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朱迪斯·巴特勒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性别操演理论"以来,其观点影响了女性主义转型和性别批评.性别操演理论不仅是朱迪斯·巴特勒性别理论的核心内容,而且还是朱迪斯·巴特勒其他理论观点的基础.学术界对其的讨论从未间断过,而朱迪斯·巴特勒本人也对各种学术批评进行了回应,并在其学术实践中对性别操演理论进行了阐发、辩护和重建.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是学术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学术第一要义。学术规范产生于学术自身规律,如果违背学术规范,弄虚作假,是没有科学而言的。学术规范关键是学者自律。学术评价和学术批评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以来,高校党务和学术管理的行政化、官僚化越来越受到来自高校内部和社会各界的批评,于是产生了与事业单位改革相对应的高校去行政化的思潮和呼声。就高校管理行政化与去行政化问题进行辨析,进而从较深层次对高校现行的行政化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前沿话题,刘文良的学术著作《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是该学术领域颇富创见的一项研究成果。鲜明的创新意识,精巧的辩证之思,突出的文本意识,浓郁的中国情结,是该著鲜明的个性。该论著着力于构建一座带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诗意之厦”,为中西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研究实现良性互补和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自从本刊第二卷第二期上发表了庄永炘同志的批评性文章以来,编辑部收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反映。本期又发表了沈云程同志的《答复》。 在学术问题上发扬民主,允许批评与反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正确方针.因为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有利于人们对所讨论的问题深入思考,明辩是非,才能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发扬优良的学风。  相似文献   

6.
以应用诗学作为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并以此来谋求现代批评美学的归家之路,构成了徐岱先生著作<批评美学--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以下简称<批评美学>,上海学林出版社)一书的思维基点.作者以其开阔的视野、精密的思辨和诙谐幽默而又锋芒毕露的语言表述,在给人以深刻的学理启示的同时,又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达到质与文的和谐统一.显然,这是近年来在批评美学方面呈现独特思想价值的一部专著.限于篇幅,我们只就作者的学术理路、运思方式、批评智慧诸方面给予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电影学的肢解和分离,认为当下的电影研究不光是愧对电影的创作,更是愧对电影学本身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尊严。讨论了电影研究中的真假命题,并对“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电影的本体研究”这2个假命题进行了剖析。认为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应多写些实实在在的文章,在电影的分支、细节、前沿交叉上多做一些实证研究,努力构建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术话语场所和批评场所,在电影产业和电影观众之间搭起一座很舒坦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贝尔曼在《翻译批评论:约翰·唐》这本专著中提出,翻译批评框架是翻译批评观与翻译批评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其对翻译批评的本质、翻译批评对象和翻译批评路径的阐述,标志着翻译批评学科化进程的开启.从分析贝尔曼的翻译批评理论框架体系入手,以学科化构建的基本范式为依据,解析了贝尔曼对翻译批评学科化构建的贡献,旨在为未来翻译批评理论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学人类学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一种,它从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对文学进行阐释。神话原型批评和原始主义批评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两个方面。介绍了神话原型批评和原始主义批评的源流与发展,阐述了文学人类学批评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厚石 《饰》2014,(2):76-80
本文从当下中国设计批评研究的问题出发,通过对民国设计批评研究的价值与方法的论述,一方面强调民国设计批评的重要性,即民国时期的产业发展与媒体发展为设计批评提供了基础动力,决定了民国设计批评是中国现代设计的思想"启蒙";另一方面,指出民国设计批评研究有可能成为民国史或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一支。本文在对这些民国设计批评研究的基础问题进行初步探索的同时,试图寻找出民国设计批评研究的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关于清代考据学的批评,分析了梁启超对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和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及《孔子改制考》的评价。从清初顾炎武对王学的反动到康有为颠覆一切经典,清代考据学者以考据为手段节节复古,而结果是思想的层层解放。在梁启超看来,以反孔教为重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正是清代学术一路复古、解放思想的直接后果。认为将"反动"、"复古"、"解放"三者互为依托是梁启超论列清代学术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成为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前沿课题。目前流行的生态批评往往还只是将目光投注在文学作品的题材上,局限于“环境文学”、“自然写作”、“公害文学”的范围内,这虽然是必要的,但毕竟狭窄了一些,只能算是一种狭义的生态批评。然而,生态批评如果仅仅止步于此,那它的生命力也必然会大打折扣。拓展研究的空间,赋予其更加深广的内涵,是生态批评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苏州大学鲁枢元教授近年来一直在为此而呼吁、倡导,其新著《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生》著”)正是他辛勤探索、孜孜以求的成果。这是一部集厚度、深度、广度、新度、趣味于一体的学术力作,同时也是鲁教授学术人格的再一次聚焦。一独辟蹊径,开拓创新实际上,人类的文学艺术所表现的,也无外乎人类在社会中、在地球上的生存状态,用生态学的眼光来全面审读和透视整个人类的文学艺术,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鲁教授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指出:从中国古代的《诗经》到古希腊的神话,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从印度的泰戈尔到日本的川端康成,一直到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巴金、王蒙,全都可以运用生...  相似文献   

