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东湾产蛤蜊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水乙醚为溶剂提取蛤蜊油,经皂化和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5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9.76%。其中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50.77%,主要为十六烷酸(软脂酸)和十八烷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38.99%,主要为二十碳五稀酸(EPA)、9-十六碳烯酸和11-二十碳烯酸。  相似文献   

2.
GC-MS分析中药白及中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中药材白及中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索氏抽提法提取白及中脂肪油,经三氟化硼乙醚甲醇溶液甲酯化处理,用GC-MS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共分离出13个峰,确定了12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棕榈酸(十六烷酸),山嵛酸(二十二烷酸),木蜡酸(二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四烷酸)等。结论此法操作简单、迅速、灵敏、准确度高,可满足白及药材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黔产薏苡仁油成分并研究不同浓度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超声辅助法提取黔产薏苡仁油,并对其进行脂肪酸残基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以雌二醇(10-8 mol/L)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原代分离新西兰乳兔骨髓细胞,并用1α,25-(OH)2Vit D3 诱导获得破骨细胞,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细胞数、TRAP酶活及骨陷窝面积,分析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GC-MS分析黔产薏苡仁油的脂肪酸残基主要为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烷酸(硬脂酸)、十八碳一烯酸(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二十二烷酸(山嵛酸)、角鲨烯和γ-谷甾醇;进一步实验表明,黔产薏苡仁油各浓度组(0.98、1.95、3.91、7.81、15.63、31.25 μg/mL)对破骨细胞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高浓度组31.25 μg/mL对破骨细胞的活性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5),且呈现出较为良好的浓度依赖性。结论:黔产薏苡仁油对破骨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提取玫瑰果籽油。将玫瑰果籽油酸法甲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玫瑰果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玫瑰果籽油得率为11. 61%。玫瑰果籽油脂肪酸含量为71. 27%,其中包括棕榈酸(6. 74%)、硬脂酸(3. 11%)、二十八烷酸(1. 90%)、二十六烷酸(1. 80%)、花生酸(1. 16%)等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27. 19%)、亚麻酸(26. 52%)、2-羟基-9,12,15-十八碳三烯酸(0. 81%)、顺式-13-二十碳烯酸(0. 65%)、油酸(0. 15%)等不饱和脂肪酸。玫瑰果籽油中还检测到菜油甾醇(6. 68%)、γ-生育酚(1. 44%)和γ-谷甾醇(20. 61%)。  相似文献   

