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反应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锌掺杂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Zn-CBHA)和钛掺杂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Ti-CBHA),以及钛与锌共掺杂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TiZn-CBHA)。利用EDS、XRD、和FT-IR分别分析了掺杂抗菌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的组成、晶型和结晶度、结构;通过抑菌环和抗菌率实验,研究了抗菌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反应和离子交换法可以制得掺杂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Zn-CBHA、Ti-CBHA和TiZn-CBHA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锌离子溶出抗菌和钛离子光催化抗菌的协同作用使TiZn-CBHA的抗菌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2.
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磁共振对比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祖黎  杜玉卿  胡道予  李震  姚凯伦 《功能材料》2005,36(3):350-352,356
制备了一种性能良好的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磁共振对比剂。我们通过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红外光谱仪等测量手段研究了样品的形貌、粒径、磁学性能和表面包覆情况,并进行了磁共振成像动物实验,同时将我们的样品和哈佛医学院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同类样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们所制备样品分散均匀,粒径在10nm以下,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动物成像实验中成像效果优于哈佛医学院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同类样品,表明我们所制备样品可以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含量的氧化剂、糊化剂以及交联剂对木薯淀粉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红外、流变学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糊化剂(NaOH)和氧化剂(NaClO)用量对淀粉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 当加入16%(相于干淀粉质量而言)的NaClO作为氧化剂时,淀粉胶黏剂的初黏力和黏度都达到最佳。当加入10%(相对干淀粉质量而言)的NaOH作为糊化剂时,淀粉在室温下就能发生糊化,形成黄色透明状胶黏剂,此时,胶黏剂有明显的触变性。结论 NaClO的加入可以很好地改变淀粉胶黏剂的流动性,但过量的NaClO会使胶黏剂黏度过小,并致耐水性和黏结性不足。适量的NaOH加入可以使淀粉的黏度增加,但过量的NaOH会减弱重新缠结的淀粉高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导致黏度下降。硼砂的加入能与淀粉分子形成络合物,使淀粉胶黏剂的黏度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冲击波改性的羟基磷灰石陶瓷及其体外溶解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其龙  郑昌琼 《功能材料》2005,36(1):157-159
析了经冲击波处理的羟基磷灰石粉末的活性,比较了由经过冲击波处理的羟基磷灰石粉末及未经冲击波处理的羟基磷灰石粉末烧结得到的两种陶瓷在模拟体液中的溶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冲击波技术处理羟基磷灰石,能达到使羟基磷灰石粉末细化与均化的目的,并在粉末内产生晶格畸变,提高烧结活性及强度,由这种粉末制得的陶瓷在模拟体液中溶解较弱,性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酶解木质素(EHL)和胱氨酸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制备了胱氨酸改性酶解木质素(EHL-g-Cys)。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EHL-g-Cys的产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胱氨酸已经接枝到EHL分子上。在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90°C,EHL-g-Cys的最大接枝率和产率分别为13.75%和39.72%。同时,EHL-g-Cys对银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较未改性EHL的吸附容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杨小雁  王力 《材料导报》2008,22(3):24-27
从能源综合利用的角度介绍了腐植酸树脂的制备、性能及应用.利用腐植酸的结构特点,通过添加各种具有功能基的单体来制备腐植酸树脂.根据制备工艺和添加原料的不同,腐植酸树脂具有良好的吸附、吸水、降滤失和抗温、抗盐性能,因而已被应用于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保水防旱和用作油田中的钻井添加荆.随着腐植酸树脂研究的进展,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7.
将两种含悬挂链的二元醇扩链剂(受阻酚二醇(TMP-derived diol)和2,2-2,2-二羟甲基丙酸卞基酯(BHP))和选用的单甘酯(GMS)分别与4,4-二苯醚二胺(ODA)以不同摩尔比混合扩链合成新型聚氨酯弹性体。用红外(FT-IR)、热分析(DSC)、动态力学性能(DMA)来表征二醇扩链剂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微相分离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悬挂链中基团的体积越大,阻碍作用越强;受阻酚二醇的引入使聚氨酯体系的玻璃化温度升高,两相相容性增加,而GMS、BHP扩链反而使聚氨酯体系玻璃化温度降低,相分离增加;悬挂的多碳支链及受阻酚基团有利于抬升在高于玻璃化温度一定区域的阻尼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己内酰胺作为单体,根据阴离子开环聚合的机理,按照铸型尼龙(MC)的制备方法制备了聚苯硫醚改性MC尼龙复合材料。分别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及吸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苯硫醚在所制备MC尼龙复合材料中有较好的分散性,改善了其抗冲性能和吸水性能,但是其弯曲性能有所降低;在聚苯硫醚添加量在0.15%~0.25%时,复合材料抗冲性能最高,在0.25%时降低了其吸水性。  相似文献   

9.
