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伊宁凹陷受北、中、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构造条件复杂,开展该区构造样式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伊宁凹陷主要发育北西—北西西向逆冲断裂,这些断裂形成于海西末期,大多持续活动于印支期、燕山期,终止于喜马拉雅期;按断裂发育特点和对沉积、构造的控制强度等,可分为控盆深大断裂、控带大型断裂和控构造次级断裂。这些断裂与相应褶皱构成的断—褶组合体在伊宁凹陷主要表现为对冲、背冲、叠瓦状、“Y”字型和花状等构造样式。根据构造样式及其所代表的构造变形强度,将伊宁凹陷自北而南分为北缘强烈变形带、霍城—曲鲁海弱变形带、察县—Y2井中等变形带和南部中强变形带。中生代以来,伊宁凹陷经历了印支期大规模断坳型盆地形成、燕山早中期类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发展、燕山晚期整体抬升与微不均衡的盆地改造、喜马拉雅期古近纪—新近纪的不均衡发展等4个演化阶段。研究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沉积残存了中二叠统塔姆其萨依组、上三叠统白碱滩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3套主要烃源岩,并分别于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依次进入大规模生排烃期。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构造与断裂褶皱构造样式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察县—N4井及其周缘形成的“Y”字型和花状等断褶构造样式在油气勘探中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沔阳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沔阳凹陷是在侏罗纪末期燕山变形褶皱基底上发育的、以坳陷型沉降为主的白垩-第三系负向构造单元。燕山Ⅱ幕的拉张奠定了凹陷的构造框架;新生代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的构造宁静期、中晚始新世的构造形成期和渐新世一中新世的构造定型期。构造变形以喜山运动的持续拉张为背景,以中等规模的断裂控制沉积和沉降为特征.断裂的平面展布以北东向为主。构造运动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加速烃源岩的演化,形成大量圈闭.控制了油气运聚条件.形成了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通过伊犁盆地伊宁凹陷钻井、地质露头、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平衡剖面分析等研究认为,自中生代以来所划分的印支期弱挤压断坳盆地形成、燕山早中期的类前陆挤压盆地形成与发展、燕山晚期的微不均衡整体升降改造、喜山期强烈逆冲推覆不均一湖盆发展等四个构造演化阶段中,印支-燕山期的构造演化是区内二叠系塔姆其萨依组和三叠系白碱滩组烃源岩的油气生成、运聚的最关键时期,所划分的四个构造变形区中霍城-曲鲁海弱变形带和察县-Y2井中等变形带是研究区内地层保存较为完整、圈闭较为发育、油气运聚条件最为有利的区带,是下步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的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了阿南凹陷的发育特点及成油条件,认为阿南凹陷是一个继承性凹陷,其善南洼槽为湖盆的沉积中心,控制了主力生油区和油气藏的的展布。在分析了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后指出了下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南堡凹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南堡凹陷是一个中生代开始发育的含油气凹陷,经历了断陷期和坳陷期两个演化阶段,具幕式沉积特点。区内构造带呈环状展布,可分为周边凸起潜山构造带、近边或裙边构造带及凹陷中央构造带。以高柳断层为界,呈南北分区的格局。圈闭的形成与展布明显受构造演化控制,断陷期以背斜、潜山圈闭为主,坳陷期以各种类型的断块、断背斜圈闭居多。  相似文献   

6.
