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开发一种接枝性抗菌包装并应用于水产品保鲜,为进一步将接枝型包装薄膜应用于生产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 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 Hydrochloride, PHMB)和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Polyhexamethyleneguanidine Hydrochloride, PHMG)接枝到淀粉上,再将其与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 (Butyleneadipate-Co-Terephthalate), PBAT)共混改性,通过流延挤出工艺制备接枝性抗菌薄膜,并应用于鲍鱼保鲜。结果 淀粉接枝胍类物质后实现了淀粉的抗菌化,添加了PHMB和PHMG的PLA/PBAT薄膜阻隔性能显著增强(P<0.05),并且赋予了薄膜抑菌性,延缓了鲍鱼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和挥发性盐基氮值的上升。结论 淀粉接枝PHMB和PHMG后改善了薄膜的阻隔性,Starch-g-PHMB/PLA/PBAT和Starch-g-PHMG/PLA/PBAT薄膜可有效抑制微生物作用,延缓鲍鱼氧化和腐败速率,可有效延长鲍鱼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新型抗菌材料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接枝的中空纳米二氧化硅(HSN-PHMG)的简便合成方法,PHMG的接枝提高了HSN的水分散性和抗菌性。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纳米二氧化硅的中空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失重分析(TGA)表征PHMG的成功接枝,HSN-PHMG中PHMG的质量分数约为9.5%;抗菌测试以大肠杆菌(E.coil)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测试菌种。结果表明:HSN-PHMG对E.coil和S.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32 mg/L;当HSN-PHMG的浓度为64 mg/L时可以在2 h内完全杀死E.coil。  相似文献   

4.
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末端带有碳碳双键的功能化聚六亚甲基盐酸胍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具有抗菌性能的聚苯丙乳液。分别考察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苯丙抗菌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聚合条件。结果表明,在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4%~0.5%,乳化剂质量分数4%~6%,反应温度70~80℃的聚合条件下,可得到颗粒尺寸均匀适中、稳定的乳液。同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乳胶粒子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别采用稀释法和扩散法测试了抗菌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稀释法实验表明,抗菌乳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可达4×10-6;扩散法实验表明,经提纯后的抗菌乳液的膜片不存在胍盐低聚物的溶出,但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圈,实现了材料抗菌性能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盐酸胍(GHC)和己二胺(HMDA)为原料合成了B型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并通过电喷雾离子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其作为大分子后扩链剂引入到非离子型抗菌水性聚氨酯脲分散体中。红外光谱、热重和拉伸测试表征了PHMG的成功引入,且PHMG会增加胶膜中的氢键作用,使胶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增加;接触角测试表明PHMG会在胶膜的表面富集使胶膜接触角降低;以大肠杆菌(E.coil)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测试菌种,通过抑制区测试表征了PHMG的无浸出;通过贴膜法表征了胶膜的抗菌性,结果表明当PHMG含量大于1%时,在与胶膜接触4 h后,E.coil和S.aureus死亡率均达到99.8%以上。  相似文献   

6.
丙交酯(LA)开环聚合时同时引入功能性单体合成含活性基团的可降解聚合物,是目前对聚乳酸(PLA)类材料进行改性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中首先以聚乙二醇(PEG)和马来酸酐(MAh)为原料,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得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的交替预聚物(MAh-PEG)n;然后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MAh-PEG)n为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得聚(D,L-乳酸)(PDLLA)与(MAh-PEG)n的共聚物PDLLA-(MAh-PEG)n-PDLL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NMR)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MAh-PEG)n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有所下降。这种聚合物的主链含有不饱和双键和亲水性的链段,预计将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7.
8.
以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和马来酸酐(MA)三元共聚反应合成聚甲基乙撑碳酸酯马来酸酐(PPCMA),再经交联和浸渍电解液活化,制备了性能优良的PPC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研究发现,随着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增加,交联PPC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增强,PPC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先增加后减小,当DCP用量为1.2%、LiClO4浓度为1.1mol/dm3、LiBOB质量分数为1.3%时,PPC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最大值1.47×10-2S/cm。Li/PPCMAGPE/LiNi1/3Co1/3Mn1/3O2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15.3mAh/g。  相似文献   

9.
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接枝到了织物表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织物表面KH560的成功修饰及PHMG的成功接枝;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织物表面经KH560修饰后其形貌变得粗糙,而PHMG的接枝则无影响;接触角测试表明,织物表面接枝PHMG后变得亲水,...  相似文献   

