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用抽油机井宏观控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抽油机井工况诊断已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但局限于单井微观诊断,1988年大庆第六采油厂总结出一套对抽油机井工况比较直观的宏观诊断管理方法——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反映了区块油层供液能力与地面产出能力的协调关系,但仅由流饱比(流压与饱和压力之比)与泵效组成的动态控制图只能适用于油层物性相近和油层中部深度相差不大的油田。华北油田各区块油层中部深度相差达3500m左右,下泵深度相差1500m左右,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动态控制图无法适应各区块的宏观管理。因此,经统计分析研究引入了视流压和视泵效的新概念,使新的宏观控制图能适用于不同类型油田以及油层中部深度相差大、无高压物性资料、生产资料数据量小的区块和零散井,经华北油田一年多的使用验证,可以满足抽油机井生产宏观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抽油井的生产过程是油层的供液能力和抽油装置的抽汲能力(工况)相互协调的过程。将这一过程转换为泵效与泵吸入压力的协调关系,可反映出抽汲参数组合的合理程度。基于这个原理绘制的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抽油机井工况管理方法。文章借助江汉油田某区块的实例,说明怎样应用动态控制田评价油田的生产状况和管理水平,为油田管理部门在油田调整、挖潜方面作出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抽油机井工况管理图的基础上,通过泵效修正系数对理论泵效进行修正,利用饱和压力对工况管理图中的压力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将油藏条件和流体物性的影响体现在工况管理图中,从而对不同类型油藏条件下的油井工况进行统一评价,评价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区块抽油机井的真实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抽油机井工况管理图以泵效为横坐标,以泵入口压力为纵坐标,将坐标图划分成优良区、合格区、供液不足区、断脱漏失区、潜力区和资料不准区。根据油井的泵效和泵入口压力,将其描绘在坐标图内,以其在图中的位置,判断其工况情况。工况管理图宏观地反映了抽油机井的生产情况及油田区块的管理水平,国内部分油田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绘制工况管理图。本文首先介绍了工况管理图的绘制原理,然后介绍了如何在Windows 98环境下,应用Visual Basic 6.0)编程的方法与实现过程,并对软件中使用的数据库技术、绘图和打印技术进行了论述,文中还探讨了软件在油田生产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机械采油井管理水平宏观控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泵吸入口压力与泵效、排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油田的技术政策,对抽油机井和潜油电泵井两种采油方式的技术管理水平绘制了宏观控制图。利用油井实测数据,借助该图可以找出油井存在的问题。并可进行单井分析、区块和油田的宏观技术控制。为各地区不同条件下压力与泵效、排量之间关系的比较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确定与治理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抽油机井沉没度不合理及影响泵效、井底流压的实际问题,在对抽油机井正常生产时合理沉没度的研究之后,根据抽油机井产量与流压、沉没度的关系推导出油井获得最大产量时合理沉没度的范围值,通过对抽油机井沉没度的治理进行分析,使油井在最佳沉没度范围内获得最大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部分中低渗透层的开采井,由于注水井点吸水能力差,使地层能量越来越小,衡量油田挖潜能力大小的流动压力大幅度地降低。目前大庆杏北油田有抽油机井1855口,其中有189口井的流压低于1.5MPa,占总井数的10%。而套压又相对较高,流压与套压比为2.5:1。沉没度平均不到100m,气体影响严重,泵效低,产量低。采用泵下安装气锚或气体分离器效果也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8.
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确定与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抽油机井沉没度不合理及影响泵效、井底流压的实际问题,在对抽油机井正常生产时合理沉没度的研究之后,根据抽油机井产量与流压、沉没度的关系推导出油井获得最大产量时合理沉没度的范围值,通过对抽油机井沉没度的治理进行分析,使油井在最佳沉没度范围内获得最大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大庆杏北油田现有抽油机井2129口,其中215口井的流压低于1.SMPa,而且这些井的套压相对于流压又较高,流压与套压之比为2.5:1。抽油泵的沉没度平均不到10Om,泵受气体影响严重,泵效低、产量低。而采取降低套压,减小油套环空内自由气量的方法是能相对提高泵吸入口的密度,  相似文献   

10.
