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响应面法在生物过程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过程优化的目的在于提高终产物的产率,是生物技术产业化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国内外较为常用的生物过程优化技术包括非统计优化技术和统计优化技术两大类。在生物过程优化中,响应面法是一个更为有效的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3.
4.
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法提取枸杞中总黄酮的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提取过程中的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和液料比为提取因子,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应面法分析(RSM)3个因素对枸杞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超声波法提取枸杞中总黄酮的最优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5%,提取时间为26.63 min、超声波功率295.488 W、液料比27.99∶1(mL∶g),总黄酮得率预测值为0.994 3%,在最优的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试验,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0.9952%,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0.01%,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吻合,说明该优化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阐述了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中不同原料和不同生产条件对纺丝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在不同生产条件下应选择合理的工艺条件和最佳参数,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原棉成本占棉纺厂整个成本的85%以上,因此,配棉工作是棉纺织企业的一项最基本、最关键的工作,配棉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利用计算机配棉已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9.
10.
以具有降解亚硝酸盐功能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D-7和具有优良抗氧化能力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FM-LP-9为复合发酵剂(1∶1),采用浅渍法发酵豇豆。以硬度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研究复合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浅渍法发酵豇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5 ℃,接种量5%,发酵时间125 h,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浅渍法发酵豇豆硬度为47.31 N,感官评分为90.98分,香气浓郁、口感脆嫩。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潘冬梅;杨传伦;张心青;李佳明;冯清敏;田杰伟;杨丹丹;苏士岗;和富明;郭中瑞;成鲁南;张思婕 《中国酿造》2024,(6):206-212
为提高酿酒酵母菌体产量,该研究以酿酒酵母菌体干质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酿酒酵母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PB试验筛选出葡萄糖、酵母抽提物、硫酸铵为影响酵母菌体干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运用响应面法确定酿酒酵母最优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8 g/L、酵母抽提物38 g/L、硫酸铵2 g/L、磷酸氢二钾3 g/L、氯化钙0.1 g/L、硫酸锌0.05 g/L、硫酸锰0.05 g/L、VB10.1 g/L、VB70.1 g/L,在最优培养基组合下,酿酒酵母菌体干质量达到22.31 g/L,是优化前的3.31倍。 相似文献
16.
17.
设备维修人员配置的优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企业管理中设备维修人员配置的最优选择方法,即针对简单问题的运筹解析法和针对复杂问题的模拟法,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的方法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方法,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C)的产量,提升烟草废弃物的利用率,以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为试验菌株,静态发酵烟草废弃物制备细菌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烟草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对细菌纤维素的持水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草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烟草废弃物浸提液1 L,硫酸铵含量3.2 g/L,乙醇体积分数2.0%,苹果酸含量0.5 g/L。在此优化条件下,BC产量为32.27 g/L,是优化前的2.74倍。优化后烟草发酵培养基生产的BC含水率为94.35%,与未优化培养基BC含水率(94.64%)相差不大,但其复水率和溶胀率分别为40.30%和673.56%,与未优化培养基相比,分别增加了8%和2%。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利用球磨设备对普通食用级马铃薯淀粉进行微细化加工,研究不同微细化条件对马铃薯淀粉微细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对微细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得到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方程,确定影响微细化结果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球磨时间、球磨机转速、淀粉液浓度。结果经试验最后确定马铃薯淀粉微细化的最适宜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球磨介质,球磨时间24 h,球磨机转速350 r/min,淀粉液浓度0.35 g/mL。结论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工艺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球磨时间、球磨机转速和淀粉液浓度;最佳条件下得到的淀粉粒度为11.019μm,回归模型预测值偏差为2.7%,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