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勇  毛健  李华钟  孟祥勇 《食品科学》2013,34(1):155-159
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MJ-0811)为实验菌种,采用5L自控式发酵罐培养研究溶氧控制条件(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双孢菇发酵过程的影响,考察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相对溶氧、葡萄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双孢菇的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分泌具有显著的影响,并得出较佳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搅拌转速160r/min、通气量0.9vvm,此条件下,培养5d,菌体生物量最高达20.81g/L,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达3.75g/L。  相似文献   

2.
pH值及溶解氧对灵芝多糖深层液态发酵的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 pH值及溶解氧 (DO)对灵芝多糖深层液态发酵的影响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 ,灵芝胞内多糖的生成与菌丝体的生长呈偶联型 ,胞外多糖的形成与菌丝体生长呈部分偶联型。菌丝体生长及胞内多糖产生的最适 pH值为 5 4 ,胞外多糖产生的最适 pH值为 4 6。菌丝体生长最适溶氧和胞外多糖生成最适溶氧基本一致 ,在 80 0 %左右 ,溶氧超过这一水平 ,不利于胞外多糖的形成。据此设计出灵芝多糖发酵 pH和DO优化控制条件 ,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发酵 ,灵芝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量、胞外多糖量较未经优化控制的发酵分别提高 57%、51%、31% ,总灵芝多糖产量提高了 33%  相似文献   

3.
pH值控制灵芝发酵产生灵芝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pH值对灵芝液体深层发酵产生灵芝酸的影响及提高灵芝酸类物质产量的工艺.采用pH值控制法液体深层发酵生产灵芝酸,HPLC法测定灵芝酸,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胞内灵芝酸的合成与菌丝体生长呈偶联型,胞外灵芝睃彤成与菌丝体生长呈部分偶联型.菌丝体牛长及胞内灵芝酸生成的最适pH值为5.5,胞外灵芝酸产生最适pH值为4.5,本实验按优化的pH值控制条件,胞外灵芝酸产量达到0.86 g/L,比自然发酵工艺提高了34.4%;并提高了胞内灵芝酸的产量,达到0.364g/kg湿菌体.pH值控制发酵法可有效提高灵芝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燕麦的食用菌液体发酵及其发酵饮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喆  师俊玲 《食品科学》2010,31(5):169-174
以燕麦乳为培养基,对4 株灵芝菌种和1 株真姬菇菌种进行液体摇床培养,结合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液pH值、胞内多糖含量、胞外多糖产量、菌体生长量及燕麦β- 葡聚糖变化,分析每株菌的发酵特性,并对菌种“灵芝3”的发酵液进行饮料加工。结果表明,4 株灵芝均能在燕麦乳中快速生长,并产生大量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含量与菌体生长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两者均在培养的第6 天达到最大值,不同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分别在第5 天、第6 天、第7 天达到最大值。真姬菇的胞外多糖产量在培养过程中不断下降,胞内多糖含量与菌体生长量没有相关性。燕麦乳不适用于真姬菇多糖的液体发酵,适用于灵芝多糖的发酵生产。在灵芝发酵液中加入1.5g/L 的CMC-Na,即可制成酸甜适口、质地稳定、澄清透明,含103g/L 多糖、1g/L 总酸、 11.6g/L 氨基酸、40g/L可溶性固形物的灵芝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5.
以Cellulomonassp.GJT07作为发酵菌株,对其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初始pH、发酵温度、通气量等因素对菌种产糖的影响,建立和优化了胞外多糖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及发酵条件,胞外多糖实际产量达15 g/L。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pH值、产物多糖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多糖组成分析实验表明,该菌株所产胞外多糖为果聚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发酵条件(初始pH值、温度和碳源)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88生长及胞外多糖产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多糖产生的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7°C,发酵时间为48 h.碳源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果糖为促进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生的最适合碳源.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初始pH值7.0,发酵温度37℃和添加2%果糖作为碳源),植物乳杆菌C88活菌数在培养24 h时接近达到109mL-1,胞外多糖产量从29.86 mg/L提高到40.96 mg/L(均为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7.
裂褶菌液态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裂褶菌液态深层培养过程中通风量以及控制溶氧浓度(DO)对裂褶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在发酵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改变通风量和将溶氧浓度维持在20%以上,均能有效地控制罐内氧传递速率,增加菌体对碳源的利用率,且还原糖消耗速率和菌体得率明显提高。当在发酵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改变通风量时,菌丝体得率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14.83g/L和2.12g/L。当溶氧浓度维持在20%以上时,菌体得率为15.56g/L,但是多糖产量仅有1.00g/L,说明高溶氧不利于多糖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王小万 《饮料工业》2010,13(11):34-37,41
对啤酒酵母S-1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及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啤酒酵母菌株S-1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条件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其最佳浓度4%;培养基初始pH5.0;菌体生长产糖最佳温度26℃;产糖发酵最佳时间36h。在此发酵条件下,啤酒酵母菌株S-1产胞外多糖最高达到47.10mg/100ml。啤酒酵母胞外多糖提取酒精沉淀较佳时间1.5h,酒精沉淀浓度80%。  相似文献   