在微波作用下,以膨润土、二氧化钛、氯化铝为原料制备了掺Al-TiO2改性膨润土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复合材料的沉降性能和吸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表面颗粒均匀分布,未发生明显团聚现象,比表面积增大;改性膨润土中的改性剂已进入到膨润土层间,层间距由1.280nm增至1.568nm。沉降性能和吸附性能实验表明:改性膨润土的沉降性能和吸附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改性聚乙烯醇偏光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了改性的PVA含碘(mPVA-I)和PVA含双向色性染料(mPVA-D)两类偏光膜,前者的偏光性能明显优于后者。mPVA-I偏光膜较国内商品PVA含磺偏光膜(CPVA-1)有明显的优点,在偏光性能相近的条件下,抗温、抗热性能好,用光电子能谱对膜表层测试表明,B,Co,Ni浓度是影响其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改性淀粉膜的制备及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控制释放肥料为模型,采用膜失重率法、膜形态分析法和CO2产量测定法考察了不同成膜因素如取代度、铸膜液溶剂及铸膜液浓度对酯化改性淀粉膜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淀粉取代度越高,铸膜液溶剂挥发性越低,铸膜液浓度为16%时,膜土壤降解速率越小。30℃恒温时,初步优化的改性淀粉膜在土壤中30d失重率为20%,21d降解成CO2的比率为1.98%。改性淀粉膜在土壤中能降解且有较小降解速率,能够满足控制释放肥料对膜降解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时亚南  于立岩 《材料导报》2016,30(Z1):191-196
利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原位化学还原与水热法分别合成镀镍石墨烯与氮掺杂石墨烯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RD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用CHI760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两种材料均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镀镍石墨烯在较低电压即可对醇进行催化氧化;尿素和氨水都能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有效地还原并对其完成氮掺杂,以尿素为氮源的掺杂石墨烯显示出较高的CCV比电容和良好的稳定性,而以氨水为氮源的氮掺杂石墨烯具有优良的CGCD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13.
胶原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雪敏  肖长发  封严 《功能材料》2013,44(10):1414-1417
利用聚丙烯腈纤维和胶原蛋白为基本原料,采用水解-焙烘法制备具有高吸湿性和耐久性良好的胶原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借助FT-IR、TG、XRD、DMA、SEM等分析和讨论了改性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与改性前相比,改性纤维的表面光滑,表层附有大量胶原蛋白成分,回潮率由2.0%提高到了6.1%,热分解温度由318℃下降到296℃,力学性能有所下降,改性纤维耐久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尿素为氮源,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海洋电极,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和电场响应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的含氧和含氮基团对其电化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与尿素反应并在450℃条件下热处理的碳纤维具有最低的内阻和最大的比电容。电化学性能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碳纤维电极对的电场性能,450℃条件下热处理的碳纤维电极也具有最佳的电场性能:电极对极差稳定性降到0.1 m V/24 h左右,自噪声为2.2 n V/rt Hz@1Hz,电极对能较好地响应出1 m Hz、1 m V电场信号。  相似文献   

15.
以纳米ZnO、乙醇酸乙酯、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为原料,通过脱水缩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硅烷偶联剂改性ZnO纳米粒子(I-ZnO)。采用FT-IR、XRD、TG、粒径分析、抑菌圈法等手段表征改性前后纳米ZnO的结构与性能,并探究了不同用量的硅烷偶联剂IPTS对纳米ZnO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I-ZnO(3)(IPTS用量为纳米ZnO用量的25%)样品的分散效果最好,ZnO纳米粒子团聚体的平均粒径最小,为396.9nm,粒径分布系数为0.081。I-ZnO(3)表面有IPTS最大包覆量为4.66%,同时与未改性纳米ZnO相比,I-ZnO(3)具有更优良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马来酸盐离子液体(DMAEMA-MA),通过共混法制备了DMAEMA-MA改性酚醛树脂和DMAEMA-MA改性酚醛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探讨了DMAEMA-MA含量对DMAEMA-MA改性酚醛树脂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DMAEMA-MA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酚醛树脂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以双酚A型二醚二酸酐(BPADA)为反应起始原料,与烯丙基胺反应合成含酰亚胺环化合物BPADA-AA,然后将BPADA-AA与三乙氧基硅烷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新型含酰亚胺环硅烷偶联剂BPADA-AA-TES,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谱图表征,也证明了新型硅烷偶联剂结构的正确性。之后对BPADA-AA-TES做了热重(TG)和差示量热(DSC)谱图的热性能分析,测试出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55℃,分解温度(Td10)为431℃,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硅烷偶联剂对集料进行表面改性,使其与集料发生水解和固化反应。基于表面能理论、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微观分析手段对改性前后的集料进行表征,通过直接拉伸、水煮法、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等宏观手段对改性前后的集料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后的集料接触角减小,由原来的亲水性变为亲油性;红外光谱(FTIR)发现硅烷偶联剂与集料之间产生了Si—O—C、Si—O—Si共价键和氢键;扫描电镜(SEM)观测到集料表面形成了一层聚硅氧烷偶联层薄膜,表明集料表面已引入了硅烷偶联剂中的亲油基团;浸水前后表面改性的集料比原集料抗拉强度损失率下降了42.2%;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等级可达到5级,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提升11.54%,冻融劈裂强度比提升39.26%。说明了硅烷偶联剂成功对集料进行表面改性,并改善了集料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水可分散阳离子型丙烯酸酯光敏聚合物(UPDHES),以其为主体树脂制得了阴极光敏电泳涂料乳液,并以铜箔为阴极进行电泳成膜、闪蒸、曝光、显影成像.研究了电泳过程中电流密度的变化对涂膜的影响,并对电泳涂膜进行了扫描电镜表征;考察了光敏树脂双键含量对其光固化动力学及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光成像抗蚀荆的分辨率进行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0.
固体氚增殖剂的制备及性能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变或聚变一裂变混合堆中通常采用含锂的材料作为氚增殖剂.概述并比较了氚增殖剂的几种制备方法,就几种氚增殖剂的热学、化学、机械性能、辐照行为和氚释放等进行了综合评述,简单介绍了氚增殖剂在聚变堆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实验包层模块(TBM)产氚包层中氚增殖剂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