5.
张莲  廖君  邹峥嵘 《中国油脂》2019,44(11):144-147
将素心蜡梅种子的种皮和种仁分开,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油脂含量,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得到素心蜡梅种皮油和种仁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素心蜡梅种皮油和种仁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素心蜡梅种皮油脂含量为12.14%,种仁油脂含量为32.51%;从种皮油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14种被定性鉴定,以十八碳二烯酸(57.70%)和棕榈酸(21.78%)的含量最高;从种仁油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13种被定性鉴定,以十八碳二烯酸(56.76%)和棕榈酸(17.03%)的含量最高;从种皮油和种仁油分别鉴定出18种和19种不皂化物,其主要成分均为二十三烷和二十烷。素心蜡梅种子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丽娟  李婷 《食品科技》2012,(5):285-287,291
对广西玉林地区八角茴香中的脂肪油进行提取,同时分离和鉴定其组分和含量。用索氏提取法对脂肪油进行提取,采用不同甲酯化法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研究八角茴香中脂肪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作用。主要组分为十六碳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等。采用不同酯化法得到的脂肪酸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仅有较小差异,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测得八角茴香中脂肪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食品添加剂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定性表征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和甘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主要含有5种脂肪酸,即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烯酸(油酸)、十八烷酸(硬脂酸)、二十二烷酸(山嵛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樱桃籽油的微波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进行GC-MS分析,以期优化樱桃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樱桃籽油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氢氧化钾-甲醇法对樱桃籽油进行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樱桃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结果:樱桃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7min,料液比1∶15(g/m L),微波功率600W。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樱桃籽油的提取得率为4.58%。GC-MS共分离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十九烷酸、反-十八碳酸和十八碳二烯酸,其中棕榈酸、亚油酸、反-十八碳酸的含量分别为19.33%、30.48%、42.45%,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含量为77.87%。结论:樱桃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7min,料液比1∶15(g/m L),微波功率600W。GC-MS共分离出6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含量为77.87%。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生菜仔油,在一定功率和频率的超声波作用下考察了不同提取温度、物料比、提取时间对生菜籽油出油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40℃,物料比为1:6(g/mL),提取时间为35min,提取率是17.86%。用氢氧化钾-甲醇法酯化后,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出主要脂肪酸,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菜仔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85.7%),十六烷酸(7.63%),十八碳烷酸(2.82%),二十碳烷酸(1.06)等。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景洪市基诺乡天然林中的云南肉豆蔻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表型性状、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居群内22株树的种长为34.73~45.89 mm,种宽为20.36~26.54 mm,单粒重为7.67~16.86 g,种仁含油率为6.37%~15.83%;通过GC及GC-MS分析,种仁油中共检测到14种常见脂肪酸,即十二烷酸(C12∶?0)、十三烷酸(C13∶?0)、十四烷酸(C14∶?0)、十五烷酸(C15∶?0)、十六碳烯酸(C16∶?1)、十六烷酸(C16∶?0)、十七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十八碳烯酸(C18∶?1)、十八烷酸(C18∶?0)、二十碳烯酸(C20∶?1)、二十烷酸(C20∶?0)、二十二烷酸(C22∶?0)、二十四烷酸(C24∶?0),其中十八碳烯酸发现位置异构现象,即C18∶?1(9)和C18∶?1(11)。十四烷酸相对含量为53.58%~62.52%,均值为58.73%,是含量最高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朱莉  罗士数  张海德  李远颂 《食品科学》2010,31(24):151-154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MPa、CO2 流量20L/h,槟榔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7.81%。结论:槟榔籽油中主要含棕榈酸(9.10%)、亚油酸(15.46%)和油酸(11.26%)。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技术提取槟榔籽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所提取槟榔籽油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对槟榔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恒温模式、提取时间22min、温度65℃、液料比11:1(mL/g)条件下,槟榔籽油的提取率可达14.29%。槟榔籽油脂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豆蔻酸33.50%、油酸20.40%、亚油酸19.19%、棕榈酸15.82%、月桂酸9.51%、硬脂酸1.59%。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产槟榔为实材,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方法提取槟榔子中的精油,并借助气质联用仪分析槟榔精油成分,从气质分析所得总离子流色谱图中共分离出105个峰,利用随机GC-MSSolution工作站美国国家标准谱图库(NIST-MS,2005)自动检索各组分质谱数据,共检出87种化合物并且确定了其化合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提取所得精油以醇、酸、烷烃类为主,其中醇类相对含量为49.79%,酸类相对含量为17.76%,烃类相对含量8.31%。功能性成分如甾醇、维生素E、反式角鲨烯所占比例较高,为研究槟榔油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GC-MS方法鉴定出槟榔油中各成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油酸,相对含量分别为26.84%、26.91%,占总脂肪酸含量的一半以上。并对槟榔油、椰子油、猪油分别进行常规和微波加热处理,探讨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及微波对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的酸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而过氧化值随加热时间呈曲折升高趋势,槟榔油、椰子油在加热条件下与猪油相比其酸值、过氧化值变化趋势相对较小,可能是本身含有的抗氧化物质,阻止了脂质过氧化物的链式反应。  相似文献   

