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经咪鲜胺浸泡处理的金柑中咪鲜胺和2,4,6-三氯苯酚的含量,分析不同浸泡质量浓度和时间对其残留量的影响和变化特征,并评估咪鲜胺的摄入风险。该方法对咪鲜胺和2,4,6-三氯苯酚的检出限、平均加标回收率和重复性(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分别为1.70 μg/kg、0.68 μg/kg,95.7%、98.1%,5.14%、3.89%。结果表明,咪鲜胺浸果质量浓度越高、时间越长,金柑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的残留量越大;咪鲜胺残留量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第3天达到峰值;在21 d贮藏期内,2,4,6-三氯苯酚含量持续升高。用质量浓度450 mg/L咪鲜胺溶液浸泡2 min(咪鲜胺农药登记使用方法)金柑,14 d咪鲜胺、2,4,6-三氯苯酚的含量分别为8.180、0.069 mg/kg;浸泡质量浓度增加至900、2 700 mg/L处理,即使在安全间隔期后的21 d咪鲜胺残留量仍高于柑橘类水果对咪鲜胺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安全间隔期14 d金柑咪鲜胺的慢性摄入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急性摄入风险大于100.0%,为不可接受。  相似文献   

2.
香蕉中咪鲜胺的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香蕉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残留量的方法,检测香蕉果皮和果肉里的残留量。方法用浓度为50 mg/L咪鲜胺溶液处理香蕉5 min,置于15℃下贮藏后,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残留量后进行消解动态分析。结果果皮中咪鲜胺消解动态方程式为C=35.492e~(-0.0648t),r2=0.9505,残留半衰期T1/2为10.7 d。果肉中咪鲜胺消解动态方程式为C=20.212e~(-0.0711t),r~2=0.9922,残留半衰期T_(1/2)为9.7 d。结论香蕉中咪鲜胺残留尽管符合我国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但对幼儿存在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在花生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乙酸(99:1, 体积比)提取,采用QuEChERS净化方式,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研究分析了不同溶剂,不同净化方式,不同仪器条件对咪鲜胺及2,4,6-三氯苯酚的提取净化影响。结果 在0.01~1.0 μg/mL线性范围内,咪鲜胺和2,4,6-三氯苯酚的线性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8 mg/kg,在添加水平为0.01、0.1 、0.5 mg/kg下,其回收率在81.2%~93.5%之间,RSD(n=7)为1.2%~4.9%。【结论】 该方法具有高效,快捷,灵敏,成本低廉的优点,适用于花生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建立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测定辣椒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乙酸(99∶1,体积比)提取剂后,以无水硫酸镁和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净化,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提取溶剂和无水硫酸镁PSA量(3∶1,质量比)对提取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试验条件下,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在0.01μg/mL~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2,检出限为0.003 3 mg/kg;在0.02、0.10、0.50μg/mL 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6.70%~100.64%,相对标准偏差(n=7)为2.33%~4.28%。该方法具有快速、便捷、安全、清洁和成本低的特点,可用于辣椒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残留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
卢俊文  李蓉  杨芳  黄思允  陈丽斯 《食品科学》2015,36(12):213-217
目的:建立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果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以乙腈作提取剂、以N-丙基乙二胺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作为混合固相基质分散萃取净化剂的前处理方法,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条件下进行检测,用基质匹配标准品的外标法定量。结果: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在0.004~0.40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2;在3 个添加水平(0.01、0.02、0.10 mg/kg)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0.1%~101.5%和79.0%~97.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6.8%和2.0%~6.0%,方法的定量限分别为0.004 mg/kg和0.005 mg/kg。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测定线性范围宽,可用于水果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残留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检测苹果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和氟环唑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匀浆样品加入1%乙酸乙腈振荡,再加入3 g NaCl、2 g无水Na2SO4高速振荡10 min,以5000 r/min离心5 min提取,之后经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净化,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苹果中3种农药在0.01~2.