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猕猴桃籽油为芯材,玉米肽为壁材,吐温-20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配比1∶2(质量比),固形物浓度(质量分数) 15%,喷雾干燥温度160℃,高速乳化剪切转速6 00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4. 06%。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理化性质、电镜、红外光谱分析和稳定性研究,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紫苏油粉末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脱皮、低温压榨紫苏油为芯材,利用乳化和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紫苏油粉末.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糖糊精的比例1:1.2,乳化温度70 ℃,固形物含量25%,芯材壁材比40:100;均质压力50 MPa,均质2次;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68 ℃,出风温度85℃.该条件下制备的紫苏油粉末微胶囊化效率达95%,表面油含量为1%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水溶性大豆多糖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壁材质量浓度、芯材壁材比、乳化剂含量、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对番茄红素微胶囊效率的影响作用,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对产品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壁材质量浓度0.28g/mL、芯材壁材比1:7、乳化剂质量分数2%、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160℃、出风口温度88℃,所得微胶囊效率为91.8%,此番茄红素微胶囊产品膜结构致密完整。水溶性大豆多糖为壁材喷雾干燥法对番茄红素红素进行微胶囊包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怀远石榴籽油为芯材、麦芽糊精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复合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石榴籽油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壁材的质量分数10%,麦芽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配比1∶2(质量比),乳化剂大豆卵磷脂的添加量2.0%,芯材与壁材的配比1∶1.5(质量比),喷雾干燥机进风温度185℃,出风温度75℃,进料速度25 m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81.9%。微胶囊化后的石榴籽油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鱼油微粉的制备工艺以及初探其稳定性,本文以鱼粉加工副产物富集所得鱼油为原料,筛选复合壁材,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粉的工艺条件,考察芯壁比、固形物浓度、乳化温度、进风温度、喷雾压力、进料流量等因素对鱼油微胶囊效果的影响,并测定鱼油微粉的微观结构、溶解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壁材选择阿拉伯胶/β-环糊精/玉米糖浆(质量比2:1:6)效果较好,微粉制备的最适工艺参数为:芯壁比32%、固形物浓度25%、乳化温度52 ℃、进风温度206 ℃、喷雾压力35 MPa、进料流量300 mL/h,此条件下制得的鱼油微粉包埋率达92.66%。微粉颗粒表面光滑,无破裂或孔洞,且水溶性好。鱼油微粉的贮藏稳定性显著高于未微胶囊化的鱼油(P<0.05),且添加抗氧化剂的微胶囊鱼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葡萄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以葡萄籽油为芯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为壁材,在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以喷雾干燥法得到微胶囊产品并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重量比为3∶1,乳化剂浓度为10%,芯壁比为1∶2,温度为45℃,均质速度为12000r/min,乳化时间为12 min时制备得到稳定的葡萄籽油乳液,在进风温度180℃、出口温度80℃、进料速率5mL/min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葡萄籽油微胶囊,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达到72.56%,60℃条件下贮藏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贮存性能和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备出在对虾配合饲料里能被对虾利用的微胶囊蛋氨酸,选用明胶和海藻酸钠作微胶囊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晶体蛋氨酸微胶囊的工艺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微胶囊的最佳配方和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晶体蛋氨酸微胶囊的优化配方:壁材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和明胶质量分数1%、芯材为蛋氨酸质量分数15%、进料温度65℃;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95℃、出风温度80℃、进料速度45 mL/min,在此条件下,晶体蛋氨酸微胶囊包埋率为89.6%,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微胶囊表面光滑圆整无小孔,形状规则,无粘连现象。  相似文献   

8.
邓红  李宁  曹立强 《中国油脂》2014,39(3):33-36
研究了不同壁材及壁材配比、固形物含量和芯材载量对文冠果种仁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文冠果种仁油微胶囊产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文冠果种仁油的微胶囊化最佳配方为:壁材为明胶+蔗糖,二者质量比1∶5,固形物含量20%,芯材载量35%;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5℃,出风温度80℃,进料流量650 mL/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文冠果种仁油微胶囊产品感官品质较好,在保持低水分含量(仅为2.49%)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溶解度和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杞油为芯材、亚麻籽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壁材与芯材的比例为(m:m)2:3;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70℃,雾化器转速24000r/min,进料速度为46.21m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枸杞油的微胶囊化效率为93.29%,含油率为45.62%。  相似文献   

