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园林》2000,(8)
通派盆景是指江苏南通、如皋一带的盆景艺术流派,其地域范围以南通市、如皋市为中心,包括通州市石港镇、海门市四甲镇、如东县马塘镇和丰利镇等。通派盆景传统造型以“两弯半”见长(详见“两弯半”盆景造型结构图),其艺术特色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盆景的题名     
盆景制作完成后,根据其主题、题村和意境题名,能提高盆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扩大和延伸盆景本身所能达到的境界,甚至还能产生创作时未曾想到的艺术效果,有助于观赏者更好地欣赏盆景的意境美。盆景的题名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概括盆景的全部内容及其主题思想,还要引起观赏者的共鸣,真正领略到作品的意境、真趣和神韵。盆景的题名方法主要有: 一、直接以材料题名。如“石榴”、“六月雪”、“英德石”等,这样题名只能反映所用材料,对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画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它为中国盆景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已有描写盆景的诗词,以后又出现了《云林石谱》等专著,我国的盆景史与我国的诗画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盆景艺术十分讲究“画境”,也就是“构图”上的形式美、线条美,使其具有画一样美的效果。“这盆景真入画!”指的便是“画境”,它往往是给欣赏者的第一感觉。盆景艺术非常注重“意境”,也就是立意美,内在的含蓄美。它是经过严密的构思,把诗的思想感情融入到“画境”之中,从而使景观达到“形伸兼备”的效果。“画境”与“意境”的统一,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园林》2000,(11)
如皋市距南通市仅60公里,如皋盆景是通派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盆景商品化生产程度高,故如皋盆景亦是通派盆景主要的商品供应基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如皋盆景历史渊源久远,据考证有文字记载始于宋。宋代词人王观称赞如皋盆景为“奇容异色”、“盗天地之功”,可见造型艺术水平之精妙。如皋市人民公园现存北宋胡瑗古柏盆景三盆,足见盆景艺术开化之早。清·乾隆《如皋县志》载,明朝天启年间,县令李衷纯“相四境之  相似文献   

5.
艺菊盆景     
艺菊盆景,又叫艺术盆菊。它是1982年南通市确定菊花为市花后,该市盆景制作能手们运用高度集中概括的艺术手段,融山水盆景、树桩盆景和插花艺术创作技法于一体,经过精心的艺术创造、加工,集中表现大自然秋季景色的独特的盆景造型艺术新类别。艺菊盆景创作难度高,题材容量大,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其构思精巧,巧夺天工,长于表现诗的情趣、画的意境,将金秋的丰收喜悦、明媚的秋色山水和多彩的植物景观等生机盎然的野趣画卷,一一纳入盆盎,备受观众推崇青睐,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雕塑。因此,艺菊盆景是南通盆景艺苑内的一朵奇花异葩,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一、立意与艺术构思盆景艺术所表现的自然景物,不是简单地重现自然,而是采取“缩龙成寸”、“小中见大”、“咫尺  相似文献   

6.
在盆景造型中,常将树干扎成若干弯曲状态,显示树干苍劲、古拙奇特,追求一种曲折的美态。古人诗曰:“屈作回蟠势,蜿蜒龙形”,便是这种桩景的生动写照。在树桩盆景诸多款式中,以曲干式的变化最丰富多采,如川派的“方拐”、徽派的“游龙”、通派的“二弯半”等。下以曲干式中的“一弯半”为例。  相似文献   

7.
林凤书 《园林》2008,(3):82-83
“神枝”与“舍利干”的来历 近些年,我国盆景界流行起“神枝”、“舍利干”之类词汇,并且出现了不少仿日本或我国台湾地区的带有“神枝”与“舍利干”的松、柏类盆景作品。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盆景艺术是这个古老国家留传下来的一朵珍贵的艺术之花。为了使这朵艳丽多姿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流芳百世,我们就必须予以不断地创新和提高,使它永不凋谢,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广大盆景工作者和业余盆景爱好者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在盆景艺术的创新上作了一些尝试,制作了一种形式别致,意趣清新的“挂屏盆景”。“挂屏盆景”也叫“挂屏风景”,简称“挂景”,这个创作题材主要来源于  相似文献   

9.
韦金笙 《中国园林》1991,7(2):11-20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珍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盆景艺术经历东汉盆栽发端时期;唐代盆景形成时期;宋代树木盆景、山水盆景两类的发展时期;元代“些子景”的深化时期;明代总结经验,纷立理论萌发时期;清代形成流派大发展时期,遂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建国后,继承创新,开创盆景美学,走向世界的新阶段。本文籍以清本正源,发扬光大。在我国盆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将再度成为世界“盆景之母”。  相似文献   

10.
吕坚 《中国园林》1993,9(2):11-11
微型盆景是盆景艺术的中一支奇葩。早在元代,就有高僧韫上人云游四方,将大自然之美景浓缩于方寸之中,故有“些子景”之称。这就是当代微型盆景的鼻祖。30年代,我国园艺家、作家周瘦鹃先生,园艺家沈渊如先生都开始创作、栽培“小品”盆景,苍干虬枝,如诗似画。40年代术,沈渊如先生之子沈荫椿,追随父亲左右,潜心于微型盆景的研究,并收藏到清代道光、同治、光绪年间的微型盆钵,为研究我国微型盆景发展的历史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80年代初,微型盆景艺术家沈荫椿先生所著《微型盆栽艺术》一书,由江苏省科技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第一本微型盆景艺术专著。当今,微型盆景艺术在国际上广为流行。日本的“迷你盆栽”、东南亚的“宠物盆栽”,不少人为之倾倒。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从事这一艺术研究的组织和个人。法国园艺家  相似文献   

