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内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试了不同电液量下不同放电电流的电池内阻(6V4Ah)。结果表明,电池内阻与放电电流和电液量有关。在放电电流为0.40A和电液量为43mL/cell情况下,放电内阻终值与初值之差仅为23mΩ。将放电电流和电液量分别改为0.20A和34ml/cell时,其放电内阻差值已达108mΩ。  相似文献   

2.
ZnCl_2型电池由于它在大电流连放及防漏性能方面显示出特殊的优越性,因此日益受到电池界与学术界的重视。植谷庆雄、Kozawa及朱松然等人都从不同的侧面对ZnCl_2型电池的电液组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了不同浓度配比的NH_4Cl与ZnCl_2的组成对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及从对碳棒的渗透率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ZnCl_2电池在防漏液方面所应注意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电液组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电池内气压,避免电池过充电漏气,进行了几种不同材质的隔膜及不同电液量对GNYZ3板式蓄电池内气压影响的试验,确定最佳隔膜为维纶布,此时的合理电液量为电池电液量应控制在15.5~16 g;环境温度在15~25℃范围内,5小时率电流充电7 h或10小时率电流过充18h的方法进行过充电,电池内气压不会高于3.0 MPa,使用时环境温度在20~40℃范围内以5小时率电流充电7 h,电池内气压不会高于3.0 MPa。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的注电液方志祁新形状隔膜来研究电液分布对H2-Ni电池性能的活化工艺,使用池极组中的电液初次分布非常均匀,克服了原工艺中电液初次分布不均匀的缺点,使电池的电压、容量、质量比能量均有所提高,堤高程度与电池容量呈正相关,采用新的活化工艺制造的80Ah电池比能量可达55Wh/kg。采用新形状隔膜不仅改变了电池中的电液量,而且还完善了电液回流设计,使正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及电池放电电压均有所提高。此外,本文还通过试验对电池在寿命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容量、电压衰降以致失效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电液分布不均匀,而不是正、负极的性能衰降及隔膜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纸板电池内部结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恒温失水和解剖电池及XRD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性电液失水结晶与纸板电池贮存过程中的结晶。结果表明,纸板电池内部结晶产物为ZnCl_2·2NH_3,Zn(NH_3)_2Cl_2,Zn_5(OH)_8Cl_2,NH_4Cl。其结晶是由负极自放电和电液失水所引起的。杂质含量影响到结晶产物的种类及其形成机理。电液失水阻滞剂A对防止电液失水及负极自放电和电池结晶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二次锌镍电池在超高倍率放电条件下,在7N KOH电液中,经若干次充放循环后,电池出现退化现象的一些原因。找到了在电液中添加盐类和表面活性剂后,使电池提高容量,镍电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达到70%~80%,自放电减少,平均每天容量损失为0.2%~0.5%,从而提高锌镍电池搁置寿命。  相似文献   

7.
阀控电池维护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近几年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使用中由于部分电池放不出电来给邮电通信造成严重后果的事实;分析了由于该类型号电池电液浓度过高,加之充电(包括浮充和均充电压)上限电压过低而导致电池的硫酸化,是电池容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了提高电池的充电电压、降低电液浓度、提高电池内部结构透明度、观察电池板颜色等措施,使电池维护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文摘与题录     
《电池》1992,(5)
二次锂电池隔离层,JP02281574,1990.11.19. 电池隔离层为螺旋形,隔离层有吸电液区域和非吸电液区域,至少是和阳极或阴极直接接触的面吸电液。吸电液区域可成为表面活化区域,通过加热,经选择的非吸收电液区域孔率减少。Li-Cr_2O_5电池使用本发明的徽孔聚烯烃隔膜具长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9.
段万普  王文 《蓄电池》2000,(3):37-38
汽车电池的起动能力 ,是每个电池用户最关心的技术指标 ,对该指标的测定 ,电池生产厂有自己的标准和检测设备 ,这些设备因价格高、体积大 ,广大电池用户难以在汽车检修中使用。电池用户现在普遍使用的方法也是由电池生产厂家推荐的电液密度法。通过测定电池内电液密度的变化来判断电池的保有容量CB 值 ,借以推断电池的启动能力。这个判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是根据电池充放电的电化反应方程式中硫酸的增减规律来推断的 :PbO2 +2H2 SO4+Pb =PbSO4+2H2 O +PbSO4正负 正  负在反应式中 ,硫酸参与了充放电反应 ,放电时电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聚四氟乙烯乙炔黑(TAB)电极,在不同电液中以恒流放电快速测试EMD活性,其效果比电池实效试验简便。  相似文献   

