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井开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开采深度在不断增加,要求采区硐室(水泵房等硐室群)的尺寸加大且硐室位于采区下部高应力环境中,这些变化使得深部大断面硐室的布置及支护逐渐成为制约深部开采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将大断面硐室布置在深部采空区下,避开围岩垂直应力集中区,采用锚杆索喷及锚杆索喷混凝土等联合支护方案。经研究实践表明,围岩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支护效果显著,为矿井深部开采大断面硐室的布置与支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佳煤矿巷道围岩属于软岩巷道,巷道掘进支护后围岩变形量大,且难以控制,基于此,笔者在对巷道破坏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矿井的软岩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对巷道支护效果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底板采用注浆锚杆联合支护方式进行巷道支护在控制围岩变形和治理软岩巷道底臌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瑜凯 《山西化工》2022,(8):102-103
西坡矿针对22301工作面巷道支护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展煤炭巷道锚杆支护方案设计工作,拟定了“锚杆+锚索+钢筋焊结网”支护方案,确定了各支护参数。通过对支护方案的试运行,得出巷道掘进20 d左右时的断面变形量最大,20 d之后巷道断面的变形量变化减小,趋于稳定。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确保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矿22110厚煤顶大断面开切眼的支护难题,综合运用现场调研、文献检索、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特殊地质生产条件下的围岩变形特点,进而设计了开切眼锚杆索综合支护方案。实践表明,该支护方案实施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顶板离层值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实现了厚顶煤大断面开切眼的有效支护,同时对于提高掘进及支护效率有极大改善,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山西某矿目前所采用的锚杆索支护设计主要依据现场经验和工程类比,缺乏一定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指导。针对这一问题,以该矿大断面碎裂厚煤顶煤巷3205回风巷道为对象,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支护方案巷道围岩塑性区破坏范围、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和围岩变形位移情况,得出了最优支护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围岩变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结合陕西榆林小纪汗煤矿首采工作面巷道支护问题,研究了以地质调查、设计、施工、监测、信息反馈为内容的煤巷锚杆支护系统设计方法,按照系统设计方法确定了11203工作面回风巷的巷道支护初步方案,并根据监测数据和经济效益不断优化巷道支护参数。实践结果表明,将系统设计方法的锚杆支护体系应用于现场实践,巷道维护效果好,断面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经济技术效益显著,为工作面实现高产高效创造有利条件,并为类似条件下的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此次研究针对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本部矿高低压破碎煤巷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三元本部矿煤巷支护过程中适宜选择的支护结构、巷道断面形状和锚杆材料,并对巷道支护的具体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了巷道支护设计优化后的效果,得出采用新的巷道断面形式以及支护工艺之后,能够有效解决巷道支护施工中的很多问题,而且还能够显著的减少巷道支护成本。  相似文献   

8.
断面巷道支护已成为锚杆支护技术难点之一,结合曙光矿采区边界回风巷的顶板条件,进行支护设计研究,对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为类似大断面掘进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煤巷支护是煤炭安全生产的基础和有力保障。本文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了煤矿巷道全长锚杆支护机构,分析了巷道围岩形成的全长锚固力传递机理和应力场分布,为支护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断面巷道,为特殊地质条件下全长锚杆支护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矿巷道围岩地质构造、巷道穿过的岩性和破坏形态的调查,将围岩分为五类,针对不同的围岩分类,提出了喷砼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索支护、锚索加梯子梁支护等支护方案,给出了具体支护参数和特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采煤行业相关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在提升产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其中,联合支护顶板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大断面巷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山西某煤矿巷道顶板支护工程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大断面巷道联合支护顶板控制技术要点,确定了以预应力锚杆、钢筋网结合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的方案,并对这种联合支护的效果进行分析,表明其能够对巷道顶板形变进行有效控制,有很强的支护及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金山店铁矿矿体赋存条件以及回采巷道中螺纹钢锚杆支护存在易腐蚀失效的弊端而采用玻璃钢锚杆替代螺纹钢锚杆支护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加权平均法的回采巷道玻璃钢锚杆支护可行性综合评价研究方案,构建了加权平均法分析模型,确定了锚杆支护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集值迭代法确定支护方案的权重,对比分析得到玻璃钢锚杆支护的综合价值比螺纹钢锚杆支护综合价值高,因此在矿山回采巷道中,可用玻璃钢锚杆替代螺纹钢锚杆支护。  相似文献   

