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至胞外的一种微囊泡结构,携带有亲本细胞来源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信息,是细胞间的通讯载体。外泌体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增殖、迁移与血管生成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促使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以及诱导T细胞凋亡。外泌体促进免疫系统激活,是一种潜在的白血病免疫治疗疫苗。另外,外泌体是发现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生物标记物的一个窗口。本文就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白血病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胃癌、乳腺癌等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科研人员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发现了包括外泌体在内的多种诊断生物标志物.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释放的纳米囊泡,在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广泛存在,肿瘤细胞释放的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及优化外泌体miRNA的提取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以MSC、NK、CIK细胞外泌体miRNA为研究对象,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gDNA去除柱对外泌体miRNA中基因组DNA的去除效果;并以浓度、纯度及基因表达水平(Ct值)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方法中的裂解液(外泌体G2裂解液及外泌体miRNA裂解液)及聚集试剂(无水乙醇及异丙醇)。采用建立的方法、Trizol法及Trizol磁珠法提取MSC、NK、CIK细胞外泌体及健康人血清外泌体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gDNA去除柱可有效去除外泌体miRNA中的基因组DNA。外泌体miRNA裂解液提取MSC、NK、CIK细胞外泌体miRNA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外泌体G2裂解液(t=6.358,P=0.020);外泌体G2裂解液提取的miRNA样品纯度均偏低,存在杂蛋白污染,而外泌体miRNA裂解液可有效去除污染;外泌体miRNA裂解液提取CIK细胞外泌体miRNA的miR-Let-7i、miR-16-1、miR-150基因Ct值明显低于外泌体G2裂解液(t=30.120,P=0.008)。异丙醇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纯化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分别经5只雄性C57BL/6小鼠腹腔注射3%巯基乙酸盐肉汤,灌洗获得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纯度。采用ExoQuick TC外泌体试剂盒提取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外泌体,BCA试剂盒测定外泌体蛋白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粒径及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标志物(CD9、CD63和TSG101)的表达。结果 每只小鼠可获得约5×106个纯度为(99.17±0.65)%的腹腔巨噬细胞。5 mL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提取869μg外泌体蛋白。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外泌体在电镜下呈折光性较强的典型茶托样囊泡,高表达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TSG101、CD63和CD9,粒径分布集中在100~200 nm,平均粒径为175.2 nm。结论 腹腔注射巯基乙酸盐肉汤可提高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得率,ExoQuick TC外泌体试剂盒能够提取足量且纯度较高的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外泌体。  相似文献   

5.
《上海化工》2015,40(1):42-44
<正>外泌体最早发现于体外培养的绵羊红细胞上清液中,是细胞主动分泌,大小较为均一、直径30~100 nm、密度1.10~1.18 g/m L的囊泡样小体。随着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界对外泌体的探索日趋深入。2013年,3位国外科学家因在细胞膜转运机制的研究上取得关键性突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此,外泌体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外泌体对临床治疗的重要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的BHK-21细胞,获得GFP标记的BHK-21源性的外泌体。方法 将慢病毒表达质粒pCT-CD63-GFP与辅助质粒pVS-VG(Env)和pSPAX(structure)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重组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后感染BHK-21细胞,72 h后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GFP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HK-21细胞中CD63的表达量。取其无外泌体血清培养36 h的稳定转染株细胞上清,获得提取物,经Western blot、透射电镜及粒径分析进行鉴定。将提纯的外泌体与受体细胞BHK-21共培养6 h后,观察外泌体在细胞中的摄取情况。通过Transwell试验检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后细胞外泌体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筛选出可稳定表达GFP的BHK-21细胞株,并从细胞上清中提取了外泌体。外泌体存在特异性标志蛋白CD63和CD81;透射电镜下,外泌体呈椭圆形,具有双凹圆盘状膜结构,直径在30~200 nm之间;纳米颗粒示踪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pH敏感聚合物(pH-sensitive polymer)载体靶向输送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肿瘤组织的细胞间质呈弱酸性(pH值7),而肿瘤细胞内的溶酶体和内涵体具有更强的酸性(pH值4~6)。pH敏感聚合物在酸性介质中能发生质子化或化学反应,使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用pH敏感型聚合物做成的药物载体能够对肿瘤酸性微环境产生响应,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激活载体的靶向传输功能、促进载体的细胞内吞。大量实验表明,pH敏感型药物载体输送抗肿瘤药物可以明显增加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从而饱和肿瘤细胞的多种抗药机制,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高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CHO-K1细胞能否够分泌外泌体,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无血清培养条件下CHO-K1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蛋白质和外泌体中蛋白质的成分.方法:将CHO-K1细胞驯化至无血清培养基中,采用exoRNeasy血清/血浆试剂盒提取培养基中的外泌体,透射电镜复染法鉴定其大小和形态,质谱法鉴定标志蛋白;提取培养上清和...  相似文献   

