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应力场及裂缝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利用岩心测试、地层裂缝描述、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彩南油田西山窑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应力场及裂缝分布特征。目的提高该油藏的开发效果。结果彩9井区西山窑组三向主应力的关系为σV>σH>σh,水平两向主应力之差约为5MPa.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110°;在平面上.最小主应力梯度变化范围为0.01138~0.01446MPa/m,且与地层压力的递减速度成正比;在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中.NWW向裂缝分布广、规模大,且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和彩9井断裂带走向一致.是造成水淹、水窜的主导因素。结论根据裂缝分布,可选择射孔段裂缝不发育或未引起水淹(窜)的注水井,进行高强度注水.以补充油层亏空;根据水平最小主应力梯度分布状况,选择注水压力。  相似文献   

2.
稠油油藏高含水后期排间加密调整试验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岛油田东区对井网加密调整的必要性,调整原则,调整方案进行了论证,制定了以纵向上和平面上动用差与厚油层层内剩余油为主要挖潜对象的进一步加密调整方案,并应用油田实际资料从单井和区块的主要开发指标,对加密调整试验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调整效果较好,为整个东区及油藏类型,井网条件,开采状况相似的油藏进一步加密调整提高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低渗透砂岩油藏(以国内SET油藏为例)的井网演变历史进行分析,在深精细油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反十三点井网平面矛盾突出的特点,及行列井网注水困难、采出程度低的现状,分别开展了井网调整试验。从剩余油研究、水驱规律、沉积微相研究多角度出发,实现了新井产能部署、井网调整试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井网调整提供了依据,并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文留油田为复杂断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通过不断加深油藏微构造、沉积微相研究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并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设计调整井,打出一批高调整井,减缓了油田产量递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彩南油田西山窑组油藏自1992年底投入注水开发以后,由于注入水水质不达标,对储层渗透率伤害严重,注水压力逐年上升。2009年开展了储层岩芯分析和流动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水敏伤害和注入水中的机杂是主要的伤害因素,二者共同作用造成的伤害可达50%以上。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防膨剂的室内评价和现场试验,最终选取了GY-2B粘稳剂在彩南的19个井组进行了现场试验,使注水压力平均下降了1.4MPa,最大下降值达到了5.4MPa,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水质,减轻机杂伤害。  相似文献   

6.
针对陈家庄特稠油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确定了合理的注采比和油田提液幅度,并揭示了该油藏开发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实施提高注采比和提高产液量工程后,加上分层注水辅以堵水调剖、完善注采井网、应用高压一次充填防砂技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先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受构造、沉积微相、流体分布、注采井网和注采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局部区域生产恶化。开展注采结构调整研究表明,对于油藏储量丰度低的区域调整为排式注采井网可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采收率从39.2%提高至42.9%;而油藏丰度高的区域则采用加密调整的方式可取得较好开发效果,采收率从37.2%提高至43.6%.  相似文献   

8.
高含水期注采井网的重组调整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河南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特高含水开发期剩余可动油滞留在层内夹层发育的部位和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多口油井或注水井之间的滞留区、压力平衡区。提出以注采井组为调整单元、以剩余油相对富集的流动单元或单层为调整对象,按井组重新组合注采关系,钻少量新井,通过对老井的封、补、调及低效井的综合治理,将强化注采关系与改变液流方向结合,达到增加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而动用利余油的目的。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实施井网重组调整后,注采井数比由0.63增至0.82,整个单元水驱采收率由46.28%提高到49.5%。图2表1参25  相似文献   

