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基于SDH技术,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并提供统一的网管。它具有SDH、ATM以及以太网/IP处理功能,其功能块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将多业务汇聚并高效适配的方式可以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传送。近年来,不断增长的IP数据、话音、图像等多种业务传送需求促进了传输骨干网的大规模建设,基于SDH技术的MSTP所具有的多业务综合接入和传送的特点使其能够在城域网灵活、廉价地提供多种业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不断增长的IP数据、语音和图像等多种业务传送需求促进了传输骨干网的大规模建设。基于SDH技术的MSTP所具有的多业务综合接入和传送的特点使其能够在城域网灵活、廉价地提供多种业务。如何维护这种同时包含数据接口(主要为以太网口)和传统的PDH,SDH端口的新型传输设备——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正日益成为广大传输人员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UT斯达康公司的NetRing系列产品,涵盖了从155 Mbik/s至10 Gbit/s,属于第二代MSTF技术,它基于SDH技术并充分融合了IP和ATM技术,产品定位于城域网多业务的综合传输,可于现网上的SDH设备在光业务接口和电业务接口上实现互通,充分保护已有的投资。同时.NetRing系列产品提供独家拥有的DCC教据通道穿通功能。解决了异厂家设备组网下的设备网络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电信技术》2006,(2):38-38
北京华环公司“城网直通车”SDH/MSTP多业务接入设备顺利通过了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基于GFP的MSTP互联互通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华环公司SDH/MSTP多业务接入设备“城网直通车”H9MO—LM系列完全能够和华为等国内外主流SDH/MSTP设备实现基于GFP的以太网业务互联互通。该测试的顺利通过进一步证明了华环公司的MSTP多业务处理能力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MSTP的业务应用与引入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雄燕  左鹏 《通信世界》2005,(34):43-43,49
MSTP设备是对传统SDH设备的继承和发展,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SDH网络资源.借鉴SDH传输系统多年的网络运维和管理经验,完全兼容目前大量应用的TDM业务,还可以实现以太网。ATM等多种业务的综合传送和接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MSTP是市场驱动的产物,多种技术和标准集成的结果,国际上并没有关于MSTP技术的专门标准,就连其名称也有不同的叫法,如MSPP,NG-SDH等。不过我国非常重视MSTP的标准化,2002年我国发布了关于MSTP的首个行业标准“YD/T1238-2002;  相似文献   

6.
MSTP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如何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实现MSTP功能,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城域网传输技术中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无疑是比较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并且相当成熟的技术方案。对于纯粹的分组传输方案来说.即便是那些具有增强的服务质量保障能力的技术如RPR(弹性分组环),在对TDM业务的传输上仍然难以满足运营商的需求。因此,融合了TDM传输、分组处理能力的MSTP技术仍然是当前城域传输网建设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8.
杜尉军 《电子科技》2003,(23):44-46
介绍了城域网的重要性,并重点分析了城域网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城域网解决方案,包括其概念、结构功能、系统原理和特点,还对几种城域网技术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对城域网解决方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首先讨论了新一代城域网的建设及运营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从对数据业务的支持、网络层的智能、物理接口、网络拓扑和业务指配等各种应用层面研究了SDH多业务提供平台MSPP。最后介绍了大唐电信开发的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设备TranSmart系列产品及其组网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分析MSTP的技术要点来对其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王孝明 《现代通信》2003,(5):17-19,47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是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过渡的很好解决方案,引起各大运营商的高度关注。在2002年,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组织了上海电信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对MSTP/RPR(多业务传送平台/弹性分组环)城域传输网设备进行了测试,以验证MSTP技术在上海电信宽带接入网组网的可行性,并结合现有网络资源,对未来几年上海电信接入网的走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本文介绍了这次测试工作的主要内容,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2.
MSTP(Multj-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即多业务传输平台,它是一种城域传输网技术。将SDH传输技术、以太网、ATM、POS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以SDH技术为基础。将多种业务进行汇聚并进行有效适配,实现多业务的综合接入和传送,实现SDH从纯传送网转变为传送网和业务网一体化的多业务平台。从传输网络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城域传输网络仍以SDH设备为主。基于技术成熟性、可靠性和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以SDH为基础的MSTP技术在城域网应用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近年来数据、宽带等IP业务的迅猛增长。MSTP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上。以太网新业务的要求推动着MSTP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城域网领域随着企业和城市家庭用户对高宽带业务需求的增加,现有的城域网络资源的利用已达到了极限,无法广泛提供充足且高性价比的宽带资源,因此形成了“宽带瓶颈”,限制了城域领域的信息流通,阻碍了新应用的推广,光桥科技推出的一代解决方案将突破这个瓶颈,近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4.
MSTP(Multi-ServiceTransport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可以有机地融合传统的SDH、以太网、ATM、POS、RPR等多种技术,通过将多业务汇聚并高效适配的方式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传送。城域网以及大客户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投资大、业务种类多、竞争激烈且用户的发展难以预测的特性,MSTP所具有的多业务综合接入和传送的特性使其能够在城域网和大客户组网方面灵活、廉价地提供多种业务。1MSTP技术应用概况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10Gbit/s系统的MSTP主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端口(如GE接口)的接入、封装、映射和点到点传送,包括使用VC(…  相似文献   

15.
周蓉 《电信技术》2005,(7):29-32
随着M STP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基于SDH的M STP设备在城域网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M STP网络除了承载STM-1、E1等TDM业务,还要承载FE、GE等数据业务。传统的SDH通路组织规划方式不能有效地提高通路资源的利用率和网络的传送效率。为此,本文结合M STP网络的实际建设情况,介绍利用M S  相似文献   

16.
《电信网技术》2012,(5):26-26
全球网络、服务及设备测试领域的领导者思博伦通信日前宣布正式发布SpirentTestCenterOpenFlow,这将是业界第一种可同时提供协议仿真和高速以太网OpenFlow网络设备的流扩展能力及转发性能测试能力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能够必需的经验数据,用于确定OpenFlow网络设备和软件定义网络(SDN)应用是否能够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实现真正的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17.
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即多业务传输平台,是指基于传统的SDH技术实现在同一传输平台上同时支持TDM、ATM、以太网业务的接入、处理及传输,并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  相似文献   

18.
MSTP设备组网及应用中若干问题的考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春华 《电信技术》2003,(10):53-55
南北电信的拆分使得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在城域传输网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采用MSTP设备后,城域数据网和传输网在汇接/接入层面融为一体,数据业务的收敛和汇聚可以直接在传输设备上实现。1数据业务的接入方式通常,新兴运营商在城域网中设置1~2个骨干IP数据节点(路由器)和ATM数据节点(ATM交换机),利用MSTP设备接入数据和语音业务。用户的数据业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接入到骨干数据设备:一种是传统的SDH透传方式,主要用于2Mbit/s速率和N×64kbit/s速率的DDN/FR业务;另一种是利用MSTP设备中以太网或ATM的二层交换功能,以统…  相似文献   

19.
《现代有线传输》2005,(6):26-27
随着通信的发展,业务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多种业务的相互融合,接口类型越来越复杂,传统的SDH接口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而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有线传输》2005,(6):30-31
众所周知,传统的城域传送网主要是用于承载话音业务,以SDH设备构建。但如今面对数据业务快速增长的带宽需求,以及大量的容灾备份的业务需求,传统的SDH网络显得力不从心。虽然MSTP技术为SDH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一定的以太网业务传输能力,但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厂商的MSTP多业务平台只能对以太网业务提供共享带宽的传输,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存储业务的需求,就无能为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