15.
The occurrence of aflatoxins in market betel nut samples was studied. It was observed that several betel nut samples were infested with aflatoxin-producing fungus, Aspergillus flavus. Out of 32 sample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places, 12 were positive for aflatoxin. Aflatoxin B1 was detected in all the positive samples. Other aflatoxins were also detected in some samples. Boric acid, propionic acid and potassium metabisulphite were used for the control of aflatoxin B1 on betel nuts. Propionic acid was most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aflatoxin production on betel nut after intervals of 2 (62%) and 4 (85%) weeks.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of aflatoxin could safeguard the users from the health hazards of aflatoxins.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槟榔果仁油理化性质和存贮稳定性,依据中国食用油标准探讨其理化指标,并通过测定过氧化值变化探讨光照、温度、氧气和抗氧化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果仁油提纯前后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提纯后槟榔果仁油碘值、水分含量等符合中国国标要求;利用超临界CO2提取的槟榔油提纯后折光指数为1.468 0,碘价为198gI2/100g,皂化价为194.3mgKOH/g,酸价为0.89mgKOH/g,过氧化值为0.50meq/kg,各项指标均符合食用油脂理化性质要求,油脂碘价与折光指数较高。光照、高温都对槟榔油的过氧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温度影响显著;同一时间和温度,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过氧化速度越快;试验表明常用的抗氧化剂能防止油脂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其中TBHQ抗氧化效果最好,PG、BHT次之,BHA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阚金涛  袁雷  钟政昌 《食品与机械》2020,(1):210-215,236
以西藏光核桃为原料,采用水剂法提取结合酶法破乳技术分离其中的油脂和蛋白质,优化了光核桃仁油脂与蛋白质水剂法同步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分析了油脂的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西藏光核桃仁油与蛋白质同步提取最优工艺为物料粒径150目、液料比8:1 (mL/g)、pH 10、浸提温度50℃、提取时间5h、搅拌速度80r/min,该工艺条件下核桃仁油提取率为(67.79±2.97)%,蛋白质提取率为(78.13±1.53)%。光核桃仁油脂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并检测出12种脂肪酸组分,主要由顺式油酸(57.32%)、亚油酸(31.65%)、棕榈酸(6.49%)和硬脂酸(2.29%)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2种;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百分含量为89.4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为31.76%,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为57.67%。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4种典型的木本油料沙漠果、碧根果、甜杏仁和巴旦木为原料,测定了4种木本油料种仁的粗脂肪含量、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以及4种油脂的脂肪酸和甘三酯组成。结果表明:4种油料种仁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较高,为40. 67%~69. 29%;巴旦木油、碧根果油和甜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90%以上,沙漠果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3. 85%; 4种油脂的脂肪酸均以油酸为主(48. 04%~80. 16%);巴旦木油、碧根果油和甜杏仁油以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为主,含量为69. 88%~75. 50%,沙漠果油以二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为主,含量为48. 50%; 4种油脂甘三酯均以OOO最多,碳原子当量中均以ECN48最高。  相似文献   

19.
李羽翡 《中国酿造》2014,(5):150-152
对甘肃产亚麻籽油与其它6种小品种食用油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4.1%),其次是油酸(平均值为24.25%);紫苏油、牡丹籽油、松子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中松子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紫苏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南瓜籽油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平均含量0.106%,御米油二十碳五烯酸(EPA)平均含量0.242%。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构成甘肃地产亚麻籽油的特征脂肪酸。甘肃产亚麻籽油的ω-3系脂肪酸与ω-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是1.6∶0.4,仅次于紫苏油,是健康饮食的高品质油脂。  相似文献   

20.
香榧籽油的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香榧为我国特产的名贵干果,试验对其籽油的脂肪酸及不皂化物采用GC/MS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确定香榧籽油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与油酸为主,质量分数分别为39.60%与35.40%,其次为棕榈酸(10.24%)。一种特殊脂肪酸,金松酸(顺5,11,14-二十碳三烯酸),质量分数达8.65%。另外,香榧籽油的不皂化物组成以β-谷甾醇和β-生育酚为主,含量分别为1.10 mg/g和0.51 mg/g。本研究为香榧籽油作为高档功能性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