9.
正红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正红菇(Russulavinosa)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变化趋势,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发酵温度、pH值、时间和装液量等因素对正红菇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为最佳碳源,酵母膏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酵母膏9g/L,KH2PO42g/L,MgSO41g/L;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8℃ ̄30℃,初始pH值为5.5 ̄6.5,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 ̄60mL,发酵时间为5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4.96g/L,菌丝体生物量达到22.34g/L。  相似文献   

10.
pH值及培养时间对红菇多糖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增利 《食品科技》2006,31(12):21-25
对红菇深层发酵中起始pH值和发酵时间对红菇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EPS)、胞内多糖(IPS)、总多糖(TPS)、最终pH和多糖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菌丝生长和产物积累的最优化起始pH值和培养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培养条件影响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培养时间显著影响着菌丝生物量,EPS、IPS、TPS、最终pH和多糖产率;培养基的起始pH显著的影响着EPS、TPS。当培养时间分别为180h、180h、120h、140h时,菌丝生物量、EPS、IPS和TPS分别达到它们的最高点(21.83±0.42)g/L、(1.351±0.117)g/L、(79.87±6.25)mg/g、(2.539±0.187)g/L;当起始pH分别为5.8、4.8、5.8、5.8时,菌丝生物量、EPS、IPS和TPS分别达到它们的最高点(19.34±0.12)g/L、(1.390±0.048)g/L、(1.98±5.06)mg/g、(2.943±0.073)g/L。结果表明:红菇深沉发酵最优化的起始pH值和发酵时间为pH6和140h,胞外多糖形成与菌丝体的生长属于偶联型。这项研究对进一步优化红菇深层发酵高效生产有价值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灵芝菌丝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进行灵芝菌丝发酵最佳培养基的确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蛋白胨、麸皮、MgSO4·7H2O、KH2PO4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比为可溶性淀粉1%,葡萄糖2.5%,蛋白胨0.1%,麸皮0.5%,MgSO4·7H2O0.015%,KH2PO40.1%。发酵6d干菌体得率为19.91g/L。  相似文献   

12.
灵芝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菌丝生物量及菌丝胞内多糖为指标,用液体发酵方法培养灵芝菌丝并获得菌丝胞内多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对灵芝菌丝生长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生产菌丝多糖最适合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2.0%、酵母提取粉2.0%、ZnSO40.015%、VB10.10%、KH2PO40.2%、MgSO40.05%、pH 6.0,菌丝多糖产量高达6.64%。  相似文献   

13.
以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dum)为出发菌株,根据摇瓶发酵结果控制pH值进行罐发酵。采用间歇补料分批发酵的方法,考察溶氧量、搅拌转速、空气流量及补糖因素对菌体生物量及辅酶Q10产量的影响。确定发酵罐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控制溶氧在35%~40%,补糖控制在发酵液糖质量浓度为2g/L,该发酵条件下辅酶Q10产量从分批发酵的78.75mg/L提高到106.26mg/L,较摇瓶发酵提高了69.8%。  相似文献   

