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微藻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法对裂殖壶藻的热解特性进行分析,升温速率分别为5、10、20、30、40、50℃/min。结果表明:微藻主要失重温度是158~519℃;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主要热解区间的初始温度和最大峰值温度都向高温方向移动,热滞后现象加重。利用等转化率法中的FWO法和Kissinger法求得平均活化能为46.8915 k J/mol。采用主曲线法来确定热解过程的最可几机理函数,热解过程不能由单一的动力学方程描述,这是由于不同升温速率下,热解反应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成型燃料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帅  杨树斌  甘云华  黄开泉  杨泽亮 《节能技术》2010,28(3):199-201,205
利用NETZSCH STA409PC型热重-差热分析仪对生物质成型燃料在以10℃/min、20℃/min及30℃/min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热重分析。对TG-T、DTG-T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成型燃料热解过程分为干燥、热解预热、热解与炭化4个阶段,热解过程随着升温速率升高出现热滞后现象。对剧烈失重区间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求解出此温度区间的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使用热重分析仪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10、20、30、40℃/min的条件下,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热重试验,对其热解特性及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热解过程大致可分为失水、热解、炭化3个阶段;微商热重(DTG)曲线出现肩峰现象;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热重(TG)曲线向高温区偏移,热解初始和终止温度略有上升,DTG曲线峰值逐渐增大。通过Coats-Redfern法与F-W-O法对比,确定最佳的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级数n=2/3,分别计算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反应活化能(E)与指前因子(A),并研究热解过程中的动力学补偿效应,在该实验条件下建立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海藻热解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江蓠、麒麟菜和马尾藻三种海藻为研究对象,进行热解特性研究.在升温速率分别为10℃/min、20℃/min和30℃/min, 反应终温为700℃的条件下,分别对热失重曲线和失重速率曲线进行分析,考察升温速率、反应温度等对海藻热解过程的影响,建立海藻热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出江蓠、麒麟菜和马尾藻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56.1 kJ·mol-1、75.0 kJ·mol-1和119.6 kJ·mol-1.  相似文献   

5.
在N_2的气氛下,以10℃/min、20℃/min、30℃/min、40℃/min和50℃/min的升温速率分别对黑液木质素焦进行热重实验,研究升温速率对其热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液木质素焦的热解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80~380℃、380~570℃以及570~800℃;TG和DTG曲线随着升温速率增大逐渐向高温侧偏移,高升温速率不利于热解反应进行;采用Coats-Redfern法、Ozawa法和Kissinger法求得活化能分别为93~251 kJ/mol、111~122 kJ/mol和110~134 kJ/mol。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泥耦合锯末共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城市污水污泥与锯末共热解的工业应用,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污泥耦合锯末共热解过程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揭示了锯末添加比例、升温速率对污泥热解特性的影响,并基于Coats-Redfern法,结合20种常见固体热解机理函数确定了污泥耦合锯末共热解过程最优热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锯末相比污泥具有更低的表观活化能,最大失重速率是污泥的4倍;锯末的添加使得热重分析(TG)曲线向下偏移,最大失重速率明显增大,挥发份析出特性变强;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固态残渣增加,最大失重速率减小,不利于热解反应的进行;按7∶3比例混合的污泥锯末耦合热解微分热重分析(DTG)曲线峰前(230~350℃)表观活化能为38.81 k J/mol,最优动力学模型为D_5-3D扩散模型;峰后(350~500℃)表观活化能为29.93 k J/mol,最优动力学模型为C~2-化学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典型生物质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北方地区4种典型生物质玉米秆、棉花杆、杨树枝和苹果树枝做了热解与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实验采用了3种升温速率:20℃/min、40,℃/min和60,℃/min,加热终止温度900,℃.研究发现,生物质热解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失水阶段、过渡阶段、快速热解阶段、炭化阶段;玉米杆热解DTG曲线存在肩状峰现象;升温速率增加,生物质热解4个阶段的起始温度以及终止温度向高温侧移动,相对应的峰值温度升高,主要热解反应阶段温度区间变宽.建立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生物质的活化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废弃柞木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5,15,25℃/min)下的热解失重实验以及TG和DTG曲线分析,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和一级反应模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脱水干燥的废弃柞木段热解过程主要分为过渡、挥发分析出和碳化3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DTG曲线有向高温侧移动的趋势,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最大热解速率所对应的温度在360~380℃;采用DAEM得到的主热解阶段活化能为210~260 k J/mol,一级反应模型得到的主热解阶段活化能约为62 k J/mol,两种模型都能够较好地描述废弃柞木段主热解阶段,而DAEM模型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9.
设计搭建了能实现快速升温功能的大尺寸热重分析(macro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macro-TGA)实验台,对大尺寸松木样品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该实验台可以对大尺寸样品(1~40 mm)热解过程的质量、温度信号进行在线测量,有快速升温和匀速升温两种工作模式,其中快速升温模式瞬时升温速率可达2 500℃/min,匀速升温模式升温速率可设定为1~40℃/min.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升温模式下热解目标温度为700℃时,5 mm样品热解反应达到80%转化率用时小于2 min,远小于20℃/min匀速升温工况时的9 min.对于尺寸小于10 mm的样品,其热解过程由反应动力学控制,对于尺寸大于20 mm的样品,热解由样品内部的传热控制.采用单组分一步全阶段一阶反应模型对5 mm样品的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随着目标温度的上升,样品热解活化能下降,反应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0.
升温速率对煤热解特性影响的TG/DTG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重法对我国四种典型动力用煤在不同升温速率(20℃/min、35℃/min、50℃/min、75℃/min、100℃/min)下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由各工况热重曲线得到热解特征参数,利用微分法与积分法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各煤样的动力学参数以及机理函数.分析比较了不同煤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中温段热解反应最剧烈,活化能也最大;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各煤样平均活化能增加.  相似文献   

