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残余热应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聚合物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残余热应力的形成、测定方法和各种分析方法。阐述了残余就地界面粘结强度以及复合材料韧性和强度的影响。最后对界面残余应力的控制方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结晶型和非结晶型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表明界面相互作用力的强弱决定着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通过控制界面层结构来调整界面性能,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要,是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目的之一。指出由于界面相的复杂性,有关界面理论和界面优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基体和增强材料界面的粘结性能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如何测量复合材料界面的粘结强度是界面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侧重回顾了目前使用的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测试方法,如微脱粘、单纤维复合材料断裂、单纤维拔出和压出法,并对相关的计算理论进行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相关特征和直升机常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种类特性.描述了直升机结构特点以及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直升机上的具体应用部位和应用现状,并对实际应用部位的结构特点、选材情况和其在直升机上的作用用途等进行了论述,同时对直升机用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  相似文献   

5.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一系列特点,已经成为航空航天及军工等高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随着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的快速发展,其制造技术也在向先进性和多维度方向发展,制造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复合材料的应用。总结了模压成型、模塑成型、热压罐成型、缠绕成型、自动丝束铺放成型、拉挤成型、增材制造技术等七种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对成型工艺流程、优缺点、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并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非连续长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纤维长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非连续长纤维的增强与增韧机理和控制纤维长度对加工设备与模具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单向纤维增强SiC基复合材料界面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先驱体浸流法制备了3种不同纤维增强的SiC基复合材料,观察,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界面成分以及相应的材料性能。研究发现:在制备过程中Si和O会逐渐从基体扩散到纤维中,并导致纤维劣的化,M40JB碳纤维受损最严重,所制备材料性能最差;采用Hi-Nicalon纤维增强的SiC基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性能,单向板弯曲强度达到703.6MPa,断裂韧性达到23.1MPa.m^1/2。  相似文献   

8.
方立高  夏春  李建萍 《当代化工》2014,(12):2483-2485
利用搅拌摩擦焊实现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焊接,获得了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并分析了接头形成和断裂机制。结果表明,由于搅拌摩擦焊过程中搅拌针的摩擦剪切及对塑化材料的挤压作用,使树脂基体发生塑化并带动碳纤维迁移形成焊接接头,在搅拌头旋转速度950 r/min,焊接速度38 mm/min时,接头拉伸强度可以达到52.43 MPa,接近母材强度的51%,焊接接头的断裂机制主要为基体剪切断裂和纤维-基体界面脱粘。  相似文献   

9.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本文较系统的综述了国内外增强树脂用玻璃纤维、碳纤维及芳纶纤维表面处理的方法,对各种改性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了其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特别是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结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晶行为,介绍了FRPP复合材料不同晶型的界面横晶结构(α和β横晶)的形成机理,并阐述了影响界面横晶形成和生长的因素,最后讨论了界面横晶对FR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取“8字”型试件进行单根粗纤维拉拔试验,通过混合正交试验研究了纤维类型、纤维直径、纤维埋置长度及砂浆基体水胶比对纤维-砂浆界面黏结强度显著性优先次序,以及纤维与砂浆间最佳组合的影响。同时得到了纤维最大拔出荷载及荷载-滑移曲线,系统分析了纤维与水泥砂浆的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直径为0.6 mm、埋置长度为20 mm的聚丙烯粗纤维,水胶比为0.51的砂浆基体的界面黏结强度最大,其中平均黏结强度为7.71 MPa,等效黏结强度达到13.25 MPa。直径为0.6 mm、埋置长度为10 mm的聚乙烯醇(PVA)纤维,水胶比为0.41的砂浆基体的界面黏结强度次之。四种因素对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优先次序为纤维种类、纤维直径、砂浆水胶比、纤维埋置长度,其中纤维种类对界面平均黏结强度的影响较为显著,纤维直径对界面等效黏结强度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木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木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用的几种改善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才红  韦春 《塑料科技》2003,23(4):34-38
介绍了剑麻纤维(SF)的组成结构及其特点,并对SF在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指出了开发这种复合材料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取具有脱粘界面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征体积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剪滞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摩擦力概念,并考虑横向泊松效应及基体径向力作用的影响,得到了纤维、基体的轴向应力及界面剪应力沿纤维方向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本文所用的改进剪滞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各相介质沿纤维方向的应力分布特征,特别是较清晰地描述了脱粘界面的应力渐变以及界面粘结与脱粘临界处出现的界面剪应力跳跃现象,取得了与有限元解较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多种纤维增强塑料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长纤增强热塑性塑料、玻纤增强塑料筋、纤维增强聚氨酯塑料在建筑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发现纤维增强塑料技术可有效提高室内设计以及建筑的创新性,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关国英  赵文杰 《硅酸盐通报》2017,36(10):3342-3346
综述了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FRCC)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FRCC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能,详细介绍了超高性能FRCC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FRCC的纤维间距、复合材料以及多重裂缝等理论的研究情况以及FRCC工程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FRCC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增强树脂用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对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杨俊  蔡力锋  林志勇 《塑料》2004,33(1):5-8
综述了国内外增强树脂用玻璃纤维表面处理的方法,包括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含过氧化物基团的偶联剂以及和其它助剂联用处理,在玻璃纤维的表面接枝上含某种基团的小分子或大分子以及其它处理方法。通过对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提高了玻璃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粘接力,获得良好的界面层,达到对界面的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Radio frequency glow discharge oxygen plasma was used to modify the surfaces of PAN-based and mesophase pitch-based carbon fibers. Surface chemical changes to the fibers were monitor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by fiber wetting studies evaluated in terms of dispersive-polar components of surface energy and acid-base contribution to the work of adhesion. Physical changes to these fibers were monitor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tress transferability of these fibers was evaluated by the embedded single fiber test i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thacrylonitrile) and poly(vinyl chloride) as these matrices offered varying degrees of dispersive-polar and acid-base character.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critical aspect ratios were compared to the theoretical work of adhesion determined by dispersive-polar interactions and with the Lewis acid-base nature of the matrices.  相似文献   

20.
石建平  王明 《合成纤维》2019,48(11):49-52
采用剥离测试方法来表征制得的玻璃纤维增强建筑用聚乙烯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强度,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接触角、微观组织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浸润剂处理可以使玻璃表面生成新基团;浸润剂能够提高玻璃表面接触角,从而更易与树脂形成浸润状态,由此改善玻璃和树脂的界面结合状态,实现界面黏结特性的显著优化。在剥离测试中发现经浸润剂处理后,玻璃可以和树脂之间形成更强的界面结合作用;树脂从玻璃表面发生剥离之后,形成了光滑的玻璃片,同时还有部分纵横交错的划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