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分析对比SIS水平井与常规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从生产制度与井型设计两方面对SIS水平井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渗透率在1~40 mD,含气量小于12 m3/m3时,SIS水平井的采出程度是常规水平井的2~7倍。因此对于含气量较低,渗透率中等,割理较发育的中煤阶煤层气藏,SIS水平井具有较大的优势。SIS水平井合理泵排量为60~90 m3/d,合理生产井井底流压应控制在0.15~0.2 MPa.同时SIS水平井分支长度在1 100 m左右,分支夹角在40°~50°,SIS水平井主轴方向与面割理垂直时,SIS水平井开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欧M1井煤层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与中外成功开发的低煤阶煤田的储层特征进行对比,评价了辽河盆地欧利坨子地区的煤层气开发潜力。欧M1井具有含气饱和度高且含气量偏高的优点,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埋藏深、地层压力与临界解析压力之差过大又给煤层气开发带来很多困难。针对欧M1井的储层特性及目前开发现状,对其煤层气开发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欧利坨子地区煤层气开发提出了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储层污染以及改变储层改造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低、中、高煤阶煤层气的资源量各占总资源量的1/3,中煤阶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解剖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区块、临兴区块和准噶尔盆地白杨河矿区、白家海凸起等地区的煤层气分布深度、成因以及高饱和—超饱和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煤层气高饱和—超饱和带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在中国中—西部盆地中,中煤阶煤层存在的深度和深度区间很大,这为中煤阶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埋深空间,此外,中煤阶煤层气以热成因气为主,个别区块的浅层有一定程度的次生生物气补给;②针对中国煤储层渗透率低的现实,寻找高含气饱和—超含气饱和带是高效开发煤层气的关键,其中,煤层气的高饱和—超饱和带包括次生生物气补充型、二次热生烃补充型和深层型3种;③次生生物气补充型高饱和—超饱和带出现在浅层淡水入渗的影响范围内,二次热生烃补充型高饱和—超饱和带出现的深度与岩浆侵入影响的深度有关,这2种成藏模式出现在局部地区,深层高饱和—超饱和带从机理上来看较普遍,且已得到勘探实践的证实;④在积极探索次生生物气补充型和二次热生烃补充型高饱和—超饱和带的同时,寻找深层超饱和煤层气的"甜点区",这可能成为中国煤层气未来勘探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5利用常规油气井对深层煤层气进行探索可能是深层高饱和—超饱和带煤层气开发最有效的方式,而对于新钻的穿过深层煤层的常规油气井,应注意煤层取样和煤储层评价工作,以尽快发现更多的深层超饱和煤层气。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盆地旧桥凹陷是典型的低煤阶区,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缺乏煤层气地质和资源潜力的相关研究。基于煤层气参数井地质和实验测试资料,并结合国内外低煤阶区相关研究,对旧桥凹陷煤层的厚度、含气量和等温吸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估算了该凹陷煤层气的资源丰度、理论采收率和单井最终可采储量,提出了未来煤层气勘探建议。研究表明:旧桥凹陷煤系伊敏组和大磨拐河组发育多套厚煤层,但因煤层生气和吸附能力有限,平均含气量仅为0. 00~3. 