出一种间隔修正的嵌入策略,很好地抑制了嵌入引起的视频闪烁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提升了含密载体视频经过不同程度的转码后的秘密消息生存率,同时很好地保持了视觉质量和压缩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自然隐写是一种基于载体源转换的图像隐写方法,基本思想是使隐写后的图像具有另一种载体的特征,从而增强隐写安全性。但现有的自然隐写方法局限于对图像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感光度进行载体源转换,不仅复杂度高,而且无法达到可证安全性。为了提高安全性,本文结合基于标准化流的可逆图像处理模型,在隐空间完成载体源转换,同时通过消息映射的设计做到了可证安全的自然隐写。方法 利用目前发展迅速的基于可逆网络的图像处理方法将图像可逆地映射到隐空间,通过替换使用的隐变量完成载体源的转换,从而避免对原始图像复杂的建模。同时,改进了基于拒绝采样的消息映射方法,简单地从均匀分布中采样以获得需要的条件分布,高效地将消息嵌入到隐变量中,并且保证了嵌入消息后的分布与原本使用的分布一致,从而实现了可证安全的自然隐写。结果 针对图像质量、隐写容量、消息提取准确率、隐写安全性和运行时间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使用可逆缩放网络和可逆去噪网络时能够在每个像素值上平均嵌入5.625 bit消息,且具有接近99%的提取准确率,同时隐写分析网络SRNet(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