9.
目前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已进入高含水低产低能阶段,开井率仅为23.0%,即将面临废弃停产。为了提高该井区特高含水油藏产能,降低含水率,利用类比法、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开展CO2混相驱可行性论证及油藏工程设计,并进行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先导试验区应选择小井距反七点井网的C2576井组,注入层位选择剩余油富集的J2x12-2小层,合理注入量为0.3倍孔隙体积(地面CO2注入量为10 500 t),注气速度为30~40 t/d,注采比为1.1~1.2。现场试验证实,该井组累计注入4 529.7 t CO2后,累计增油达到1 269 t,CO2换油率达到0.27 t/t,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该研究可为彩南油田CO2混相驱扩大试验和全面调整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断块油藏不同区域开发对策不同的特点,提出分区井网调控技术。综合考虑断块油藏的构造、渗流等特征进行Ⅰ级分区,划分为夹角控制区、断层(断棱)控制区和井网控制区共3类8种区域;根据各分区剩余油富集程度对断块油藏进行Ⅱ级分区,分为剩余油富集区、剩余油弱富集区、水淹区和强水淹区。在对不同分区剩余油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分区井网调控方式。将不同类型的断块油藏看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分区组合而成,进一步确定各分区的组合开发方式为:采油井部署在构造高部位、临近断层、靠近2条断层夹角的顶点,注水井采用边外注水,油、水井部署宜采用交错井网。将分区井网调控技术应用于辛10断块,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预测,10 a累积增油量为2.53×10~4t,提高采收率4.6%。  相似文献   

11.
为对我国西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相储层为研究对象,对储层矿物特征、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储层物性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岩石碎屑组分、粘土矿物、颗粒磨圆度、分选等方面研究对研究区储层矿物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碎屑组分中不稳定组分(长石+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利用孔隙半径平均值、平均孔喉比、孔隙配位数、孔隙均质系数、平均喉道宽度、排替压力等6个参数指标对孔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辫状河三角洲相储层孔喉特征中等;储层物性分析结果显示辫状河三角洲相储层的孔渗变化较大,整体上为中等孔渗储层,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压裂改造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低渗砂岩油田中高含水开发期,找水、堵水及中低渗透层选压改造,是油田调整挖潜的重要内容,胜利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许多区块中低渗透层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文中从理论研究、室内实验以及现场实施工艺等方面对怎样适应高不期油田的压裂液及其添加剂、限流压裂工艺和裂缝高度控制等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特别是奶流压裂设计软件与多层充量分配理论以及模型拟三维裂缝几何模型的有机结合,使限流压裂工艺水平上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油源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及其邻区原油与烃源岩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取得了彩南原油及烃源岩有机质在生源构成、成烃环境、演化程度和原油运移模式四个方面的认识,指出白家海凸起和阜康凹陷中、下侏罗统尤其是三工河组泥质岩系是彩南油藏的主力烃源岩,为今后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彩9井区三工河组油藏目前吸水剖面不均、油层动用程度下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分层注水技术并进行层内调剖以改善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效果的技术措施.以具有良好耐温性、稳定性和封堵性的酚醛体系为调剖剂,2006年7月在彩南三工河组油藏2口井中实施了调剖试验,一年内已累积增油1 247t,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油田开发后期,油、水井间连通关系随开发条件改变而呈现"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油、水井生产动态的油藏连通性反演方法。在准噶尔盆地陆9井区J2x4油藏的应用结果表明,井间连通关系可划分为各向均匀连通型、单向连通型、线状连通型和单井突进型等4种类型。其中,单向连通型和单井突进型注水井组所占比例较大,反映了油藏非均质性特点;对于边底水活跃油藏,注、采井间连通性越好,地层能量越可以得到有效补充,越可有效抑制边底水入侵。  相似文献   

16.
油田开发后期调整井固井是当今油田的一大难题,河南稀油油田进入以厚油层层内细分挖潜为主的控水稳油阶段,对固井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低渗透油田区块固井更有其独特性,进一步加大了固井难度。河南油田经过一系列的攻关,通过采取加强停注停采工作,改善水泥浆性能,提高顶替效率,采用多凝膨胀水泥浆体系,采用屏蔽暂堵技术等措施,找到了一条较为适合目前低渗透油田的一套固井工艺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苏丹1/2/4区H底水油藏为例,为减缓产量递减和提高原油采收率,运用水驱特征曲线和可采储量快速预测方法进行采收率预测,并计算了底水波及系数及极限井控面积,建立了H油田井控面积与最终采收率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H油田高含水期具有较大的加密潜力。对H-01主块开展数值模拟加密调整研究,采用逐步优化的方法设计了加密方案,提出水平井、侧钻井加密优化方案,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案比基础方案的采收率提高3.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