9.
索拉非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形成,具有双重抗肿瘤靶向作用,但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耐药性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影响。综述了索拉非尼的新剂型及其应用,以及联合外泌体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为改善临床出现的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使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肿瘤细胞出现耐药现象,大大降低了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弄清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寻找体内治疗指数高、细胞选择性强、稳定且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辐射后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情况,探讨其与细胞上清外泌体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分别给予0、0.5、1.0、1.5、2.0 Gy剂量(剂量率1.75 Gy/time,300 Mu/min)辐射,辐射后培养6、1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收集细胞上清液,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膜蛋白GPC1的表达情况。结果辐射后A549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与0 Gy组相比,各剂量组A450均减小,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加,A450越来越小;各剂量组上清外泌体GPC1蛋白表达均减少(P0.001)。结论放疗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且随辐射剂量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随着增殖受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上清外泌体中GPC1蛋白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2.
刘亮  晋平  张国亮  张凤宝 《现代化工》2005,25(Z1):106-110
抗肿瘤药物的纳米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按照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的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胶束及纳米粒等主要纳米药物载体近年来在药物输送系统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山东化工》2021,50(16)
恶性肿瘤是人类因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目前社会研究的热点。苝酰亚胺衍生物(perylenediimides derivatives, PDIs)是具有共轭大π键的大分子,荧光效率优异、稳定性高且化学可修饰性强,可作为抗肿瘤药物、药物载体、医用荧光探针等用于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苝酰亚胺衍生物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核酸药物的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疾病治疗策略,通过引入信使RNA(mRNA)、小干扰RNA(siRNA)、微小RNA(miRNA)或反义寡核苷酸(ASO)等外源核酸来调节特定细胞中靶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然而,由于它们的负电荷和相当大的尺寸,需要有效地跨膜递送载体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递送,将使核酸分子到达其作用位点,提高递送效率。作为有前景的递送系统,非病毒载体由于其低细胞毒性和非免疫原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篇综述中,详细介绍了非病毒递送系统的最新进展,如基于脂质的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无机纳米颗粒、外泌体和核酸偶联物。  相似文献   

15.
Exosomes是由细胞多囊体形成的一种膜性小囊泡,其来源十分广泛。Exosomes的功能最初被认为仅仅是降解内吞物质,但经多年来的研究发现,exosomes的特异功能与其来源细胞密切相关。其携带多种独特的蛋白,如黏附蛋白、热休克蛋白等,它们在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由于exosomes能够传递抗原给T细胞,使其在免疫系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一种免疫治疗的新手段,应用于肿瘤治疗和免疫耐受等方面。本文主要对exosomes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和免疫抑制两方面的功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内皮集落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 forming cell,ECFC)具有克隆潜力,能够在体内外生成成熟的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形成,可作为损伤组织血运重建的手段,应用前景良好。且ECFC具有可从外周血中无创分离和扩增、细胞培养时基因组稳定及操作简易等优点。本文就ECFC在临床前研究中细胞治疗(血管形成机制、旁分泌机制、外泌体机制)和基因治疗(血友病A、血管性血友病、贫血、癌症)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载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的靶向脂质超声微泡(DR5-DLLM)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技术(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生物素-亲和素连结法分别制备包载DTX的脂质超声微泡(DLLM)和DR5-DLLM。MTT法检测DTX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体外培养人肝癌Hep 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TX组、DTX+UTMD组、DLLM+UTMD组及DR5-DLLM+UTMD组,按IC50的药物浓度进行给药,UTMD以0.5 W/cm2的超声声强辐照45 s。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DTX可有效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与其他组比较,DR5-DLLM+UTMD组细胞毒性明显增强(P0.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G2/M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01)。结论DR5-DLLM联合UTMD可增强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诱导作用,该方法有望成为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肿瘤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抑制受体改变原有免疫反应,进行免疫逃逸。通过阻断T细胞抑制受体,阻断肿瘤的发生,为抗肿瘤免疫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法。PD-1(programmed death-1)是T细胞抑制受体,在T细胞功能性紊乱时持续表达,其可作为停止信号在肿瘤中限制T细胞的效应功能。阻断PD-1信号可有效帮助衰竭T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PD-1抗体在癌症治疗及免疫刺激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PD-1及其配体、PD-1/PD-Ls信号通路以及PD-1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辐射对肺腺癌A549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其细胞上清外泌体TMEM88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 88)的表达情况。方法取对数生长期肺腺癌A549细胞,按0、0.5、1、1.5、2 Gy剂量(剂量率1.75 Gy/min,300 Mu/min)照射细胞,培养6和1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辐射剂量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收集细胞上清,超速离心提取外泌体蛋白,Western blot法分析外泌体TMEM8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2期细胞6 h检测结果显示,与0 Gy组相比,各剂量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01),且随照射剂量增加,细胞比例增加越明显,除0.5 Gy组与1 Gy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 h检测结果显示,G2期细胞比例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期细胞6 h检测结果显示,与0 Gy组相比,0.5、1.0、1.5 Gy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12 h检测结果显示,与0、0.5 Gy组相比,1.0、1.5 Gy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外泌体TMEM88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6 h检测结果显示,0 Gy组与1.5、2.0 Gy组以及0.5 Gy组与2.0 Gy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检测结果显示,0.5、1.0、1.5、2.0 Gy组与0 Gy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辐射能够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细胞周期阻滞,并能抑制细胞上清外泌体TMEM88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切向流过滤结合超速离心分离小细胞外囊泡的方法,以期提升小细胞外囊泡的分离效率。方法使用切向流过滤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小细胞外囊泡,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颗粒追踪、Western blot等技术对分离的囊泡进行鉴定。结果 通过该方法分离的小细胞外囊泡直径主要分布在30~250 nm之间,透射电镜下可明确观察到囊泡样结构,纯化后的细胞外囊泡CD9、CD63和ALIX蛋白呈阳性表达,分离时间较常规超速离心方法明显缩短。结论 切向流过滤结合超速离心能够有效分离小细胞外囊泡,提升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