14.
冬虫夏草多糖合成两阶段培养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培养方法对北冬虫夏草生长和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发酵方法(摇动培养加静止培养)对于虫草多糖的合成效果最好,添加CTAB有利于多糖的生产,通过响应面优化的方法获得两阶段发酵培养的最佳工艺,并建立了适合虫草两阶段发酵合成多糖的模型。中心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在虫草摇动培养115h,然后静止培养120h的条件下,虫草多糖的最大产量达到3.02g/L,其产量分别是摇动培养和静止培养的1.5倍和2倍,实验结果表明此两阶段发酵培养方法对于冬虫夏草合成多糖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珏  贺新生  竹文坤 《食品科学》2010,31(23):146-150
柏树火焰层孔菌是中国以及亚洲菌物的新记录属中的新记录种,是一种稀有的药用菌。为寻求高产的生长条件和经济的培养基,进行转速、温度、pH 值、培养液装瓶体积、接种量、碳源、氮源、C/N 对菌丝体生长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试验设计,利用液体培养基探索这些条件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 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麸皮,P、K、Mg 对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最适C/N 为20:1~25:1;菌丝生长的最适转速为150r/min,温度为25~30℃,最佳pH 值为5~7,最适培养液装瓶体积为100mL,最适接种量为8mL/100mL。液体培养基的最佳营养条件为:葡萄糖 25g/L、麸皮 125g/L、 K2HPO4 0.25g/L、pH 6.5。通过生长曲线实验得到Logsitic 方程为:y = 0.22/(1+ 1.019e - 0.013x)。  相似文献   

16.
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数株红酵母培养后发酵液中菌体生物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比较,从中选出了1株产类胡萝卜素能力较强的红酵母RY-98;研究了该菌株产类胡萝卜素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并对其主要营养与环境条件进行了选择及优化,获得了最佳发酵条件葡萄糖40g/L、(NH  相似文献   

17.
产胞外多糖泰山羊肚菌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山羊肚菌产胞外多糖 (exopolysaccharides,EPS)的液体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最适碳源是葡萄糖 ,最适氮源是NH4NO3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 2 0 0 g/L ,葡萄糖 30 g/L ,NH4NO3 1g/L ,KH2 PO42 g/L ,MgSO4·7H2 O 1 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 2 5℃ ,起始 pH值 6 5 ,装液量 10 0mL/瓶 ,接种量10 % ,摇床转速 2 0 0r/min ,发酵时间 4d。在此条件下 ,其胞外多糖含量 (2 135 4 4 1mg/L)比对照(14 5 4 6 39mg/L)提高了 4 6 8%。  相似文献   

18.
灵芝自古是我国的著名药用真菌,其含有多种生理调节因子。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液体深层培养的营养搭配与环境条件,研究其对昆嵛山灵芝菌丝体生物量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5.00%、牛肉膏2.00%、KH2PO40.10%、MgSO40.01%;适宜的环境条件为:初始pH5.5,发酵周期6d,搅拌转速150r/min,装液量30%。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液体培养条件对葡萄状枝瑚菌菌丝生长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组合、生长因子、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光照这8个因素对菌丝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在23℃、摇床转速为220 r/min时,培养基初始pH6.5,装瓶量50 mL/250 mL锥形瓶,接种量10%(V/V),全黑暗培养7 d,1 L液体培养最佳培养基为25 g可溶性淀粉,3.5 g酵母粉,4.4 g(1.2 g KH2PO4+1.6 g FeSO4·7H2O+1.6 g MgSO4·7H2O)无机离子,0.01 g VB1,在此条件下葡萄状枝瑚菌菌丝生长量为(26.8±0.29)g/L。此研究结果为葡萄状枝瑚菌的液体发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灵芝深层培养的药质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宏  汪虹 《食品科学》2008,29(12):358
研究灵芝发酵的药质(六味地黄丸)培养基最优配方组成及提高发酵生物量的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均匀设计对影响发酵生物量的关键因子及其水平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得到药质培养基最优组合;应用正交试验优化药质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生物量最佳的药质培养基组分是:六味地黄丸10g/L、黄豆粉50g/L、玉米粉10g/L、葡萄糖8.29g/L、MgSO41.0g/L、KH2PO41.0g/L、VB120~40mg/L。优化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通气量0.5m3/min、搅拌速度150r/min、发酵周期144h。均匀设计和正交试验结合,实现了对灵芝药质发酵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