23 m~3/t,单煤层的资源丰度不满足煤层气单层开发的需求;相比之下,多煤层累计资源丰度较高,在煤层气理论采收率超过60%的情况下,单井开采尽可能多的厚煤层,仍然具有较高的最终可采储量和经济效益,资源潜力较大;旧桥凹陷未来煤层气勘探的重点在于地下水活跃的潜在次生生物气富集区和煤层埋深较大、气体保存条件较好的地区。研究结果对于旧桥凹陷煤层气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保德煤层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折带北段,属于典型的中低煤阶煤层气田。2011年,该气田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83.63×108 m3,技术可采储量91.82×108 m3,截至目前,气田已规模开发6年。由于储量计算参数发生了明显变化,需要重新评估储量的动用情况和可动用性。2018年9月,按照储量规范,结合煤层气自身的产出机理和开发特点,利用动态资料,采用体积法复算了地质储量,采用产量递减法和类比法重新标定采收率,对2011年提交的探明储量进行了复算。复算增加煤层气探明储量29.86×108 m3;采收率标定结果为52%,较2011年增加2%;标定技术可采储量110.94×108 m3,较2011年增加19.12×108 m3。储量复算工作需重点说明计算参数的变化情况,在技术可采储量计算以及采收率确定过程中,在已开发的区域需要按照地质条件进行分类计算。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受资源条件的约束采收率低,投资回报周期长,其相关工艺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煤层气产业的勘探开发进程,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工艺效果、优化资源配置。分析认为利用地质导向建模的方法可以有效指导地质导向施工,从而提高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基于目前国内常用的地质导向技术,介绍了利用模拟拟合的思想来建立地质导向模型的流程,通过分析河东煤层气区块开发中遇到的实际案例,纠正当前水平井地质导向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从2016年已经完成的13口多分支水平井开发效果来分析,地质导向建模技术可以提升钻井品质进而改善产能。该技术提高了水平井开发的综合效率,为区块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煤阶煤层气高饱和—超饱和带的成藏模式和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低、中、高煤阶煤层气的资源量各占总资源量的1/3,中煤阶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解剖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区块、临兴区块和准噶尔盆地白杨河矿区、白家海凸起等地区的煤层气分布深度、成因以及高饱和—超饱和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煤层气高饱和—超饱和带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在中国中—西部盆地中,中煤阶煤层存在的深度和深度区间很大,这为中煤阶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埋深空间,此外,中煤阶煤层气以热成因气为主,个别区块的浅层有一定程度的次生生物气补给;②针对中国煤储层渗透率低的现实,寻找高含气饱和—超含气饱和带是高效开发煤层气的关键,其中,煤层气的高饱和—超饱和带包括次生生物气补充型、二次热生烃补充型和深层型3种;③次生生物气补充型高饱和—超饱和带出现在浅层淡水入渗的影响范围内,二次热生烃补充型高饱和—超饱和带出现的深度与岩浆侵入影响的深度有关,这2种成藏模式出现在局部地区,深层高饱和—超饱和带从机理上来看较普遍,且已得到勘探实践的证实;④在积极探索次生生物气补充型和二次热生烃补充型高饱和—超饱和带的同时,寻找深层超饱和煤层气的"甜点区",这可能成为中国煤层气未来勘探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5利用常规油气井对深层煤层气进行探索可能是深层高饱和—超饱和带煤层气开发最有效的方式,而对于新钻的穿过深层煤层的常规油气井,应注意煤层取样和煤储层评价工作,以尽快发现更多的深层超饱和煤层气。 相似文献
11.