13.
秦艳峰 《山西化工》2023,(8):153-154+157
32503底抽巷巷帮及底板均为软岩、裂隙发育且岩体遇水膨胀软化,导致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原采用的U型钢+锚网索支护难以满足巷道围岩控制需要。在对32503底抽巷围岩岩性以及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采用锚注支护技术控制围岩,具体采用注浆锚索、注浆锚杆提高巷帮、底板岩体整体承载能力及稳定性,降低围岩变形量,并对锚注支护具体方案进行设计。现场应用后,32503底抽巷锚注支护段围岩变形量整体较小,巷道断面可满足后续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滑动构造区弱粘结围岩巷道扩修的合理方案,优化巷道支护参数,控制巷道变形,采取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支护参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比较U29+2 m锚杆+注浆、U29+3 m锚杆+注浆、U36+4 m+注浆锚杆3种复合支护方案,得出U29+3 m锚杆+注浆支护方案既满足巷道支护要求,又比较经济合理,采取此种支护方式进行工业性试验,通过巷道扩修后表面位移观测数据可知,该支护方式满足滑动构造应力下巷道支护强度要求,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某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其面临的地压灾害和巷道严重变形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该矿软岩岩体变形特征和机理的研究,综合考虑Z字形树脂锚杆的支护原理,结合现场施工实际,以高强度树脂锚杆、喷射混凝土为核心的支护新工艺取代传统的木支护+钢支架支护。应用结果表明,喷射混凝土+树脂锚杆支护方式可以提高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监测结果显示支护后巷道断面两帮发生的最大位移量为18.8mm,顶板最大位移量为23.9mm,混凝土喷层受到的应力在二次喷浆支护后也趋于稳定,有效控制了围岩的变形。研究成果对同类型软岩巷道的锚喷网支护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煤炭开采中,巷道支护技术是一项重要技术,其可以充分保障巷道的稳定性,提升采取工作的效率。本文主要是以某煤矿为例,探讨了跨采动压影响下,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分析了原上山支护方案的具体细节,针对实际情况,探讨了原上山支护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结合巷道实际状况,思考了有效的加固建议,以此来保障采煤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加固方式利用锚网索喷同时联合支护加固措施,以此来有效对巷道进行加固,在进行加固之后,巷道达到了设计标准,有效保障了采煤的安全性,提升了采煤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某矿采区回风巷道围岩具体的工程地质情况,探讨了工作面巷道的临时和永久支护方式。对其巷道进行锚杆、锚索支护参数分析并提出支护设计要求。3117回巷断面为:宽5m×高3.2m,掘进长度700m,该巷道沿底板掘进。本巷道施工层位为3#煤层,工作面水平标高为+439m~+479m。采用锚杆+金属网+钢筋托梁+锚索联合支护。详述了采区回风巷工作面锚杆、锚索施工工艺步骤,对于相同条件下的巷道围岩锚杆、锚索支护施工起到了参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某矿回采巷道新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及巷道围岩稳定性,采用LDZ-300锚杆拉力计对顶帮锚杆锚固力进行抽查检测;采用MQ19-250/63型矿用锚索张拉机对顶板锚索力学性能进行监测;采用KCE30B型离层仪对顶板离层量进行监测;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巷道围岩表面位移量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能够有效降低巷道顶板离层量和围岩变形量,提高巷道支护强度。  相似文献   

19.
龙磊 《河北化工》2014,(5):90-92
我国煤矿浅部资源日趋衰竭,矿井开采深度逐年增加,深部巷道受高地应力作用,变形破坏严重,因此,深井巷道支护是目前矿压界的支护重点和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依据现场工程实践,通过设计有效的支护方案,全断面采用以注浆与锚杆锚索的锚注联合支护,及时监测矿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在深井巷道围岩控制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陶二矿首采区新南总回风下山巷道距离2号煤底板为7~15 m,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应力高,深井软岩巷道载荷大于围岩强度,致巷道围岩塑性区和破碎区范围增大,支承应力和围岩变形量急剧增加。通过对围岩变形破坏分析,提出可行的支护理论,并鉴于长环形支架及注浆加固支护技术特点,采取锚网索+长环形支架(U钢)+全断面注浆二次支护形式耦合加固技术,使支护体结构与围岩耦合成一体,提高围岩的骨架承载能力,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达到控制巷道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