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玻璃纤维增强PET工程塑料性能及界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粘弹谱仪,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考察了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界面情况及力学性能等,并分析了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对PET树脂及其界面粘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对PET树脂有明显的增强效应能显著提高PET工程塑料的力学性能及界面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2.
玻璃纤维增强HDPE的性能及界面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及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考察了不同界面粘结形式下玻璃纤维增强HDPE的力学性能及其与界面粘结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过程中加入的界面反应性试剂及其与HDPE接枝而形成的接枝物可与玻纤表面及其硅烷发生化学作用或交(?),从而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及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不同作用距离下的玻璃纤维增强的氰酸酯基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活化处理,通过对处理前后的材料表面进行接触角、表面能、表面形貌、红外光谱等宏观微观性能的对比分析,获得了不同距离下等离子体表面活化处理的作用规律。结果显示:在同一工作电压下,随着作用距离的增加,材料表面的接触角越来越大,表面能随着作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材料表面浸润性和表面能显著提高;表面形貌显示,等离子体活化处理之后,表面树脂碎片颗粒变小,露出了玻璃纤维,粗糙度增加,并且随着作用距离的减小,粗糙度增加的程度变大;红外光谱显示等离子体活化处理后复合材料表面酯基C-O键断裂,酯基数量降低,而硝基、酮基、羧基、醇羟基的数量相应的增加,表面极性增强,随着作用距离的增加,材料表面增加的硝基、酮基、羧基、醇羟基等官能团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一种探测界面特性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表征分子吸附行为和分子结构非常有效的现代测试分析工具.综述了表面增强拉曼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新型活性基底、碳纳米管、表面界面、单分子体系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表面增强拉曼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在制备好的薄膜上,用电子束蒸发沉积不同厚度的Al膜并进行快速热退火处理,系统研究了金属厚度、形貌及界面态对发光增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ZnO表面沉积一层金属薄膜时,ZnO的发光强度会降低,且随着金属厚度增加,发光强度越来越弱。当对镀有金属的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后,ZnO的发光得到增强,且增强倍数在Al厚度为6nm时达到最大。这归因于退火形成的金属颗粒对金属有序表面等离激元的有效散射及退火造成的ZnO-Al界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胡献国 《材料导报》1998,12(1):68-72
针对短切玻纤增强聚碳酸酯体系,研究了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基硅烷在上述复合体系中的界面偶联特性。首次利用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对A-1100水解产物分子结构随水解条件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推测了它的偶联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酸酯乳液(PAE)、苯乙烯-丙烯酸共聚乳液(SA)、聚乙烯醇缩甲醛水溶液(PVFO)对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发现聚合物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如抗弯强度、韧性,对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粘结强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物加入使其活性官能团与水泥或集料间发生化学键合,DSC放热曲线表明,加入聚合物后混合物的放热峰值提高,验证了红外光谱的结果.通过聚合物与水泥石之间的化学键合强化了钢纤维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层,形成强度、韧性很好的具有"互穿网络"的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多孔氧化铝(AAO)为模板,基于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在紫外曝光前后的表面能变化的特性,利用逆紫外固化纳米压印技术实现纳米蛾眼结构复制成型。分析图形复制过程中界面间的粘附功差异,根据红外光谱对C=C双键的转化速度来表征PUA的固化程度进而优化制作工艺,在柔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表面制备出周期为100 nm的PUA大面积高深宽比柱状纳米结构阵列。利用具有蛾眼纳米结构的银金属薄膜,进行表面拉曼增强特性实验,得到了葡萄糖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相似文献   

