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士读不到《河南消防》咋办?编辑同志:我是焦作消防二中队的一名战士,非常喜欢读《河南消防》,真希望能象每月领津贴一样都能领到一份《河南消防》。但要读到每一期《河南消防》,对我们战士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希望你们工作人员能帮我们战士出个主意。另外,我想问...  相似文献   

2.
受教于天大,奉献在社会——访滕绍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识天大 我最开始是通过《建筑学报》杂志知道天津大学的,我的父亲是锦州铁路局建筑段的工程师,从事铁路系统的建筑设计工作.1958年,我在刚刚上初中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有这本杂志了,因为当时的生活比较困难,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数目很少,因此在家里能有一本《建筑学报》杂志看是非常新奇、幸运的事情.学报里刊登着天津大学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以及指导教师的介绍等,我对这些印象特别深.我当时就想,这个学校很不错.我喜欢建筑学专业,一方面是对建筑设计感兴趣,另一方面对画画也非常感兴趣.在我高中毕业后,我的父亲也希望我搞建筑,我因此便报考了天津大学.1964年,我从辽宁锦州考入天津大学,到校加试美术以后,被分到了建筑学专业.当时欣喜若狂,立志要把这个专业学好.这是我在天大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6)
<正>以前,爷爷常跟我提孝道,我就会笑他。我想当然地认为孝道不过是旧社会统治者愚民教育而已。可是,在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俱乐部,认认真真读了《论语》《孝经》《大学》等经典著作后,我才知道孝道不但是中华民族安邦治国的根本,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4)
<正>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河南教育》整整走过了40个春秋。回首和她同行的岁月,我心中可谓感慨万千。她在时代的浪潮中诞生,一头挑起宣传教育大政方针的重任,一头连着河南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心房,历经40年的岁月淬炼,已从一株幼苗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深深植根广大读者心中。回想起来,在我的世界里,《河南教育》就是伴我成长的"引路人"。初见《河南教育》是20余年前的一个秋日。那天,我忽然想看看书,于是就跑到当校长的叔叔的办公室,随便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正>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思想解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代。我也因刚踏上中学讲台而意气风发——思想因自由而肆意生长,青春因阳光而强劲拔节,稚嫩而真诚的教育思绪随着丰富而多彩的教育实践不断生发。就在这时,《河南教育》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1989年夏天,我收到来自《河南教育》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一位叫朱根发的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
《歧路灯》是清代的一部教育小说,主要书写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很多人把《歧路灯》看作是"封建社会的教子弟书"。作品通过几个主要人物体现了大量的学校教育思想。本文就《歧路灯》中描写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才能和教师的素质等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有更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车灯     
《Planning》2018,(9)
<正>每天凌晨,外面还一片漆黑,客厅就传出窸窸窣窣的穿衣声。是父亲又在套他那身"装备"——一件老式军大衣,一副承受了不知多少风雪的护膝和一只因日晒雨淋而斑驳不堪的头盔。几分钟后,父亲就会跨上那辆老旧的摩托车,打开车灯,奔赴数十里外的学校。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曾经,我总以为父亲就像那辆摩托车的车灯,光柱直刺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来信     
《Planning》2018,(6)
<正>那时,我们家的几个兄弟都在念书,家境困窘,父亲每月除了给我寄生活费之外,还会给我写一封信。父亲在信中问及的,永远是我的身体、学习状况,以及我与他人相处的情况。父亲惯用毛笔,他的每一封来信都是用毛笔眷清的,字是繁体字,写得极认真。读父亲的来信,我总能感受到脉脉亲情。后来通了电话,因为在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5)
<正>海伦·凯勒是一位颇有成就和备受敬仰的残疾人,她撰写的世界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记录了大量安妮·莎莉文的事迹。当然,这些事迹大多与海伦·凯勒的教育有关,因为安妮·莎莉文长期是海伦·凯勒的教师与生活助手。莎莉文虽然是一位教师,却是一位十分特殊的教师。她的特殊表现在:她本身也是残疾人,眼睛视力非常差;同时她是一个家庭教师,不是一般的学校教师;而且她的学生海伦·凯勒是一个又聋又哑且双目失明的重度残疾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5)
<正>前不久,学校组织的汇课比赛中,一位教师的识字课让我深有感触。这位教师讲授的是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明》一课。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自由拼读课文,把屏幕中出示的汉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同桌读一读。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指名读、比赛读、接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认读,纠正读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是怎么组成的。学生顺利说出如"日加月组成明"等汉字加法。之后的巩固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游戏:先是摘苹果游戏,出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