13.
十二年来网络作家风起云涌,网络作品姹紫嫣红、蔚为大观。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却没有同步发展。本文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文学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方式等方面探求批评缺失的诸多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谢有顺的当代文学批评在学界独树一帜,他从中国文学的闭抑精神中追溯至传统文化的专制、奴役思想与存在大限,从而超越了细枝末节的文学具象,以存在主义的敏锐直抵文学的精神内核,显示出一种兼容并蓄的学术胸怀。谢有顺文学批评中的救赎精神、苦难意识与独立个性,对于当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以及人文思想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经典哲学思想作为引领和谐社会构建的统领原则是可行的,但是具体问题应该怎样操控呢?批评是时时处处都接触的言语行动,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应对的一种交往形式。既然要"和谐"而又必须要批评,策略批评就成了优先选择。策略批评与和谐社会的互动研究揭示了策略批评的运作机制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激励作用:通过策略地批评——明批评实赞扬和明赞扬实批评,实现策略地有为,达到预想的"无为",即通过策略地有为实现真正的"无为"。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理论的兴起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惠特曼《草叶集》诠释了生态批评理论。从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主体地位以及关注自然与社会三个方面,探究了生态批评理论与《草叶集》的关联度,以及《草叶集》对环境保护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伦理批评在当前国内文艺理论界正方兴未艾,但国内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叙事伦理层面。鉴于此,梳理了列维纳斯的伦理形而上学和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这2种伦理批评范式,并通过对他者的人文主义与道家精神、规范伦理与示范伦理的比较分析,探寻伦理批评在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研究著名的"索隐派"与"考证派"的论争,提出并揭示了现代文学批评发生期中国小说批评滥觞的主要倾向与特征.就研究对象和目的而言,蔡元培注重小说批评的政治功用与实践品格;胡适确立了现代作家研究的批评方向.研究方法上则西学盛行,科学主义占据上风.  相似文献   

19.
在文艺学研究中,文艺审美论者强调文艺审美的超功利性,而文化研究、文化批评则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文艺作品,甚至直接放弃对审美性文艺作品的关注,去研究功利性的大众文化现象,所以文化研究、文化批评被文艺审美论者们批评为忽视了文艺审美性。然而,审美与功利两者既有区别也有紧密的联系,文化研究、文化批评不能因此被认为忽视了文艺审美性。  相似文献   

20.
对刘勰批评体系建构的探讨,是《文心雕龙》研究中最富有成效的学术领域之一.然而,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内在连贯性或系统性出发,探讨这一系统性著作的研究却明显匮乏.用这种大视野来集中审视《文心雕龙》的文学观念,会有如下发现:从远古到汉代,中国文学批评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文学观:以《尚书》为代表的宗教文学观,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的人文文学观,和以《毛诗序》为代表的教化文学观.刘勰继承了前人把文学理解为一个和谐过程的基本模式,重新认识了文学的性质、起源、思想和语言的形成及其功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综合文学观.这四种文学观之间的联系揭示了一个复杂的批评体系.这驳斥了人们普遍认为的中国传统批评没有一个连贯体系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