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各种P2P应用不断出现及演进,P2P应用正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但同时P2P消耗了Internet的大部分带宽,造成了网络技术服务商(ISP)接入网络的拥塞,从而使传统Internet应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从P2P流数量、服务器负载、网络瓶颈点分布、往返时间(RTT)的异构特性等方面可以看出,P2P流量消耗了巨大的网络带宽,影响了传统Internet业务的性能,增加了运营成本。利用P2P流量和Web流量的集成模型,可以量化分析P2P流对Web流的影响,使网络运营商可以在网络瓶颈点对P2P连接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P2P流量。NS2仿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P4P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柳明 《中国新通信》2008,10(15):79-82
与传统的两种思路,即P2P应用感知物理网络状况,或者运营商网络限制P2P流量不同,P4P将P2P应用和承载网联合设计,一方面使P2P应用利用网络的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减少了网络骨干线路上的负载,从而显著地提高ISP的网络效率。本文从P4P的背景、起源、架构、发展前景等方面对P4P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目前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语义Web技术和P2P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P2P的远程教育模型,利用语义P2P和JXTA技术给出了远程教育新的平台,并探讨了如何将语义P2P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P2P流量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P2P(peer-to-peer)技术的应用类型、用户规模和网络流量均呈爆发式增长,但P2P应用的兴起,也打破了网络运营商原有的运营和商业模式.为了更好地管理P2P流量,业界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主要包括:一是通过DPI(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进行流量识别和管控,二是进行流量本地化的优化,其中P2P缓存与Peer选择优化是两个主要方向.基于对上述技术的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将P2P缓存技术与Peer选择优化技术相结合的P2P承载架构,并以此承载架构为基础,对用户的管理、认证、计费、安全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电信级的P2P分发网络.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信任模型大多通过单一信任值来判定节点的好坏,这种方法无法抵抗网络中的某些恶意行为,特别是对于P2P网络中独有的搭便车行为、"公共物品的悲哀"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抑制。针对这些问题,文中针对P2P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层多维信誉模型,通过节点的信任值、贡献值、资源值等不同维度综合评价节点的信誉,并且按照信誉将节点划分为不同层次。分析可知该模型可以有效抵御多种恶意行为及多种自私行为,并能解决传统信任模型产生的一些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突显P2P和Web服务的优势,基于JXTA平台的核心协议和Web服务的体系架构,建立了P2P网络中的Web服务发布模型,该模型通过利用管道、通告等JXTA协议机制实现了Web服务的SOAP消息的打包,完成了P2P网络中的Web服务的发布和请求及其协同工作.本模型通过JXTA协议的二次开发实现了将Web服务发布到P2P网络中的各对等点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P2P和Web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服务发现机制存在的问题,针对移动嵌入式环境,提出了基于P2P之上移动agent的Web服务发现机制,讨论了其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型设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Web服务研究的逐步深入,其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目前,Web服务所采用的UDDI注册模型是一种集中式架构,面临系统瓶颈、单节点故障、查找效率低以及受注册在UDDI上的网络结点规模的限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另外。Web服务标准中对Web服务的描述仅仅只是语法层次上.并未提供对语义描述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Web服务发现的效率及准确性。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环境下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现有的Web服务缺少形式语义支撑,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模型,在P2P发现方面加入了本体信息,引入一种新的本体编码方式,使得Web服务在P2P层内支持语义发现,提高了Web服务发现的准确性和即时性.  相似文献   

10.
在CDN系统中应用P2P技术实现流媒体点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当前IPTV网络中普遍采用的CDN技术及系统的应用方案,分析了其优势和局限性。并针对其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在CDN系统中结合P2P技术的混合流媒体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该系统的实现流程。并针对客户节点加入、离开的随机性及失效节点给出了一种动态节点算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协作系统存在固有的缺陷:系统可靠性和扩展性差,不能充分利用客户端资源。P2P系统不但架构灵活,有高可扩展性,而且能充分利用计算和网络资源。文章分析了协同工作系统采用P2P架构所具有的优点,并提出一个用于协同工作系统的分组P2P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结构化P2P的语义查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P2P系统可以高效地对资源进行共享而受到关注,但现在的P2P仅支持精确查找或者通过洪泛方式进行低效率文本检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构化P2P环境中的文本检索系统,使用LSH函数将高维语义相关的文本向量映射相近的节点上,并解决了由此带来的负载均衡问题。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很好的查询准确率和负载均衡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高效准确地完成对P2P流量的粗识别,但对P2P流量的精细化识别研究较少。该文首次将近邻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 AP)算法引入该领域,在Hi-WAP算法的基础上融合半监督聚类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加权半监督近邻传播(Hierarchical Weighted Semi-supervised AP, Hi-WSAP)算法的P2P流量精细化识别方法。该方法仅利用10个可快速计算获取的网络流特征对P2P流量按应用进行半监督聚类。两组数据集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准确率高,时间复杂度低,为P2P流量的实时精细化识别提供了一种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4.
The letter proposes a three-layer manageable media distribution network system archi- tecture called MSPnet, which is based o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1] and Peer to Peer (SIP P2P) technology. MSPnet performs application-level structured DHT routing and resource location among domains and unstructured ones in domain. Except for media distribution, it can be used to support a variety of P2P applications, including video broadcasting, video on demand, VoIP, etc. MSPnet is composed of three layers, namely, the signal control layer, the management layer, and the media transportation layer. The MSPnet prototype consists of the SIP server, the management server, the media server, and the node User Agent (UA). Results from a prototype experiment in a large-scale Internet environment show that MSPnet is feasible, scalable and manageable.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基于P2P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中管理节点间的协作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Web服务和XML的网络管理信息模型.利用P2P通信和语义Web服务,可实现网管服务的分布式注册,服务的统一描述和基于能力的服务检索;利用XML来制订网络管理服务调用的标准,可以实现服务的跨域自动调用.原型实现和运行测试表明,利用提出的模型框架,异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节点间的服务调用和信息共享实现管理任务的协作.  相似文献   

16.
P2P技术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描述了P2P的定义,体系结构,网络模型及P2P技术的应用。在比较了网格计算与P2P计算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网格计算与P2P计算的融合,向电信级P2P演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P2P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超过了Web而成为在流量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新型应用。同时,P2P技术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互联网,还间接地延伸到了电信网和广电网。使用P2P技术的新业务对传统领域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协助解决了三网融合的技术瓶颈。ENUM技术作为跨越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基础性架构,是融合网络的一条重要的技术途径。将ENUM技术与P2P相结合,可以使P2P共享的优势延伸到电信网络,加速网络融合。  相似文献   

18.
王娜 《电信网技术》2009,(11):14-18
目前,以P2P模式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应用层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且日益广泛,对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应对P2P等应用层业务的冲击和分流,改变"管道提供商"的被动局面,运营商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对IP网络应用层业务识别与管理能力的建设。本文对IP网业务识别与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实现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