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2=0.999)。方法定量限为10~20μg/kg。平均回收率为74%~108%,相对标准偏差为2.90%~9.55%。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可靠,适用于苹果中咪鲜胺及其代谢物2,4,6-三氯苯酚和氟环唑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清洗处理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影响,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蔬菜品种,设置3个农药浓度组分别为空白、低浓度、高浓度组进行田间喷施试验,在安全间隔期后进行采收,对比3种蔬菜中灭蝇胺、咪鲜胺及其代谢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蔬菜清洗后的加工因子均小于1,其中灭蝇胺的去除率为25.61%~66.00%,三聚氰胺的去除率为14.69%~89.74%,2,4,6-三氯苯酚的去除率为20.69%~50.73%。综上,清洗可以去除2种农药及其代谢物,但达不到完全去除,其中灭蝇胺的去除效果较咪鲜胺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粮谷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残留测定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GC-MS/MS)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加水涡旋混匀经1%乙酸乙腈提取,通过N-丙基乙二胺(primarysecondaryamine,PSA)、C18吸附剂、及增强型脂质去除产品(enhancedmoderemoval-lipid,EMR-lipid)净化提取液,以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多重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2,4,6-三氯苯酚在0.25~10.0μg/L、咪鲜胺在2.5~100.0μg/L范围下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2,4,6-三氯苯酚在0.5、1.0、2.0、5.0μg/kg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80.2%~118.6%内,相对标准偏差在1.8%~8.8%内,定量限为0.5μg/kg;咪鲜胺在5.0、10.0、20.0、50.0μg/kg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80.6%~115.5%内,相对标准偏差在1.8%~5.9%内;定量限为5.0μg/kg。结论该方法操作高效快捷、检测灵敏度高,抗基质效应强,适用于快速处理高通量粮谷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及河南两地进行丙草胺在稻米中的残留试验,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丙草胺的残留量,探究其消解规律及最终残留量,并评估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丙草胺在植株、土壤、田水、稻米中的回收率为74.8%~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18.1%;丙草胺在植株、土壤、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黑龙江14.9、13.6、2.2 d,河南8.8、7.3、2.2 d;以不同施药量施药2~3次,在不同收获时间下,稻米中丙草胺残留量最高为0.177 mg/kg,膳食摄入风险熵为1.39%~3.61%,表明该稻谷膳食摄入风险低,处在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草莓生长过程中氟啶虫胺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降解变化规律以及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草莓中氟啶虫胺腈及其代谢物的高灵敏度快速测定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氟啶虫胺腈在草莓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 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氟啶虫胺腈及其代谢物基质和溶液匹配标准曲线在0.1~10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1μg/kg,最低定量限为0.02μg/kg,不同添加浓度下回收率范围在88.16%~104.1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9.18%,符合痕量检测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在草莓中经过代谢会产生X11719474和X11721061 2种代谢产物,且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4.75 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在草莓中膳食暴露风险较低。结论 以10 g/亩剂量在温室草莓上使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氟啶虫胺腈及其代谢物X11719474和X11721061无显著膳食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微生物与哈密瓜采后腐败变质的关系,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温度保藏过程中哈密瓜表皮可培养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造成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腐烂的主要病原菌包括镰刀属、链格孢属、青霉属,此外还有葡萄球菌属等。青霉菌和镰刀菌是引起哈密瓜在低温贮藏或冷藏运输过程中导致其腐烂的优势病原菌。本研究说明哈密瓜的腐败是单一致病菌与多种致病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错综复杂的现象。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哈密瓜贮藏期间的微生物群落动态。为限制病原菌的生长以延长哈密瓜的保质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监测与哈密瓜分离的腐败相关物种的特定特征,这将为哈密瓜采后保鲜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取简便的衍生电化学法灵敏地测定橘皮中的咪酰胺。用丙酮和乙酸乙酯分别萃取橘皮中的咪酰胺,然后用吡啶盐酸盐对其进行水解,使没有电化学活性的咪酰胺生成具有电化学活性的2,4,6-三氯苯酚。