丽水-椒江凹陷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的分析,认为该凹陷基本构造特征为\"南北分区,东西分带\",并具有典型的东断西超的半地堑式的构造特征。凹陷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活动,使得研究区内断裂非常发育,期间多次的抬升剥蚀,造成了多个构造层系之间的区域性不整合,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其形成演化过程可分为裂谷盆地、断陷、坳陷和区域沉降4个阶段:早期在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库拉板块的联合作用下,产生了凹陷的雏形――裂谷盆地;后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俯冲所产生的弧后拉张效应,将凹陷改造成了断陷型盆地;始新世时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发生改变,形成坳陷;上新世时凹陷处于平稳补偿沉积状态,但随后多次的区域隆升,使部分先期沉积的地层遭受剥蚀,形成了区域性的不整合面。同时凹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并且对油气的聚集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对东濮凹陷马厂地区的构造剖面进行平衡恢复的基础上,将该区的新生代构造发育史划分为4个阶段: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陷衰退期和拗陷沉降期。在各个构造活动期内,主干断层的活动特点各有差异。马厂地区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有密切关系。马厂断层多期活动造成的顶部地垒带是古生界潜山煤成气藏的有利聚集区。此外,在马东断层系及其反向配套断层组成的马东断阶带和反向屋脊带中,以沙三段巨厚暗色泥岩形成石油为主。  相似文献   

8.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凹陷内正反转构造发育。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目前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储量的90%与反转构造有关。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储盖组合条件较好,大多数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相匹配,中央反转构造带,西斜坡反转构造带与东斜坡反转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9.
松辽裂陷盆地伸展构造演化与油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松辽裂陷盆地指松辽地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发育的盆地,因地壳伸展而产生。伸展构造以与中国大陆板块相邻的板块对中国大陆板块不均衡作用为背景,以动力变质和半地堑构造为特征。经历了前伸展裂陷,伸展裂陷和伸展裂陷定型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江陵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陵凹陷构造演化经历2个构造旋回和1个构造定型期;第一构造旋回奠定了江陵凹陷的雏形.并清晰了构造格局,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烃源岩发育期;第二构造旋回是构造活动的鼎盛期,不仅形成了大量的圈闭,而且使烃源岩被深埋并大量生排烃。研究表明,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烃源岩、储集岩和圈闭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构造活动的合理序次使圈闭能有效捕获油气。继承性古隆起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北东向断层决定了本区具有多层位同期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马朗凹陷下二叠统风化壳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下二叠统卡拉岗组风化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该古风化壳在纵向上划分为风化粘土层、强风化碎石层、弱风化块石层以及未风化岩石层等层段。剖析了该风化壳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可能发育油气藏类型及与风化壳的关系,并指出了该区下一步下二叠统卡拉岗组风化壳有利的勘探目标是在下二叠统条湖组剥蚀线与下二叠统卡拉岗组剥蚀线之间范围内,其次为卡拉岗组剥蚀线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江陵凹陷盐构造及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含盐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盐构造与油气藏存在密切关系,江陵凹陷盐构造非常发育,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影响:①盐构造及其伴生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空间场所;②盐构造形成可改变流体动力系统并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网络通道。  相似文献   

13.
惠民断陷湖盆演化过程与油气生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古近系沙河衡组是惠民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层系,该凹陷主要由临南、滋镇、阳信、里则镇等次级洼陷组成。由于沉积过程的差异性,导致形成了各洼陷不同的生烃环境和生烃潜力。其中临南洼陷沉积厚度大,而且有利干烃源岩发育的沙四段和沙三段沉积厚度也较大,属于持续沉降一深埋藏型洼陷,在其周围形成了大规模的油气聚集。而阳信、滋镇和里则镇虽然也发育了一定厚度的沙四段和沙三段泥质岩沉积,但由于后期沉降逐渐减慢,整个地层埋藏较浅,生烃怍用缓慢,在这些洼陷周围仅零里发现有低成熟或未成熟油气,该类洼陷属干逐渐抬升一中、浅埋藏型。由于临南洼陷充填演化的阶段性和多旋回性,形成了多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层。油源对比表明,目前发现的原油均来自沙三段烃源岩,而富含有机质的沙四上亚段烃源岩虽然埋藏较深、成熟度较高,但是目前尚未发现来自该源岩的油气藏。因此,沙四上烃源岩应成为今后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北东向断裂系形成机制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满仓 《中国石油勘探》2008,13(6):26-32,80
