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了馆下段地层超覆油气藏,因此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位置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依据地层超覆线正演模拟结果的分析认为,地层超覆线附近的地震反射同相轴尖灭点位置受不整合面倾角、地层倾角等因素的控制,沿着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变化趋势外推可定量确定地层超覆点的位置。该方法用于陈家庄凸起东段北部缓坡带馆下段超覆油气藏勘探,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馆下段地层超覆油气藏,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位置对于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研究区勘探现状、地层结构特征及对古地貌的认识对地层超覆油藏进行了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在地层超覆线附近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上,尖灭点位置受不整合面倾角和地层倾角等因素控制,沿着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变化趋势外推,可定量确定地层超覆点的位置。将此方法应用于研究区馆下段地层超覆油气藏勘探,得到垦68井垦69井在馆下段2+3砂组连片含油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歧北斜坡沙二段滩坝砂体发育,滩坝砂体单层厚度较薄、延伸距离较长,向西侧构造高部位逐渐超覆减薄,仅靠人工追踪识别其边界,存在一定误差。为此提出了地层夹角外推和二维地震剖面属性预测两种方法,其要领分别是:前者通过录井、电测等资料建立正演模型,研究不同角度下实际超覆点与可识别超覆点外推距离,从而建立夹角正切值与对应外推距离的函数关系;后者通过地震属性预测法,研究在实际超覆点处属性有无特征显示,优选有利属性,以此预测实际超覆点的位置。经过对比可知,两种方法所确定的实际超覆点位置基本一致,且所确定的新超覆边界在该区通过钻井资料获得证实,故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震描述中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追踪的超覆线与实际地层油藏的超覆线不一致,地层超覆线识别及刻画是地层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在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思路下,通过古地貌精细分析及物源体系研究,明确地层超覆带及构造-地层型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层序分析,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细致分析砂泥岩地震响应特征。综合运用相位分析技术、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等进行地层超覆线的识别及刻画,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较好地刻画出了地层超覆线的位置,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确定埕东凸起古近系东营组3^1砂组地层超覆油藏的超覆线,以测井、地震和地质统计资料为基础,建立正演模型,提出了以地层夹角定量外推确定地层超覆线的方法。同时针对薄储层不易识别的特点,应用神经网络算法,以正演模型为基础,提出4种岩性组合的波形分类,其中Ⅱ类波形反映的储盖组合最有利,含油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盐岩蠕变的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具有倾斜盐岩夹层的地层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新疆某油气田钻遇的盐岩层段钻井液密度、地层倾角与井眼蠕变缩径的关系。研究表明,增大钻井液密度,可有效地减缓蠕变缩径。地层倾角对井眼蠕变缩径的影响较复杂,对于上覆岩层压力大于水平应力的情况下,井眼初始蠕变量随地层倾角增大而增大。地层倾角对井眼后期蠕变(稳态蠕变)缩径的影响不仅与倾角大小有关,还与蠕变应力差有关。当蠕变应力差较小时,即钻井液密度较大时,蠕变速率随地层倾角增大而减小。当蠕变应力差较大时,对于该井蠕变岩层段,地层倾角小于15°时,蠕变速率随地层倾角增大而增大,地层倾角大于15°时,蠕变速率随地层倾角增大而减小。该研究结果为盐岩段井眼稳定性分析和提供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演模拟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明确砂体地震相特征及识别描述薄储层,提出了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以测井、地震、地质统计为基础,建立正演模型,分析了用地层夹角定量外推法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建立多模型确定砂体地震相特征及对波形进行分类确定薄储层展布特征的实际结果,认为应用该方法可解决油藏勘探的难题,降低勘探风险,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尖灭线预测不准的难题,建立了东河砂岩尖灭线地震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1利用"残余厚度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初步确定超覆尖灭线的宏观分布;2利用全波场地震正演技术明确东河砂岩的地震反射特征;3通过对地震正演记录进行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构建薄层检测因子、峰值振幅频率比,进行尖灭线分布的地震预测;4寻找研究区内东河砂岩与下伏地层夹角、地震预测尖灭线与实际地层尖灭线误差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式,进行尖灭线定量外推,最终得到实际的东河砂岩尖灭线。该技术在吉拉克地区东河砂岩超覆尖灭线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寻找有效地层圈闭的过程中,常规振幅分析方法很难准确识别地层尖灭点(线)的位置。