11.
三瓦铝—空气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制了用氯化钠溶液作电液的三瓦铝—空气电池,并测试了氧电极、铝电极和电池的极化曲线、间放性能以及电池工作滞后时间与温度的关系。该电池可作为无电地区照明电源和电视机电源。  相似文献   

12.
《电池》1975,(4)
一、采用低升汞生产电池的过程我厂是由过去几十间规模大小不同的电池厂逐步合并而成的。解放初期,行业间使用升汞量也不少,普遍在配浆电液中加入升汞0.2——0.3%,还有个别厂在调粉电液中也加入升汞,则升汞用量更不止此数。  相似文献   

13.
我厂曾因电液引起锌筒发黑的问题停产二、三次,每次5—7天,严重影响电池的生产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快速处理电液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全新的全铬体系组装液流电池,正极电液由铬酐和硫酸溶液组成,负极电液由硫酸铬和硫酸溶液组成.对电池进行了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结果显示全铬体系液流电池容量大约是传统Fe-Cr液流电池容量的6倍.对三种不同的石墨电极在负极电液中进行循环伏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的石墨和重铬酸钾处理过的石墨能提高电极反应的活性和可逆性,在充放电实验中还能防止石墨侵蚀.同时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Cr(Ⅵ)还原反应不是直接形成Cr(Ⅱ),而是存在Cr(Ⅵ)→Cr(Ⅴ),Cr(Ⅴ)→Cr(Ⅳ),Cr(Ⅲ)→Cr(Ⅱ)还原反应,最后探讨了电极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MH-Ni电池和Cd-Ni电池的内阻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谭玲生  吴宏钧  刘雪省  张健  郝韦  于英浩  QU Hua 《电源技术》2001,25(Z1):139-141,149
对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镉镍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内阻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发现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镉镍电池的荷电态内阻小于放电态内阻 ,且镉镍电池的放电态内阻离散性较大。金属氢化物镍电池荷电态内阻随荷电量的变化存在最小值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和镉镍电池在长时间放电态贮存过程中 ,电池内阻都会增加 ,镉镍电池的内阻增加更明显 ,且离散性更大 ;但电池经过充放电活化后 ,电池内阻可大大降低。同批次生产的相同规格的电池 ,电池内阻越小 ,电池的放电电压平台越高。实验还发现 ,电池的集流体结构设计、隔膜的选择及电液量的多少都会影响电池的内阻。  相似文献   

16.
理想的电池隔膜应该极薄,在电解液中对离子传输没有阻力,有好的电液保持能力,对电极的绝缘电阻无限大,有较高的弯曲性以防止枝晶的生长,高的机械强度防止造成电极短路,并且在电池体系中无化学反应活性,但至今为止,没有一种隔膜可以完全满足上述要求.以化学储能电池的体系为类别,综述了不同电池体系所使用的隔膜类型及发展情况,并对隔膜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Li-LiCoO_2蓄电池循环寿命及交流阻抗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优化合成LiCoO_2工艺条件,制备出具有高结晶层状结构的LiCoO_2晶体,提高了Li-LiCoO_2电池的电性能和循环寿命,第一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50mAh/8和140mAh/g,60%DOD条件下电池循环寿命超过270次.电池交流阻抗的测量结果显示了电极和电液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电池循环次数增加,阴极反应电阻缓慢增大.当循环次数达100次左右时,锂阳极和电液的电阻成为电池阻抗的主要部分,限制了循环充放性能,其原因是电波氧化分解,锂阳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  相似文献   

18.
梁红成 《电池》2002,32(6):345-346
阐述了氯化锌型6F22电池正极配方、粉料水分、外加电液、电芯水分、电池密封等重点工序。对贮存12个月的试验电池进行测试,数据显示:锌型6F22电池180Ω和620Ω连放时间分别为6 6h和27h,达到了高功率电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传呼机专用电池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制成功的传呼机专用电池是采用氯化锌电液体系的小功率锌锰电池。通过选用新型电极材料和确定新的工艺配方,使电池具有小电流和较高电压放电的优良特性,适合传呼机的使用要求。传呼机专用电池具有使用时间长、安全、防漏等特点,且性能价格比优于其它各类一次电池。  相似文献   

20.
吴立柔 《电池工业》2001,6(5):217-219
正确选择电池正极配方和工艺是氯化锌型电池制造技术的关键之一。扼要总结了R20P无汞锌锰电池正极配比中的电液的氯化锌浓度、电液中氯化铵的掺加量、水份的含量、乙炔黑比例、电解锰比例等5项因素,按5个位级进行正交试验,按5个因素对3.9Ω连放和间放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主次排列,并进行原因分析,确定了正极配方的最佳范围,指出了正极制造过程中拌粉、打芯、复压各个工序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