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以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示范工程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多分支水平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煤层气开发新技术,从沁水盆地南部已实施的60多口水平井开发效果来看,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以华北油田在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单井地质条件、钻井工程和排采控制3个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煤层含气量高低、钻井进尺多少、分支展布是否合理,以及排采过程的连续性是影响煤层气水平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地质条件优化井位部署和分支轨迹设计,水平分支的钻井过程注重储层保护,是煤层气水平井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水平井开发是油气增产、提高开发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而地质导向技术对水平井的成功实施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对靖边气田龙平1井实行水平井技术开发(该气田的首口水平井),总结出水平井的“三优”方法一体化地质导向方法。所谓“三优”方法,一是水平井井位优选方法,保证水平井构造落实、储层落实和产能落实,尽可能降低水平井实施风险;二是水平井地质设计优化方法,以标志层K1构造为基础,以马五1储层各小层地层厚度和有效厚度为依据,建立水平井三维精细地质模型,保证水平井地质设计的可靠性;三是地质目标跟踪分析优化方法,以钻遇太原组灰岩、本溪组9#煤层和下古生界奥陶系顶等标志层为依据,及时调整入靶位置,并结合地质建模综合分析,预测后续靶点位置.龙平1井实行水平井“三优”一体化技术开发后获得高产气流。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M油田早期以直井进行开发生产,为了实现更高效的开采,降低投资成本,实现“少井多产”的目标,后期采用水平井生产。该油田水平井段储层复杂,以碳酸岩和砂岩为主,夹杂泥页岩,为后续水平完井工艺的选择带来了挑战。为了选择合适的水平井完井工艺,该文通过声波时差和岩石强度分析及现场应用实践,优选出该油田水平井完井工艺,并投入现场应用,增加了单井产量,延长了油井寿命,同时降低了作业成本,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水平井裸眼完井分段压裂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苏里格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工艺管柱结构。水平井裸眼完井分段压裂工艺在苏里格气田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压裂管柱下入遇阻严重、回插管柱密封不严、丢手丢开困难、压后返排率不高、压差滑套打不开及砂堵等。对管柱下入遇阻严重问题设计了Ф151 mm×1.5 m的大铣柱,与小铣柱配合使用,建议在较长的油管段接扶正器;对回插管柱密封问题设计了模块式密封;在悬挂封隔器上端设计丢手工具可解决丢手丢开困难问题;设计了压差滑套辅助压力阀解决滑套打不开问题。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措施均能很好地解决苏里格气田水平井裸眼完井分段压裂工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低渗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井网模式优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井开发油藏已成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许多油田开始得到普遍应用,根据水平井对油藏的适应条件,大庆、长庆等低渗、特低渗油田将水平井作为提高油井产能和油田产量的主要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矢量化井网概念研究了具有原生裂缝的特低渗油藏应用水平井开发的井网优化模式,以长庆油田元48井区长4+5油藏为原型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井距、井网形式的模拟分析,水驱方向优选等,最后得到合理水平井开发井网形式。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Ebano油田Ksf和Kan层裂缝连通性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岩心分析、PLT测试、成像测井资料、油藏数值模拟及地震相干属性技术,对裂缝在纵向和平面上的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Ebano油田以半开启缝为主,裂缝分为近南北向的高角度构造缝和近东西向的水平层理缝,高角度裂缝和水平缝构成复杂的网状系统裂缝;Ksf和Ka... 相似文献
17.
延川南煤层气田存在单井产气量低、生产成本高和投资回收期长的问题,为此,进行了煤层气V形水平井组压裂技术研究。在统计该气田已压裂井裂缝方位的基础上,预测待压裂井的裂缝方位,依据煤层厚度及2口水平井水平段的埋深与夹角设计裂缝位置及裂缝长度,并优选分段压裂工艺、压裂液、支撑剂及压裂参数,形成了延川南煤层气V形水平井组压裂技术。该压裂技术在延川南煤层气田3组V形水平井组进行了应用,累计压裂29段,平均每段用液量881 m3、加砂量49.4 m3,压裂成功率90%,平均产气量是定向井的6.18倍,投入产出比低于定向井。现场应用表明,煤层气V形水平井组压裂技术可以提高单井产气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投资回收期。 相似文献
18.
遗传算法在苏里格气田井位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是中国致密砂岩气田的典型代表,储层非均质性及特低的渗透率造成苏里格气田有效泄油面积小。为提高单井控制储量和气田采收率,需要利用井位优化来确定最优井数及其位置。因此,借助Matlab自带的遗传算法工具箱,采用优化理论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苏里格气田某区块的井位优化研究。研究中将净现值作为目标函数,将单井控制面积和井位作为变量,优选净现值最大的单井控制面积及井位。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的最优单井控制面积为0.5km2/井|对于最优单井控制面积,遗传算法得到的最优净现值为14.625 9×108元,大于常规井网的净现值14.337 8 ×108元,净现值增加幅度为2.01%|基于遗传算法的井位优化方法克服了常规布井方式的经验依赖性|最优井位分布与渗透率关系密切,渗透率高的部位井数多,反之,井数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