9.
《现代材料动态》2011,(3):15-16
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在光催化、纳米集成光子学、光学传感、生物标记、医学成像、太阳能电池,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功能和金属纳米结构与光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密切相关。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实验室李志远研究组,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自组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对增强体表面、界面相进行有目的的控制,采用一种新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分子自组装.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分析证实了一系列不同链长的羟基取代烷基硫醇化学吸附在镀银的碳纤维表面,并形成了竖直取向的自组装膜结构.微脱粘界面性能测试表明,经组装改性后的碳纤维和环氧复合后界面粘结强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揭示了界面区域组装分子链长和界面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天然绢云母矿物为原料,经过超细粉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修饰处理等工艺方法对其进行深加工得到粒径1μm的超细绢云母粉体,然后通过溶液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超细绢云母增强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复合材料。用S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证明经偶联剂表面修饰处理的超细绢云母在硅橡胶基体中有较好的分散。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硅烷偶联剂与绢云母表面羟基以氢键形式相互作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绢云母用量为10phr时硅橡胶的拉伸强度最好,达到1.86MPa。TG测试结果表明:超细绢云母可显著提高硅橡胶的热稳定性能,硅橡胶的耐热性能随着绢云母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此外,用Kraus方程对超细绢云母与硅橡胶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经表面修饰处理的超细绢云母与硅橡胶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不同作用距离下的玻璃纤维增强的氰酸酯基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活化处理,通过对处理前后的材料表面进行接触角、表面能、表面形貌、红外光谱等宏观微观性能的对比分析,获得了不同距离下等离子体表面活化处理的作用规律。结果显示:在同一工作电压下,随着作用距离的增加,材料表面的接触角越来越大,表面能随着作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材料表面浸润性和表面能显著提高;表面形貌显示,等离子体活化处理之后,表面树脂碎片颗粒变小,露出了玻璃纤维,粗糙度增加,并且随着作用距离的减小,粗糙度增加的程度变大;红外光谱显示等离子体活化处理后复合材料表面酯基C—O键断裂,酯基数量降低,而硝基、酮基、羧基、醇羟基的数量相应的增加,表面极性增强,随着作用距离的增加,材料表面增加的硝基、酮基、羧基、醇羟基等官能团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3.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高强度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CNTs)多尺度增强体,研究了加载金属催化剂成分对CNTs生长前后碳纤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金属催化剂成分对还原后催化剂颗粒的形貌和碳纤维的强度影响不大,但是对CNTs的生长速度和碳纤维表面生长CNTs多尺度增强体的强度有显著的影响。高催化效率不仅有利于碳纤维表面CNTs的高效合成,还促进碳纤维表面损伤的修复。Fe-Cu和Ni-Cu催化体系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碳纤维表面催化生长CNTs后其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2.26%和12.80%。  相似文献   

14.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关于金属基体、增强相的选择以及与基体--增强相界面有关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取工艺、相应性能和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烯醇为胶体保护剂,正硅酸乙酯为前躯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SiO_2/聚丙烯酸酯杂化材料纸张表面增强剂.通过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_2和丙烯酸酯之间产生了化学键的结合,无机相的引入使杂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升高.初步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增强剂用量为1%时,纸张的环压指数提高36%,抗张强度提高30%,撕裂度提高31%,拉毛强度提高30%.  相似文献   

16.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关于金属基体、增强相的选择以及与基体—增强相界面有关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取工艺、相应性能和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拉曼光谱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应用区别,重点综述了拉曼光谱在高温、高压、共振、表面增强技术上的应用,以及拉曼光谱的快速分析检测,提出了拉曼光谱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金刚石颗粒增强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子封装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新一代电子封装材料的金刚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具备优异的热物理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程进行了总结,并列举了国内外研究者们在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包括针对复合材料界面优化所采用的金属基体合金化、金刚石表面金属化以及先进制备技术的开发。并且总结了复合材料导热理论研究中所提出的理论和模型。最后,对于金刚石颗粒增强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红外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存在的运算速度慢、增强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传播机制的红外图像对比度快速增强算法。首先使用自适应传播机制求出红外图像的各种局部空间信息,然后对各种信息进行非线性拉伸调整,得到增强后的图像。最后,比较和分析了几种增强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方法快速高效的优异性质。  相似文献   

20.
超材料(metamaterials)因为能够在亚波长尺度范围内精细调控电磁波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超材料具有丰富的电磁模态,在表面支持高度局域场增强且对周围介电环境极其敏感,可应用于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领域。与传统光学生物传感器相比,超材料生物传感器具有小型化、集成化、高度灵敏、多功能可定制等突出优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超材料生物传感器在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以及太赫兹波段的研究进展,包括折射率生物传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和太赫兹生物传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