10.
以柚子籽油为芯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壁材间质量比1∶0.5、壁材质量分数30%、芯壁比1∶1、乳化剂1.5%、进口温度170℃。由此得到柚子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9±2.1)%,包埋效果良好。同时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基本性质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特性和稳定性,基本满足一般食品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1.
椰子油粉末油脂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温压榨椰子油为芯材,采用乳化与喷雾干燥相结合方法制备椰子油粉末油脂。通过单因素试验并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乳化剂单甘油酯与蔗糖酯质量比为1∶4、乳化剂与芯材比为3.0%、壁材明胶与多孔淀粉比为1∶6、乳化温度为60℃、固形物浓度为20%,均质压力为40 MPa、进风口温度为195℃、进料速度为20 ml/min,在该条件下,制备产品含油率为48%、表面含油率为1.81%、包埋率为96%。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以游离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油预处理工艺条件,即料水质量比1︰6、p H 3.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 h;以游离油和水解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即在碱性蛋白酶最适条件下(pH 8.5,温度55℃),以3%(酶/籽,干基计)的添加量,酶解5 h。结果表明,游离油提取率可达86.21%,且乳化层较少。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取250 g进行破乳研究,最终确定了冷冻解冻的破乳方法。结果表明,牡丹籽总清油提取率可达91.23%,所制备的牡丹籽油,色泽淡黄,气味清香。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胚芽油为芯材,CMC和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单甘酯与蔗糖酯为乳化剂,对喷雾干燥法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制备玉米胚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1:4)添加量为2%,CMC与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比例为1:5,复合壁材添加量为22%,芯材添加量为18%,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微波辅助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双酶酶解棉籽粕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碱性蛋白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500 W,酶加量5%(以底物质量计),酶解时间15 min;风味蛋白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600W,酶加量5%(以底物质量计),酶解时间15 min.参照单因素优化条件,对棉籽粕进行连续酶解,酶解液多肽含量为13.32 mg/mL.棉籽粕经过微波连续双酶酶解后,吸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性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工艺,评价了微胶囊产品的质量,并预测了其保质期.研究结果表明:(1)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阿拉伯胶为壁材,麦芽糊精为壁材填充物;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温度为80℃;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1:5;油/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4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36%.(2)喷雾干燥法制取的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为乳白色粉末,密度0.7312 g/cm~3,含水量2.76%,溶解度94.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颗粒较圆整,基本接近球形,平均颗粒直径(3.6±0.75)μm.(3)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经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其贮藏稳定性要明显优于未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以及添加了抗氧化荆VE的山葡萄籽油制品.  相似文献   

16.
以猪骨汤中的脂肪为芯材,麦芽糊精、乳清粉、卡拉胶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骨汤粉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单纯形重心设计试验确定复合壁材之间的比例,即麦芽糊精:乳清粉:卡拉胶为55:35:10(m/m);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制备微胶囊骨汤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乳化温度55℃、乳化时间16min、壁材添加量25%、芯材添加量17%;制得的微胶囊骨汤粉为乳白色粉末,密度0.55g/cm3,含水量2.26%,溶解度92%。  相似文献   

17.
以加工罗非鱼片废弃的下脚料蛋白和碱性蛋白酶为原料,以水解度为指标,考察温度、底物质量浓度、酶用量及pH等因素对碱性蛋白酶酶解罗非鱼下脚料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得到碱性蛋白酶水解罗非鱼下脚料蛋白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底物质量浓度20g/L、酶用量为0.067g/L、pH9.50、反应时间180min,此时水解度为22.00%。同时得到50℃条件下酶失活常数Kd为37.9min-1,反应速率常数K2为244.2min-1、米氏常数KM为29.27g/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28.41g/(min·L);并建立了相应的水解动力学模型。验证实验表明:建立的水解动力学模型与实际水解过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先由食用葵花籽油和甲醇在碱性催化剂条件下酯交换反应制得脂肪酸甲酯,然后脂肪酸甲酯与蔗糖通过水溶剂法,以逆相转移催化剂DMAP催化制备蔗糖脂肪酸酯.通过对酯糖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考察,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酯糖摩尔比2.5∶1,催化剂用量4%,反应温度 85℃,反应时间7h.在最佳合成条件下,葵花籽油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高达65.32%,所得产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为6.5 g/L,表面张力为27.41 mN/m,乳化力为79 s,浊点指数为7.2 mL,HLB值为10.1,碘值(Ⅰ)为126.9 g/100 g.  相似文献   

19.
蒋毅  严成  刘雪婷  付秀珍  黄欢  范国刚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6):150-155,162
利用魔芋胶和阿拉伯胶作复配壁材;用橄榄油作微胶囊芯材;应用乳液聚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橄榄油微胶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以微胶囊包埋率、产率和芯材载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模糊变换,建立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优化橄榄油微胶囊包埋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橄榄油微胶囊最佳工艺参数为:壁材中魔芋胶含量74%、阿拉伯胶含量26%、乳化温度40℃、壁芯比5.7: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橄榄油微胶囊包埋率为64.8%,载量为13.3%,产率为94.0%。橄榄油微胶囊在电镜下呈颗粒均匀、较为饱满的近似球形,粒径0.2~0.3 μm。橄榄油微胶囊化可提高其利用率和储存稳定性,同时可扩大橄榄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