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简述了全光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发展背景及现状,并从全光连续OFDM技术和全光离散OFDM技术两大方面对全光OFDM信号的产生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全光连续OFDM技术的关键是产生平坦、稳定、正交和低相位噪声的梳状谱,全光离散OFDM技术的关键是采用光学器件和方法实现OIDFT(光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和ODFT(光离散傅里叶变换)。全光离散OFDM技术与全光连续OFDM技术相比,可扩展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个激光源,通过差分马赫-曾德尔(M-Z)外 调制器产生8根等频率间隔为28GHz的光频梳,每根 光频梳彼此相干并作为光子载波,经112Gb/s偏分复用(PDM)-正交 相移键控(QPSK)信号调制后,波分复用后形成8路宽带的全光正交频分复用( OFDM)信号。接收端通过基于级联M-Z延时干涉仪(MZDI)的光学快速傅里叶变换(OFFT)实现 全光OFDM信号的解复用。 解复用后的每路信号经光采样后,采用与单载波PDM-QPSK系统中相同的数字相干解调进行 数据恢复。提出的8×112Gb/s全光OFDM系统在背靠背情况下,误码 率(BE R)为10-3时,光信噪比(OSNR)较单 载波112Gb/s PDM-QPSK系统多约9dB。8×112Gb/s全光OFDM信号经480km光纤传输后, OSNR损伤约1.6dB。仿真结果表明,全光 OFDM系统的数字相干接收机可以较容易地实现对现有单载波系统扩容,并且不影响系统的传 输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OFDM(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子载波调制方式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高阶矩和高阶累积量相结合的联合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运用基于高阶矩的特征量把MPSK(多进制相移键控)调制(M=2、4)、64QAM(六阶正交幅度调制)和16QAM(四阶正交幅度调制)区分开,然后再利用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特征量区分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和QPSK(四相相移键控)调制。从理论上进行了推导与分析,该算法对多径衰落与噪声干扰不敏感。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多径信道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4.
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文章简明扼要的对OFDM技术展开了一些简短的介绍,采用旋转调制的OFDM对通信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概况的对广播发射中所运用到的调制技术从正交幅度调制QAM四相移键控QPSK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ded OFDM等三方面进行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上推导了采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傅里叶变换(IFFT/FFT)实现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解调的可行性,分析了采用IFFT/FFT实现OFDM调制解调比传统方法更具优势;然后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平台上对采用IFFT/FFT实现OFDM调制解调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IFFT/FFT不仅能正确实现OFDM信号的调制解调,而且还大大简化了OFDM系统结构,降低了系统实现难度,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傅里叶变换和数模转换实现的"电子瓶颈",达到提高系统传输速率的目的,采用光延迟器和光移相器构建全光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方法,设计一个3路全光IDFT/DFT模块,利用Optisystem软件平台仿真实现一个3×40Gb/s的全光正交频分复用实验系统,并分析系统性能,获得发射光脉冲宽度与系统传输误码率的关系,得到了光脉宽越大误码率越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差分调制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频分复用(OFDM)被视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与非差分调制(QAM)相比,差分调制(DAPSK)的最大优点是可完全不需要信道估计。本对DAPSK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它在各种不同的信道环境下的性能,并与QAM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AO-OFDM(全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利用光处理方式实现多载波和OIDFT(光离散傅里叶逆变换)/ODFT(光离散傅里叶变换),其优势在于能提高处理速率、降低能量消耗。文章结合AO-OFDM技术和单通道100Gbit/s DP-QPSK(双偏振四相相移键控)高阶调制技术,实现了谱效率达到2.7bit/s/Hz的400Gbit/s高速传输系统,在色散完全补偿情况下,实现了最大SEDP(谱效率-距离积重)为3 564km.bit/s/Hz的传输,并利用插入12.5%循环前缀的方式,使得系统色散容限达到70ps/nm。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O-OFDM技术的系统具有优良的传输性能,可以作为下一代400Gbit/s高速传输系统实际应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一个主要缺点是信号包络动态变化较大,在符号周期内呈现出较高的峰值因子,导致功率放大器效率降低。针对相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的OFDM信号,研究了以信号峰值因子、导数和相干时间变化量为内容的包络特性,从基于过电平理论的互补累积概率函数(CCDF)入手推导了更紧的峰值因子界限。最后通过仿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高速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包括QPSK(四相相移键控)、8QAM(8进制正交幅度调制)和16QAM(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等新型调制格式、超低损耗光纤/拉曼放大和新型光集成器件,并分析、比较了这些关键技术对DWDM系统传输产生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DWDM大容量传输的一些成功试验。试验表明,这些关键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详细描述了240Gbit/s OFDM(正交频分复用)实时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多载波发生装置产生3×15个相互正交的光子载波,并对每个光子载波调制4Gbaud/s速率OFDM信号,采用4QAM(二阶正交幅度调制)信号格式。在接收端,分别用对应的本征光子载波解调各路光OFDM信号,使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对采样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总有效数据速率达到240Gbit/s。文章报道的传输速率为已报道实时OFDM传输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2.