从正演模型分析出发,分析了不同地震属性识别地层尖灭点的情况,提出了相位分析技术。该技术采用相位类等反映几何学属性信息的参数识别地层圈闭的构建特征,描述地层界面的空间变化和识别地层尖灭点的位置;沿目的层同相轴向地层超剥带进行自动追踪,在追踪得到的层位上提取相位类属性,属性分界线即为地震识别出的地层尖灭线。实际应用证明相位分析技术是解决地层圈闭识别与定量描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陈家庄凸起西段陈22块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地震描述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古近系东营组在陈家庄凸起西段由西、北、东3个方向向凸起高部位尖灭,形成了大量的地层超覆圈闭.以陈22块勘探实践为例,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该区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的地震描述技术.即利用地震资料预处理提高分辨率,在地震剖面上直接识别追踪油层;地震相分析落实有利储层发育区;分频属性分析圈定主力含油小层分布范围,刻画其超覆线的位置;测井约束反演描述主力含油小层构造,确定钻探目标.截至2006年底,利用该技术在陈22块部署了9口探井,其中6口井获工业油流,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200×104t.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盆地不整合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43,自引:16,他引:43  
基于不整合与油气有密切的关系,首先阐述了采用地质、地震、测井资料所识别的不整合面,并将其分为区域不整合和局部不整合2种主要类型,探讨其成因认为,不整合的形成与频繁构造活动、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大气水淋滤等有关。然后指出: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藏为变质岩侵蚀残丘、顺向断块风化壳、地层不整合遮挡等类型,且具有高凸起上的低断块和低凸起上的高断块易于聚集油气的分布规律;不整合面易于形成高孔渗带,既可以改善储集体的渗透性,又是油气二次运移的良好通道;不整合对油气的生成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预测斜坡带上发育的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气藏是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滨南油区地层超覆油藏的勘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滨南地区地层超覆油藏的区域地质特征、圈闭特征、油气运聚模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在断-拗过渡期构造-沉积体系中,复合疏导体系及其与优质烃源岩和构造背景在成油期的有机配置关系是地层超覆油藏油气运聚的主要模式,大型地层超剥带和继承性鼻状构造带的结合部位是寻找大中型地层油藏的主要方向。地层超剥带地震描述技术的运用,指导了该区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13.
地层超覆圈闭的识别和描述是勘探工作的难点,在XYX地区运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地层超覆圈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成藏条件分析,总结出该区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运用层位标定、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STRATA地震反演技术对圈闭进行识别和描述。根据研究结果,在该区地层超覆圈闭上钻探了陆2井.实钻证明该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晚中生代末期以来,经历了裂陷、拗陷和区域沉降3个阶段,形成T02(上新统底)、T42(中新统底)、T03(渐新统底)等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界面),地层遭受了强烈剥蚀。对用地质对比法求取地层剥蚀厚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以东海西湖凹陷26条主测线剖面为例,分析了地层剥蚀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对这一方法的适用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地层超覆剥蚀频繁,远离油源,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结合地质研究、测试分析、盆地模拟认识,剖析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揭示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具有“三源供烃、三期充注、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毯砂边缘-壳下聚集”的成藏特征。超剥带主要有“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 淋滤层-毯砂”等3种油气输导样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总体具有“远源供烃,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输导效能主控成藏与富集”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涠西探区经历了始新世流沙港组时期的湖泊沉积和渐新世涠洲组时期的三角洲沉积.在涠洲组沉积时期,由于涠西南低凸起隆升,在D次洼附近形成了西低东高的洼-隆格局,为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的发育提供了有利场所.为了精准刻画涠洲组下部发育的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利用正演模型技术对调谐厚度、速度、地震分辨率对地层超覆点识别时的影响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