11.
赵莺莺 《园林》2010,(10):78-79
为了迎接2013年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大会(WBC-2013)在中国召开,选拔优秀盆景展品和创作人才、增进国内外盆景技艺交流,延伸“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于2010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在上海植物园举办“‘东沃杯’中国盆景精品邀请展暨盆景创作比赛”。  相似文献   

12.
彭春生同志撰文认为:盆景起源年代应向前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说“盆栽是盆景的雏型,因而盆景溯源实质上是盆栽起始于何时的问题。”显然,作者把盆栽与盆景两者混淆了。盆栽与盆景,虽一字之差,它们既相联系又有质的差别。尽管二者都离不开栽植技术。但盆栽主要是指以盆钵等容器培植植物的  相似文献   

13.
花汉民  刘玉莲 《园林》1995,(3):34-35
如皋市是一座已有1580年历史的苏北文化古城,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如派盆景(也称通如派)。其中最典型,最能体现如皋盆景艺术特色的当数“S”两弯半。并由此衍生出“一弯半”和“三弯半”。如皋盆景起始于北宋,发展于明清,鼎盛于本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如皋盆景之所以能汇流成派,秉仗的是自己的艺术特色。如皋盆景老艺人称如派盆景为“寸折寸弯鸡爪翅,云头雨足美人腰”。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爱梅的传统。梅为百花之首,在观花盆号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色香俱佳、艳而不妖、姿态雅丽、高龄长寿,而且有傲霜凌雪、不屈不挠、独步早春、坚贞高洁的品格。各种形式的梅花盆景,总称为艺梅,我国各流派盆景中有许多传统的艺梅盆景,如苏派传统盆景之一的劈干式梅花盆景,称之“劈梅”,相传有八百年历史,梅桩以干枯枝疏,形态别致而闻名全国。制作劈梅盆景可简可繁,可粗可精,根据个人的喜爱和制作水平而定。下以苏派传统的“劈梅”为基础,结合海派盆景的艺术风格,谈谈“劈梅”怎样制作,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盆景艺术鉴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武忠 《中国园林》1997,13(5):46-49
本文探讨了在艺术与审美范畴内盆景的意义和特点,认为盆景是活的艺术品,具有现实的时空与艺术的时空的审美二重性,中国盆景艺术的美可以从“美在物理、美在创造,美在奇丑,美在意境:这四个方面着手探讨;欣赏中国盆景可概括为“观”、“品”、“悟”三个阶段,观赏者在感受作品具体形象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联想,想象,移情,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于盆景的艺术审美欣赏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施奠东 《园林》2001,(9):40-40
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盆景艺术源远流长,南宋吴自牧所著《梦粱录》记述了当时盆景生产的盛况:“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园皆植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几多为龙蟠飞禽走兽之状”。明代浙东鄞县人屠隆在《考槃余事》一书中提到“盆景自古以天目松为最古雅”,并以宋之时期四位画松名家的表现手  相似文献   

17.
邵忠 《园林》1999,(6):42-43
朱子安(1902~1996年)幼年随父从艺,早在30年代,即与周瘦鹃结为艺友。1956年朱子安经周瘦鹃介绍参加园林工作,专事盆景。他在盆景培植与制作技艺上,大胆改革,推陈出新,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确立了苏州盆景在中国盆景艺术界中的显著地位,并在历次省和全国盆景展览、评比中屡屡获奖。1989年9月国家建设部授予朱子安“盆景艺术大师”称号,为当代苏州盆景艺术的“巨匠”。朱子安艺术创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胡运骅 《园林》1997,(3):43-43
日本的树木盆景与中国的树桩盆景同物而异名,而中国称“盆栽”的则与日本的“盆景”同义。日本盆栽自1909年在英国伦敦一次展览会中首次出现于西方国家后,逐步为西方人士所熟悉。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盆栽使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对此产生农厚的兴趣。英文“Bonsai”一词早已众所周知,使世人误以为盆景源于日本。其实不然。日  相似文献   

19.
盆景是利用植物、山石、配件等材料,运用“缩龙成寸”,以小见大的手法,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加工和精心培育,布置在盆盎中,集中再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艺术品。盆景一词,园林界普遍认为出现于明朝,见之于明·屠隆的《考槃余事》、高濂的《遵生八笺》、文震亨的《长物志》、王象晋的《群芳谱》、王世懋的《学圃余疏》等古籍;其实“盆景”一词更早出现于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1037~1101年)的《格物粗谈》一书,据该书“培养”条介绍:“芭蕉初发分  相似文献   

20.
由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市园林局编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大型画册《东亚盆景》最近问世。广东气候温暖,四季雨量充沛,花木锦绣,制作盆景之风十分兴盛。自上世纪 20~ 30年代以来,岭南一带的文人雅士将国画的画理、画法及画中优美的树木造型运用到盆景的造型中,逐渐形成了如“立体画,无声诗”的岭南派盆景。近十余年来,盆景之风愈加昌盛,并漫及港、台、闽、澳等地区。 1999年 10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周年,广州市流花湖公园、广州盆景协会、广东园林学会盆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粤、穗、港、澳、台地区及日本盆景汇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