10.
在负载双金属PBM型催化剂下,以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三元共聚反应合成了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酐(PPCMA).采用FTIR、1H-NMR、13C-NMR、DSC等对PPC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中引入了马来酸酐单元且共聚过程中不发生双键交联和构型转化;同时,马来酸酐单元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聚合物的特性粘数[η],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以及热稳定性;且增强了材料的降解性;不同的聚合反应时间对PPCMA的特性粘数和粘均分子量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松香的菲环骨架结构能够赋予聚合材料优良的热稳性和柔韧性,将松香中特定树脂酸结构直接合成高纯度聚合单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文中进一步开发了具有三官能度的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聚合单体,首先将松香树脂酸进行Diels-Alder反应得到马来海松酸酐,并经过中和反应得到马来海松酸钠。在微波辅助下,马来海松酸钠与烯丙基氯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制备得到GC纯度为96.1%的聚合单体——马来海松酸三烯丙酯。反应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UV固化反应的结果表明,具有3种活性官能团的马来海松酸聚合单体有很强的聚合活性,所得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达到3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9.57℃。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反应挤出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g-MA),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滴定法、溶液黏度测试等方法表征了PPC-g-MA的结构,通过热重分析和稳态粘弹流变性能测试,研究了接枝物的热性能,分析了PPC-g-MA结构与热性能的关系。PPC-g-MA的红外谱图显示在1640cm-1处出现碳碳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MA成功接枝到PPC主链上。MA添加量由0.5phr增加至5phr,PPC-g-MA的接枝率、特性黏度和热稳定性先提高后降低。当MA添加量为0.5phr时,PPC-g-MA的接枝率为0.224%,此时产物的初始分解温度(T-5%)比纯PPC升高了8.2℃,特性黏度提高了1.22,复数黏度降低10%所消耗的时间延长了1875s;当MA添加量增加到1phr时,PPC-g-MA的接枝率和T-5%同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284%和264.8℃。研究表明当MA添加量低于1phr时,产物的接枝率和特性黏度高,可提高PPC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2,7-二溴-9,9-二(2-羟乙基)-芴和2,7-双硼酸酯-(9,9-二辛基芴)为单体,通过Suzuki聚合反应合成一种蓝光聚(9,9-二羟乙基-2,7-芴)-2,7-(9,9-二辛基芴)(PFOH),采用1HNMR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PFOH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了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采用循环伏安法通过计算得知聚合物PFOH光学带隙Eg为2.90eV,EHOMO=-5.46eV,ELOMO=-2.56eV。  相似文献   

14.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乙酸锌为前驱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为大分子稳定剂,采用溶液化学法,制备了氧化锌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合成的ZnO纳米粒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具有量子尺寸效应,样品UV-Vis吸收光谱在350nm给出氧化锌纳米粒子的特征吸收峰,样品PL光谱显示在410nm处可产生明显的荧光发射。氧化锌纳米粒子的尺寸在50~100nm且粒径分布较窄,表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氧化锌纳米粒子的表面起到了良好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NH4)2SO4水溶液中,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MBD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原料,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为分散剂,采用水分散聚合技术,合成了环境友好型P(MBDAC-AM)共聚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颗粒形貌,重点探讨了阳离子单体含量、分散剂浓度和无机盐用量对水分散聚合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协同效应。透射电镜显示,沉淀聚合物为2.0μm~8.0μm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水分散聚合的本质为固相自加速反应,即聚合反应主要发生在颗粒相;制备稳定水分散型P(MBDAC-AM)的适宜条件分别是:xMBDAC为5%~22%(单体)、wPDMC为1.5%~3.5%和w(NH4)2SO4为23%~28%。  相似文献   

16.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MC)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P(AM-DMC)。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探讨了络合剂、助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质量分数对产物特性黏数和溶解性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是:在氧化还原剂[(NH4)2S2O8,CH3NaO3S.2H2O]和偶氮类化合物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作用下(氧化还原剂总质量分数0.0150%,偶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0.0125%),EDTA.2Na质量分数0.0002%,尿素质量分数0.005%,表面活性剂B质量分数0.05%,在上述条件下,所得产物的特性黏数为10.7 dL/g,溶解时间100 min。用红外光谱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聚二乙氧基磷腈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聚二乙氧基磷腈是以磷、氮原子交替排列作为主链结构的无机高分子,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是一类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膜分离材料。本文研究了由三聚六氯化环磷腈进行固相聚合制备聚氯化磷腈以及由后者制备聚二乙氧基磷腈的方法,同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马来酸酐和己二胺为原料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马来酰己二胺酸单体(HOOC-MAH-HDA-NH2),然后采用自由基熔融接枝技术将HOOC-MAH-HDA-NH2引入到PDLLA骨架中,形成了结构与己二胺改性聚乳酸(HMPDLLA)相似的MHP-DLLA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 C NMR)和DEPT 135对HOOC-MAH-HDA-NH2和MHPDLLA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以PDLLA为空白,HMP-DLLA为对照,对MHPDLLA的分子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新的合成工艺使聚合物的分子量从原有的66%~68%降低到了33%~34%,且合成路线更简单。在合成路线和合成工艺上的创新为MHPDLLA用作生物活性材料或仿生材料的基质材料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以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利用核磁共振分析(1H-NMR)对PTMC的结构进行了验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对PTMC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PTMC的特性黏度,并研究了PTMC的特性黏度与数均分子量M-n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MC是一种在室温下呈橡胶态的无定型聚合物,其开始失重的温度在280℃以上,并且受分子量影响较小;可以通过改变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例([M]/[C])来调整PTMC的-Mn,随着[M]/[C]比值的增大,-Mn在增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