在优化实验条件(pH4.0,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分别是0V和300s)下,运用差示脉冲溶出伏安法建立测定橘皮中咪酰胺含量的新方法。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2,4,6-三氯苯酚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9.0×10-9~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7×10-10mol/L,回收率为98.5%~113.0%。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哈密瓜“西州密25号”为试验材料,在常温下分别以0%(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0.5%、1.0%和1.5%正丁醇溶液为处理组,浸泡处理哈密瓜30 min,自然晾干后放入3 ℃冷库贮藏42 d。观察和测定哈密瓜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和品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正丁醇处理作用效果不同,其中浓度为1.0%正丁醇处理较其他处理可明显降低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指数和果皮丙二醛(MD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肉硬度和抗坏血酸及果皮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提高冷藏期间果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对提高哈密瓜果实冷藏过程中的低温耐受性,延长果实低温冷藏品质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然  曾媛媛 《食品科学》2018,39(9):176-181
不同道路对哈密瓜贮藏过程中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均不同,因此本实验模拟半挂车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以及三级公路的运输振动环境,比较经过不同道路振动处理与未经振动处理的哈密瓜在室温(23 ℃)贮 藏期间(28 d)呼吸速率、腐烂指数、总酚含量、VC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 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Fe3+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 明:贮藏28 d时,不同等级道路振动后的哈密瓜7 种指标(总酚含量、VC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超氧化 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Fe3+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 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二级公路及三级公路相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对哈密瓜呼吸作用和腐烂率的促进以及抗氧化 系统的破坏更为显著(P<0.05);说明振动会促进哈密瓜贮藏期间的呼吸作用,降低抗氧化保护系统中各种酶 及抗氧化活性,从而加速细胞膜脂氧化,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最终加快哈密瓜的衰老与腐败,其中二级公路和 三级公路的运输振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草酸诱导低温冷藏哈密瓜果实耐冷性的机理。以"西州蜜25号"哈密瓜果实为试材,对照组为清水浸泡,处理组为15 mmol/L草酸溶液浸泡,时间均为10 min,通过测定果皮的细胞膜滲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对采收当天(设为原始点:YSD)、3℃低温贮藏第42 d冷害比较严重的对照(C)和草酸处理(T)哈密瓜果皮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草酸处理降低细胞膜渗透率和MDA含量,缓解果实采后冷害的发生。9个样本经转录组测序后共获得了418943882个过滤序列。对过滤序列进行拼接,获得252169个重叠片段,进一步组装获得153128个基因片段,其中有71.28%的基因比对到NR数据库中。注释到NR数据库中的基因有56%匹配到已发表甜瓜基因组序列,并有33346(21.8%)个基因在KEGG中成功获得注释,其中代谢通路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基因数目较多。表明哈密瓜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草酸调控低温胁迫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上。  相似文献   

16.
哈密瓜常温贮运中容易腐烂。氯硝胺对匍枝根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剂A对镰刀菌、链格孢和青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二者在抑菌谱上具有互补性。1000mg/L的抑菌剂A和1000mg/L的氯硝胺配制而成的保鲜剂能有效控制哈密瓜常温贮运中的腐烂。  相似文献   

17.
哈密瓜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低温胁迫。植物激素在调节作物响应低温胁迫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低温胁迫下哈密瓜内源激素代谢的分子机制,采用靶向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3 ℃和21 ℃)对哈密瓜贮藏品质、内源激素代谢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使哈密瓜保持了较高的质量和硬度,延缓了腐烂,抑制了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增加,但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冷害。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低温贮藏抑制了哈密瓜果实中脱落酸的积累,但促进了吲哚乙酸和水杨酸含量的积累。转录组分析表明,低温显著影响了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基因(如PYR/PYLs、IAAs、TIRs、GH3、NPRs、TGAs等)的表达水平,其中bHLH13、IAA9-like、IAA27、MYC2-like和PYL4等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结果得到了验证。这些发现为哈密瓜低温贮藏过程中植物激素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