东濮凹陷由于构造运动,由简单的单断凹陷演变成为中隆两洼一斜坡构造格局,所产生的不同断裂系相互交织切割,区内主要是北东向张性断裂系,它具有雁行排列、渐变性、分区性、与正向构造相伴生以及发育在砂岩体边缘的分布规律。它的形成与区域张扭作用、构造变动方式、岩性因素以及应力条件的互换、构造背景和边界条件等有关,北东向断层具有切割、改造构造的作用,使区内构造和油气成藏更趋复杂化,加大了油气勘探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断裂复杂,含砂率高,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对乌石凹陷东区应力场、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乌石凹陷在古新世—中晚始新世的伸展应力场呈NW—SE向,渐新世顺时针旋转至近SN向,渐新世末期至中新世呈NE—SW向。乌石凹陷东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裂陷阶段、渐新世伸展滑脱和新近系热沉降阶段。对区域钻井、录井、油柱高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中浅层流一段和涠洲组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成藏呈现明显差异性,油气主要富集于远离“似花状”构造花心部位的构造裙边带,呈现出外围花瓣富集的特征,乌石凹陷中浅层油藏呈现出“一块一藏,牙刷状”的分布特征。该研究成果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伊宁凹陷侏罗系勘探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犁盆地是在晚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侏罗系是其盆地的主体。侏罗纪时盆地水体整体浅而不稳定,除早侏罗世八道湾组沉积期有局部的稳定水体外,其余多为交织河和冲积扇与扇缘辫状河河沼相,煤系地层烃源岩品质普遍较差,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一般为中等烃源岩,局部为较好烃源岩;从中生代至新生代,由于地壳厚度不断增大,该盆地整体处于退热型区域大地热流背景场中,属于典型的“冷盆”,有机质热演化普遍处于不成熟到低成熟状态(Ro为0.40%-0.70%)。由于低成熟暗色泥岩生油对成藏的贡献有限,煤岩因其早期生烃组分含量低,产生的烃类最多仅能饱和其微孔的吸附需求,早期排烃对成藏的贡献甚微。伊宁凹陷侏罗系今后的勘探应紧紧围绕沉降中心区,在环生烃中心的构造带上优选圈闭。并加强泥岩低熟油的成烃条件研究与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及其周缘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30×108 t,油源主要来自凹陷内的二叠系风城组碱湖相烃源岩。通过黄金管热模拟试验,并采用Kinetic软件进行计算,获得了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各类烃产率和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生烃模式,进而对该套烃源岩的生烃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碱湖相烃源岩总烃产率高达412.24 mg/(g·TOC),其中液态烃类产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加而后降低,高峰温度为420~460℃,气态烃产率持续增加,总产油率高于产气率,气态烃碳同位素具油型气特征。②风城组碱湖相烃源岩C1,C2—C5,C6—C14,C14+的生成活化能主峰值分别为268 kJ/mol,255 kJ/mol,251 kJ/mol,247 kJ/mol。③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模式与国内外14个不同盆地具有相似性,均为早期出现生油高峰、晚期持续生气的特征,且单位TOC的生烃能力中等偏上。  相似文献   

18.
台安-大洼断裂带油气资源丰富,是辽河坳陷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为探讨该区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对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分析,开展油气成藏模式研究,揭示了台安-大洼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而指导断裂带勘探领域及目标的优选。研究结果表明:台安-大洼断裂带同时具有伸展拉张和走滑反转的双重构造特点,其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期、断陷和右旋走滑期、坳陷期3个阶段。构造演化对断裂带的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控制了沉降中心由北向南迁移、储集体发育、复式油气输导体系的形成以及断层活动与油气排烃的匹配关系。明确了断裂带北部和南部的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区,为断裂带下一步勘探方向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酒东坳陷营尔凹陷异常高压十分发育的特殊地质环境,利用测井声波资料和地震波阻抗资料研究了营尔凹陷异常压力并建立三维异常压力场。分析研究了营尔凹陷流体压力封存箱的基本特征。从油气分布与异常高压带纵向分布的关系、流体势与油气运聚单元评价等方面,研究了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并从压力发育与油气运移角度对勘探有利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伊宁凹陷煤层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宁凹陷煤层发育,单层厚度大,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塌、漏、卡等事故。分析了该区煤层发生复杂情况的原因。提出了采用低固相钾盐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即在一开钻井液中加入K-PAM、SL、Na-HPAN及NH_4-HPAN胶液转化而成。经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及润滑性,防塌能力强,满足了该区煤层钻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