11.
由于影响吸收式制冷机的因素很多,针对吸收式制冷机性能评价的复杂性,运用COP分析法、Yong分析法、热经济学分析法对吸收式制冷机性能进行评价,得到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COP分析法是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系统进行衡算,Yong分析法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结合的产物,热经济分析法是经济优化技术与Yong分析法的结合.分析了它们在吸收式制冷机性能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结构抗震动力分析中,通常利用等效一致粘弹性边界代替粘弹性边界来模拟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效应,但一般将散射波源至整层人工边界中心的距离作为一个常数代入对应参数的理论公式中,导致计算的动力响应会有一定的偏差。为此,提出利用分块法对等效一致粘弹性边界进行修正,即将边界分成一定的块数分别计算散射波源至每一块人工边界中心的距离,以减弱偏差的影响。以某重力坝为例,利用此方法分别计算了分块数取1、5、10、15时对应的关键点位移应变及加速度时程变化,验证了分块法对等效一致粘弹性边界修正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云南省再生水综合发展各影响因素对再生水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首先利用物元分析法计算经AHP法和熵权法综合赋权的再生水综合发展指标体系的综合关联度,其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依次变化时的综合关联度数值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灰色关联度,最后对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进行分级和排序,并确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经济指标和经济影响指标是云南省再生水综合发展的第1梯队影响因素;二级指标中的GDP、工业总产值、系统综合净效益及边际效益是云南省再生水综合发展的第1梯队影响因素,新增自来水供水量和废污水排放量是第2梯队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两种大开孔补强计算方法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对比,并通过分析实际工程算例的方式展示了两种方法在具体工程应用中的异同;最后给出了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李晓山 《节能》2012,31(4):34-37
建筑能耗分析是建筑节能和建筑能效管理的基础。在分析常用建筑能耗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比了计算机模拟法、度日法、温频法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一些改进措施,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为建筑能耗计算及节能措施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多缸四行程发动机气门调正顺序分析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宝灿 《内燃机》2001,(6):17-19
首次用配气相模型论证了四行程发动机均可采用“二次调法”调正气门间隙,亦设计了线段分析法的分析步骤,证明了该分析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简捷准确的分析效果,规范了1~10缸发动机气门调正顺序。  相似文献   

17.
Here, the homotopy analysis method (HAM), one of the newest analytical methods which is powerful and easy-to-use, is applied to solve heat transfer problems with high nonlinearity order. Also,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erturbation and numerical Runge–Kutta methods and homotopy perturbation method (HPM). Here, homotopy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an unsteady nonlinear convective–radiative equation containing two small parameters of ?1 and ?2. The homotopy analysis method contains the auxiliary parameter , which provides us with a simple way to adjust and control the convergence region of solution series.  相似文献   

18.
从承压设备生产、使用过程及材料、应力、环境等方面阐述了承压设备失效分析的思路,讨论了原始数据获取、材料性能分析、断口分析、环境分析、应力分析、无损检测等失效分析方法对目前失效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失效分析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是失效分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Buildings are energy gluttons. Improving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envelopes will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building envelope systems reducing energy losses is a critical research frontier.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simple but reliable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envelop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in the conceptual stage. An improved grey relational proj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select the optimum building envelope alternative. A combination weighting method combining the su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 and the o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s of the factors and sub-factors. The relative projection values of the alternative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optimum alternative is obtained. An example is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method. Finall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and it has potential as a powerful tool in building envelop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for building owners, manufacturers, designers, and evaluators.  相似文献   

20.
汉江上游石泉和安康水文站径流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周期性、趋势性及持续性揭示了汉江上游石泉和安康水文站的径流规律.采用谱分析法对径流序列进行周期性分析得出了周期变化规律,应用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分析径流序列的演变趋势性获取了两站径流序列递减趋势,用R/S分析法计算了H指数两站径流序列均具持续性状态.分析结果将为汉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