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妮娜 《网友世界》2014,(11):44-44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紧接着物联网的发展和使用是信息技术的又一变革,从技术上来讲物联网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延伸。物联网实现了在任何时间、地点以及任何物质都能够进行顺畅通讯的泛在网。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是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感知和通信。而物联网的发展和使用对计算机通讯网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物联网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智能家居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智能家居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嵌入式系统,通过网络把家居设备连接到一起,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分析了智能家居无线传感网络系统,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并提出了物联网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计算通信网络优化、革新创造条件,其中物联网作为互联网重要分支,相关技术应用情况关乎计算机通信网络发展成效,不仅可丰富计算机通信模式,还能营建稳定、安全、有效计算机通信氛围,充分发挥计算机通信网络敷设能效。本文通过分析物联网对计算机网络的影响,以期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技术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对林业来说,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应用就是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效融合,对林业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从而推动林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林业及相关产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经过实践证明,在物联网中应用通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硬件,能够对物联网自身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提升了网络传输水平。本文将在分析计算机硬件及通信网络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对其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性技术,是第三信息产业变革的主导产物,有效的将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将人与物联系在一起,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而且行业对其需求比较大,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促进我国各个行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是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效果越来越显著。只有深入的掌握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才能够有效的提升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物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科学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实际上,物联网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作为基础,具有便捷、智能等优势。就目前情况而言,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础条件,能有力推动城市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探究计算机物联网的含义、特点以及关键技术,尝试提出相关应用路径,以期促进信息技术的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通过各类通信技术将具有标识、感知或者执行能力的物理实体互联,形成了“物物互连”的虚拟网络。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资源将通布人们周围的环境,情景感知技术应运而生。情景感知获得传感器采集的情景信息以后,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自主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物联网具有海量信息的特性,传统的情景信息处理方法已不再适用。对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给出情景和情景感知的概念及其研究发展和应用。然后,结合物联网特性,以情景感知流程为主线,探讨了信息获取、建模和智能处理等内容。最后,系统结构是情景感知的关键,因此对现有的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合物联网环境论述了当前情景感知系统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情景感知系统的参考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时代一个符号,让当前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能够借助物联网这一载体,实现更快、更广的发展。文章以物联网与计算机通信网络为研究的两个主题构成,在分析物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就物联网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影响,展开了分析与研究。通过研究以期为物联网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建设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和课程特色,阐述课程知识体系,介绍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规划。  相似文献   

11.
农业物联网属于集成互联网、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农业领域的一种网络结构,同时它也是促进农业朝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农业物联网获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种形式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开始不断涌现,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对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作出全面分析,因此,使各个农业物联网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文中从农业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出发简要分析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伟 《软件》2023,(3):157-160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物联网作为一种实现物与物/人与人通信的关键技术,通过传感器来采集相关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通过服务器处理,确保事物有效地运行。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到物联网中可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本文将对物联网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展开深入分析与阐述,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网络化已大面积普及,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关键。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物体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了数据共享,实现了产品智能化、网络化。基于此,主要针对计算机物联网的特点,描述计算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总结计算机物联网的发展应用,以期实现高效发展,造福社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近几年来,随着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本文简要介绍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框架,指出了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物物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物联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lnternet的互联融合模型.结合此模型,研究了其可信控制关键技术,包括可信路由技术、信任控制技术,以促进物联网在中国的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具有对象多样、地域广阔、偏僻分散、通信条件落后等特点;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农业数据信息的获取非常困难。随着电子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把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搭建在一个农业物联网智能化监控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阐述了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和关键技术,总结了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初期应用和农业物联网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技术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推动。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翟琛 《信息与电脑》2023,(21):179-181
网络信息时代,我国物联网技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全面信息交互,而且为5G通信技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平台。据此,文章在概述现阶段物联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物联网背景下5G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希望能够为5G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工矿自动化》2017,(9):1-11
介绍了矿山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模式,指出矿山物联网顶层设计的目的是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的全局进行感知矿山总体设计,实现矿山物联网物与物相联,并明确矿山物联网的服务本质。探讨了矿山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服务承载模式逐步显现,政府与企业共促发展。阐述了矿山物联网发展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包括微型化智能装置及能量捕获技术,矿山覆盖网络、通信与灾后重建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及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矿山语义与虚拟化技术,安全、隐私与可信网络技术;5S应用,即感知人员、感知灾害、感知设备、感知矿区、感知管理;云服务体系构建;标准化建设。提出了矿山物联网保障措施及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