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爽 《福建轻纺》2022,(12):64-65+75
为了建设改革型、创新型、专业型的现代化高校,创新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白城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以建设以专业教育为中心,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培养体系,建立“一中心,三融合”的新模式的实践为例,对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期望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2.
蒲晓璐  崔玥  王琳  刘易东 《食品工业》2022,(12):266-271
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国家提出“新工科”,积极推进面向未来与产业需求、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程教育改革。文章阐述了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与新工科高等教育要求相融合、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思政引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四种主要应用途径,归纳了目前国内外高院在食品课程和专业建设上创新创业思维的应用成效,为新工科食品类创新创业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为深化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韩佳润  郦萍  顾青 《食品工业》2024,(3):212-217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新工科建设不断加快推进。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是实现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食品微生物与酿造技术”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食品专业核心课程,在食品学科人才培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适应高速发展的食品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专业为例,对“食品微生物与酿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培养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旨在为提升“新工科”背景下食品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专业竞争力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高职院校"双高"建设为背景,构建优质工作室制"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创建"创新、创业、创意"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专创融合"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新措施。研究三螺旋理论、科学竞赛模式、学分互换模式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的新机制。研究基于创客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完善新时代服装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方式,为推动高职"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既是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大众进程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工科建设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抓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专业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上,一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优秀师资团队,二要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效果评价及反馈体系,三要融入现代教育方式方法,四要建立应用型人才共育平台和基地,五要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要做到校政企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工科”和“新农科”建设改革运动正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全面、深入地推进。在农科类高校中,农科和工科呈现出高度融合的趋势,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有重要意义。“能源化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本次教学改革基于工农融合教育培养目标,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毕业要求,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教学大纲和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农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昌盛 《西部皮革》2022,(15):57-60
专创融合教育是目前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双创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双创”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保持高度重视,对专业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做了一定程度改革。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技能质量上还有待提升,因此,高职教育应当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和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的方法和路径。文章主要对浙工贸鞋类专业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三段三进”式专创融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论述,为高职教育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新形势挑战,振兴中国制造,教育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强调新工科建设,加强“三创”教育与专业培养的融合。新培养目标要求下,在工科类专业开展企业管理(双语)课程可以较好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新型工科人才。文章提出了进行优化教学内容、个性化课程设计,采用以学为中心式教学模式,增设沙盘模拟游戏实践课,延伸管理软件工具介绍的改革措施。通过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新工科是新时代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在全球“工业4.0”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措施以及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显得极为迫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应用型专业,对于提升我国食品工业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三高四新”战略是新时代湖南发展的新坐标、新方位和新使命,高职院校作为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装备制造专业群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讨多样化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现有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冯国涛  贺婷  李晓秀 《西部皮革》2022,(17):36-38+48
“艺术+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我院(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利用设有工科和艺术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主动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艺术与工程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学校与企业合一”的办学理念下,以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为指导,以“衣秀杯”服装设计大赛为核心的“1+2+N”“专业+”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为载体,探索与深化“专业+”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内涵,整合并优化交叉复合型能力培养范式与全产业链教学模式,对学院“艺术+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渤海大学食品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在把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高、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造和升级原有理科优势专业,摸索和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技术性应用型的食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以“新工科”的内涵及要求为导向优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反向设计机制、“评价-反馈-持续改进”循环工作机制。搭建由基础认知实践平台、专业导向实践平台和创新融合实践平台三部分构成的能力递增式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以及科研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期望为服装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为新工科复合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政产学研用”融合培养体系是在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研究中的新兴热点,成为协同创新育人的新路径。以锦州医科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对从创新教育融入、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平台、教育师资等方面开展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多部门融合的联合育人模式进行阐述,构建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政产学研用”融合的教育改革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对以输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等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耿丽晶  周围 《食品工业》2022,(9):149-152
随着全球一体化建设更加急速的发展,以及食品领域相关行业对本科毕业生人才需求的显著变化,食品科学类课程体系急切地需要根据国内外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更加合理的建设与完善,需培养出更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食品人”。锦州医科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通过构建新工科“三维+三模+三课”食品人才立体式培养模式,建立与新工科要求匹配度更高的食品人才培养体系,体现大工程观、大系统观、大集成观,最终实施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响应“新工科”培育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要求,高校需要对工科专业的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和创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工科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育学生实践、创新等能力上有着较强的优势,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工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当前需要针对此课程教学的缺陷,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培育出优质的人才。对此,文章分析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内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工科”背景,对其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从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建立仿真实验系统、设计多种实验类型、创新实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闽南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通过找准自身专业的发展定位,实施“一基·二核·三型·四结合”的专业建设创新模式,即:狠抓“一个基础(思政教育)”,共振“两个核心(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构建“三种型式(教研型、服务型、创新型)”,注重“四项结合(教师特长、专业特色、学科特征、双创融合)”。在这种创新模式推动下,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同时,在后期建设中坚持以“一基”为动力,以提升“两核”为重点,以推动“三型”为落脚点的实践思路,严格对标看齐,勇于改革创新,以期为食品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新工科是中国教育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是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食品专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业耦合“工业4.0”的提出也对食品专业教育的增值提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更是体现了对食品行业等工科领域具备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存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疏离、专创融合型课程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现以创客教育课程设计指导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基础,构建基于专创融合的"学做创一体"高职专业创客教育课程设计模式,探索"双创"背景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建设要求传统工科专业的内容、标准、方法技术等均需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创新。“食品技术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食品类工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其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创新对培养更高质量的优秀食品类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及“食品技术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评价体系方面探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其更契合新工科理念,进而促进食品类工科专业创新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