由于抽油机井受井下砂、蜡以及泵挂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泵漏失严重,冲程损失大.因而泵效低.据统计沈三区有1/4-1/3抽油机井泵效低于30%,其中不含供液不足井,而且检泵周期短,最短2个月左右.为了充分挖掘这部分油井的生产潜力,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引进抽油机井增抽扶正器来解决上述问题.现场共实施8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液12 t/d,日增油1.3t/d,泵效平均提高23.6%.油井增抽扶正器既有对抽油杆柱的扶正作用,又能起到增产和提高泵效的作用.它适用于潜力油井提液增产,应用于泵漏失严重的油井可延长其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控制图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基本公式出发,结合萨北油田油层地质条件推导出系统效率控制图基本模型,边界条件,采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出抽油机井系统控制图,并对该图分析研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了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抽油机井宏观工况控制图版模板单一,未考虑不同油藏类型油井生产工况的差异性,无法满足多类型油藏油井合理工况评价的需要,同时图版仅考虑了泵效与沉没压力的关系,导致工况评价结果不合理。通过对高含水单元的相关影响参数进行多元回归,推导出最优的泵效计算数学模型;突破常规宏观工况控制图版的单因素二维(泵效与泵入口压力)制作方式,确定了渗透率、黏度、泵深三级分类方法和标准,并针对具体的油井类型建立了更准确的工况宏观控制图版区域边界线计算方法,形成了多因素约束条件下高含水油井抽油机井系列化宏观工况图版的制作方法,实现了多维参数对泵效影响的科学评价。对典型高含水油田胜利油田1 666个单元、20 944口抽油机井进行分类,共形成42张图版,实现了科学细分和横向可比,根据宏观工况控制图版制作方法,以胜利油田各单元按泵深分类为例,制作了高渗稀油及常规稠油Ⅰ宏观工况图版;通过油井现场实测示功图的逐井评价,功图符合率由原图版的80.1%上升到96.3%,证明新的宏观工况图版更加科学合理。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新图版能够提升油井生产时率和系统效率,降低油井作业费用,有利于提升油田油井工况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新立油田影响深井泵泵效因素分析及合理泵挂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量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各种开发因素,得出含水率、泵挂深度和沉没度与泵效的内在关系。并得出了新立油田扶杨油藏合理沉没度和合理下泵深度的范围。对新立油田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抽汲参数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受地层条件和地层能量的影响,低产低效井逐渐增多,油井供液不足、泵效偏低、能耗高,受设备自身限制,无法实现机械下调参,应用变频器等设备则成本高。抽油机井节能减速器通过二级减速设置,可合理调整冲速,达到提高泵效、降低能耗的目的,使抽油机井在合理的工况下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华北油田拥有抽油机井5000余口,目前的管理模式存在2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已安装智慧油田组件的抽油机井,在数据远程传输通道中断的情况下,功图计量分析系统无法对抽油机井产量进行实时计量;二是对于无网络覆盖的边远抽油机井,目前无法实现远程数字化管控。为此,展开了基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功图计量分析系统研究,旨在利用智能终端设备的便捷性和可移动性,有效解决以上2方面问题。考虑到智能终端设备硬件存储及运算能力的限制,创新性地提出采用地面功图载荷线法确定有效泵冲程的新思路,建立了一种基于地面功图的功图算产模型,该模型运算简单、精度较高,且易于编程实现,在现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华北油田某工区随机选取了8口抽油机井,利用上述模型对其产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计算产量与真实产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1%,小于10%的行业标准,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油田后续水驱单元开发过程中抽油机井存在的泵效下降快、检泵周期短、能耗高、偏磨严重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抽油机井连续举升泵,其结构特点是采用双重过流通道和动密封设计,大流道、无间隙密封,结构稳定可靠,实现了抽油机井上、下冲程连续举升液体的目的,现场试验表明在同等泵径和生产参数下该泵可以大幅度提高油井产量、降低能耗、减少油井偏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种抽油机井调参选井与设计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获得较高的抽油机井产液量和抽油效率为目标,确定将抽油泵沉没率、抽油杆合理使用系数作为考察参数,用于判断抽油机井工况优劣.在抽油参数简明校核中首次提出抽油泵沉没率的概念.根据测试资料推导出计算合理沉没率的公式和油套环空压力梯度与套管地面出气量的关系,给出考虑多因素计算抽油杆合理使用系数的方法.在对考察参数偏差率进行计算、排序和泵效水平对比的基础上选择出待调参井.归纳出抽油井校核结果与泵排量、下泵深度调整方向的对应关系.根据油田实际情况,给出抽油机井生产参数逐步逼近合理值的调参设计方法和计算下泵深度的简明程序.为了提高抽油效率,针对气液比高、泵挂深、偏磨、机型大、抽油机不平衡等井况制定出增效技术配套方案.在复杂井参数调整的选井与设计中验证了本方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抽油机井的沉没度是影响泵效、系统效率、热洗温场以及检泵率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调控。利用曲线拟合法找出沉没度与泵效、系统效率的相互关系,结合检泵率,最终确立抽油机井沉没度的合理范围,为油田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沉没度是螺杆泵抽油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沉没度过高,供大于求,会影响油井产量;若控 制的过低,影响泵的吸入状况,使泵效降低,甚至“烧泵”。为此,应用螺杆泵排量曲线模拟公式,结合 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螺杆泵井实际情况,探索出螺杆泵井合理沉没度变化的范围200~500m,并研究螺 杆泵泵况动态控制图,同时配合螺杆泵故障综合诊断方法,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综合性诊断系统。实际应 用表明。它能够高效、准确的分析和诊断螺杆泵井下故障,指导我们分析泵况,便于管理和挖潜,为大 庆油田螺杆泵井工况诊断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螺杆泵井的正常工况及杆柱断脱、油管漏失、参数不合理等异常工况。结合大庆油田采油五厂生产实际,以螺杆泵井宏观动态控制图作为工况诊断手段,分析各个工况产生原因、主要特征及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并进行单井、区块和油田的宏观技术控制。现场应用表明:螺杆泵井宏观动态控制图可实现泵工况分析自动化,提高螺杆泵采油系统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