摘要正交频分复用(OFDM)被视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与非差分调制(QAM)相比,差分调制(DAPSK)的最大优点是可完全不需要信道估计。本文对 DAPSK 在 OFDM 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它在各种不同的信道环境下的性能,并与 QAM 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会受光纤非线性效应影响。利用分步傅里叶方法求解OFDM信号传输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分析光纤非线性效应对光纤中OFDM信号的影响,获得了非线性效应影响下子载波数、QAM调制与系统平均误码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光正交频分复用的发展 正交频分复用(OFDM)[1-2]是多载波调制技术的一种,可以有效地解决由色散信道引起的符号间干扰(ISI)问题,能够广泛地用于各种宽带无线和有线通信中.这种抗色散能力在强调高速、宽带能力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OFDM的概念最早是贝尔实验室的R.W.Chang于1966年提出的.其他的一些OFDM关键技术包括:1969年Weinsten等提出的用逆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傅里叶变换(DFT)实现OFDM的调制和解调;1980年提出的循环前缀技术.  相似文献   

15.
周维海  程方  邓炳光  吴婷 《电讯技术》2022,62(4):489-494
为提高目前无线通信系统中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下的信道估计性能,分析了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信道估计算法存在的缺陷.针对传统DFT信道估计算法没有考虑循环前缀内噪声的...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小波包的多载波数字AM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奎  吕锐 《电子学报》2003,31(10):1580-1583
本文分析了基于正交幅度调制的小波包调制在不同信道模型下的性能,并对这种小波包多载波调制系统进行了性能仿真.通过与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系统进行比较,探讨了小波包调制应用于数字调幅传输系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大有效面积单模光纤的数值设计分析与PC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工艺,该光纤的有效面积达到133μm2,同时在1 550nm处衰减系数优化到0.183dB/km,弯曲损耗优化至0.45dB/圈(弯曲半径7.5 mm)。在双偏振DFT-S CO-OFDM 4QAM/16QAM(4进制/16进制正交振幅调制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调制信号下,对该光纤在100Gbit/s和400Gbit/s系统的误码率和Q值等传输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光纤能有效改善最佳入纤功率和非线性效应,可使传输距离提升30%,能有效优化400Gbit/s传输系统,并且在FTTx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搭建了一个自适应正交频分复用(OFDM)可见光通信(VLC)仿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自适应高阶OFDM调制和高速数据速率传输,正交振幅调制(QAM)的调制阶数M有16、64、256、1024四种方式,数据传输速率为16.8~42.0Mb/s。  相似文献   

19.
编码16DAPSK信号解调译码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子载波采用16阶差分幅度相移键控(16DAPSK)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提出并分析了编码16DAPSK信号的一种新的简单易行的比特软输出解调译码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高斯信道、平坦Rayleigh衰落信道和多径Rayleigh衰落信道下,采用编码速率为3/4的punctured卷积码与16DAPSK信号的硬输出解调译码方法相比,系统的误码性能可改善约1.2dB。新方法应用在日本CRL开发的100Mbps毫米波16DAPSK-OFDM宽带移动接入实验系统,将进一步提高系统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20.
理论研究并模拟仿真了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中的基于平行双抽运结构的偏振复用十六进制正交幅度调制-正交频分复用(16QAM-OFDM)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AOWC)。理论推导及仿真结果表明偏振复用16QAMOFDM信号可以经过全光波长变换实现偏振不敏感信号无串扰直接接收,并对影响系统转换效率的因素,如频率间隔、SOA注入电流、信号光功率及信号光入射角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