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中的语言比较接近先秦时期的口语,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的语法。"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在《孟子》一书中其用法主要用作介词和连词。作为介词,其具体用法为工具介词、对象介词、原因介词、时间介词;作为连词,其具体用法为顺承连词、因果连词。虽然其作为动词的用法在《孟子》中较少使用,但由于"以"的虚化过程是从动词到介词再到连词,因此对于其作介词与作动词、作介词与作连词划分上有很大分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左传》和《史记·晋世家》同义语料中的介宾结构进行的共时描写、历时比较等考察,揭示介词"於"、"于"在汉代已合流,且以用"於"为常;介词更丰富,由多功能向单一功能转化,使表意更准确具体;表时间、处所的介宾结构由作补语向作状语转化,状语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3.
《左传》中的"无宁"的解释分歧很多,注家们也往往语焉不详。文章通过对《左传》及相关注释的整理分析,归纳其用法特点,发现:"无宁"是一个语气副词,不可拆分,它不等于"宁",也不是一个"愿词";它主要用在疑问句中,表达一种委婉的推测语气,其中暗含确定和奉劝、提醒的意味;它后来表示确定无疑的语气,是经过历时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左传》中的"无宁"的解释分歧很多,注家们也往往语焉不详。文章通过对《左传》及相关注释的整理分析,归纳其用法特点,发现:"无宁"是一个语气副词,不可拆分,它不等于"宁",也不是一个"愿词";它主要用在疑问句中,表达一种委婉的推测语气,其中暗含确定和奉劝、提醒的意味;它后来表示确定无疑的语气,是经过历时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先秦汉语时间介词系统有19个成员,它们在功能上形成了时间所在、时间所至和时间所从3个语义子系统。在先秦时间介词系统中,“主标介词”仅有5个且复现频次高;历时沿用的时间介词很少,仅有4个,大多都消失或被更替了;不同时期还不断产生了新的时间介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左传》和《史记·晋世家》同义语料中的介宾结构进行的共时描写、历时比较等考察,揭示介词“於”、“于”在汉代已合流,且以用“於”为常;介词更丰富,由多功能向单一功能转化,使表意更准确具体;表时间、处所的介宾结构由作补语向作状语转化,状语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7.
<正>在英语中,As是个常见多用词.它也是英语学习者感到难以学好难以掌握运用的一个词.As的词性多,还可与其它词广泛搭配,构成各种词组和短语,用法相当复杂.在此,试做简略归纳: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中,一词多义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构成一个语义范畴,中心意义位于范畴的核心,是范畴的原型,其它义项分布在原型周围,这些义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通过语义链串联起来。本文就以动词"climb"和介词"over"为例,分析语义链在多义范畴中的具体体现,并且试图分析它在英语词汇习得以及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总是通过一些词、词组、短语或从句把各种意义的句子和句子、从句和从句、语段和语段、意群和意客连贯起来,好象一环紧扣一环的锁链那么完整,给人一个清晰、完美的语意表达。这种具有连句手段的词、词组、短语或句子又好似搭在两岸之间的桥梁,在上下文之间起到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作用。发挥这种作用的成分大多是连接技状语。这种状语在语篇中只起连接作用,而没有从局性质。 一、连接性状语表示法 连接性状语通常由副词、形容词(或词组)、数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或从句表示。例如:  相似文献   

10.
《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英译历史久远,英译本数量繁多。本文梳理了《道德经》英译所经历的清末"西人英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伦理取向、关注原文之"美"以及在新世纪蓬勃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分析归纳了现代学者在研究《道德经》英译本持有的分析与比较、关键字词、历史及传播三个研究维度;探究了新世纪译者借助新传播媒介所做的有益尝试以及《道德经》英译呈现出的明显文化翻译指向。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夸一个人的外貌,常用文质彬彬这词,实际上明白它意思的人并不多。孔子《论语·雍也》中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它是说一个人学识修养和外在表现相合,表里如一,既不过于浮华,也不显得粗野。  相似文献   

12.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0年第 1期刊冯志伟先生的《汉语书面语改革的新问题——加空格表示词界》一文,对中文横排的确立、新式标点符号的运用、阿拉伯数字的采用等的历史发展的描述,很有史学价值。在谈新式标点符号的运用时,冯先生说 1904年出版的《英文汉诂》 (严复著 )是我国最早使用西方标点符号的汉语著作,很对;并说此前“有些学者开始创造新的标点符号”,亦很对。   据周光庆、刘讳先生《汉语与中国新文化启蒙》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 1996年 )第 205页载,早在 19世纪 60年代,张德彝著《再述奇 (欧美环游记 )》就向国人介…  相似文献   

13.
宋词的富贵气有2个参照系:一是乞儿相;二是寒酸相.前者重"富贵"的物质表现,由晏殊发端,在宋初特殊的文学环境中产生,以富贵气象消解《梦溪笔谈》中所谓的"贫眼所惊";后者重"气",重点关注富贵气的内在气质,由宋太祖的帝王气引申而出,适应南宋文坛的重气气格,改造了富贵之词的旖旎婉媚之态,以中兴词人史浩的创作为代表.这2个参照系体现了富贵气与词的发生环境、词人身份与地位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笑笑词》在南宋的版本状况提出质疑,认为在南宋并非只有今见的长沙刻本一个版本如此简单,可能有更复杂的情况;对《笑笑词》之"笑"予以释义;对《笑笑词》之平淡风格予以阐释;并在文前附以词人小传.  相似文献   

15.
<正>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GB7713—87规定:每篇报告、论文应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  相似文献   

16.
<正>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GB7713—87规定:每篇报告、论文应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  相似文献   

17.
<正>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GB7713—87规定:每篇报告、论文应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  相似文献   

18.
<正>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GB7713—87规定:每篇报告、论文应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  相似文献   

19.
名词词组是指以一个名词为核心词,在其前面或后面加上修饰词而组成的名词性词组。其中以多重前置修饰语结构的名词词组最为难理解。在此对MP-NP对英语名词词组中的修饰语的语序的相关国内外研究进行述评,得出结论:第一,英语的MP-NP中的修饰语语序的解释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目前没有更好的解释方法;第二,传统语法理论在MP-NP中的修饰语的顺序解释中存在巨大的缺陷;第三,认知过程对MP-NP修饰语顺序解释的作用应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GB7713—87规定:每篇报告、论文应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