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烧矸溶液广泛用于含硫醇和硫化氢的液态烃(各种油)和气态烃(天然气、油田气和炼厂气等)的脱硫,脱硫效率都很高。脱硫后的矸液再生直接影响到矸液再脱硫的效率,脱硫的成本和环境污染。过去,工业上普遍采用的矸液再生方法是加热水蒸汽汽提再生。该法需要耗费大量蒸汽,使脱硫成本增高,同时不能使脱硫化氢生成的硫化钠再生,硫化钠在循环碱液中累积增多,排放废碱液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其次是磺化酞菁钻为催化剂通空气氧化再生,磺化酞菁钴价格高,来源困难。因此,研究新的碱液再生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1.用电能标定了量热计的“热量常数”K,测定的精密度约为±1%;2.为了进一步探索气液吸收热的实验条件,测定了CO_2在KOH 溶液中的吸收热,实验结果与文献值比较,其准确度<±2%;3.测定了酸气(H_2S、CO_2)在醇胺水溶液(MEA、DEA、TEA、DIPA、MDEA)和不同组成的砜胺水溶液中的吸收热。相对标准偏差<±2%。  相似文献   

3.
对H_2S含量较低的天然气(如小于1%(体)),尤其是当CO_2/H_2S较高时,用-般的吸收一再生法脱硫时,存在着吸收液的有效硫容低和再生所得酸气中H_2S浓度低二个主要问题,一般的直接转化法(如蒽醌法、萘醌法等)也存在硫容低和设备易堵等问题。探求新的脱硫方法是有现实意义的。近年来全苏科学院天然气研究所等一些机构对用空气催化氧化法和用过羧酸液相氧化法净化含H_2S较低的天然气进行了理论探讨动力学和研究,并开展了研究实验。本文对这二种方法的实验结果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5.
硫化氢为剧毒气体,也是强腐蚀性物质,对天然气井场安全构成威胁,有必要对天然气中硫化氢进行实时监测,为预防硫化氢的毒害提供定量依据。认为选择碘量法作为现场监测硫化氢含量的方法比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对碘量法进行了改进,提出①采用专用恒温箱进行冬天硫化氢现场监测,②低含量硫化氢监测可适时减少取样量,③根据硫化氢含量高低控制取样流速。  相似文献   

6.
利用H2S和CO2的动力学的差异,采用超重力技术对H2S进行选择性吸收,分别考察转速、气体流量、液体流量以及胺浓度对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速900r/m、气体流量2m3/h、液体流量0.08m3/h、胺浓度2mol/L,此时选择性为17.01%,在该条件下的脱硫效果甚好,脱硫率达到了99.21%,达到了脱除H2S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硫化氢天然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本文以系统性综合研究的方法,对天然气中硫化氢的成因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分析了不同成因H2S的成因模式(介于理论和实际之间)。确定了区分不同成因H2S的判别方法和指标。通过对我国已知三大H2S气田(藏)(赵兰庄、卧龙河、罗泉-大王庄)进行解剖,进而建立了两种成因三种类型的H2S成因模式(实际模式),为H2S预测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最后通过预测模型、对中国可能的H2S分布进行了预测,认为中国中部和东部是H2S天然气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汇集了新近醇胺溶液吸收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并从工程计算角度,推荐了符合化学吸收理论的单一气体吸收速率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物性常数,反应速率常数和H2S吸收的平衡常数的合适选用途径。本文分吸收硫化氢和吸收二氧化碳二部分,分别阐明了吸收所属类型和吸收速率计算公式,对于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还描述了较为可信的吸收机理,为了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易于掌握,还备有吸收速率计算举例。  相似文献   

9.
10.
高效原油硫化氢脱除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对原油硫化氢脱除剂的研究与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水溶性的硫化氢脱除剂脱除原油中的硫化氢是最为有效的。高效原油脱硫剂具有脱硫效果好,有效物含量投加量小,互溶渗透性能力强,配伍性优良和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硫化氢脱除剂的评价方法是用吸收滴定原油中硫化氢的含量,确定原油加入不同种类与不同浓度的化学组分,再测定原油的硫化氢的含量,来评价原油硫化氢脱除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中空纤维膜组件脱除天然气中的H2S的吸收过程.采用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HFPPM)制成膜组件,以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作为吸收剂,考察了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流速、气相流速等因素对H2S膜吸收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30%的MDEA吸收液在流速为78.1 ml/s,气速为0.064 m/s时,H2S的脱除率为95.8%,H2S的总传质系数为4.8×10-8mol·(m2·s·Pa)-1;质量分数为35%的MDEA在同样的条件下H2S脱除率达98.1%.而且在实验的较宽天然气H2S浓度范围内,MDEA吸收剂H2S脱除率保持在90%以上.实验证明膜吸收法也许是有良好发展前景脱除H2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制CO2和H2S混合气模拟焦炉煤气,以碳酸钠溶液作为脱硫碱液,用超重力设备作为脱硫实验的主体吸收设备,考察了超重力因子,液气比,原料气中CO2浓度等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碱液对CO2和H2S的吸收速率的差异,通过旋转填料床强化传质能明显的提高H2S的选择性。实验表明:利用碱液对CO2和H2S的吸收速率的差异,通过旋转填料床强化传质能明显的提高H2S的选择性。实验考察各因素及其范围:原料气中H2S浓度为3g/m3;CO2的浓度为7g/m3~14g/m3;进气速度为1m3/h~6m3/h;超重力因子为25.82~75.91;进液速度为60 L/h~180 L/h。实验中脱硫率基本可以达到95%以上,选择性(H2S和CO2脱除率之比)可以达到30左右。最佳的超重力因子为63.79,最佳液气比为50L/m3。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纤维膜脱硫化氢工艺的原理及特点,并介绍了该工艺在山东润泽化工有限公司液化气脱硫化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纤维膜脱硫化氢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运行平稳、胺液循环量低、胺液利用率高等特点。运行结果表明:液化气产品中含硫化氢量低于1μg/g,达到设计要求;相比传统脱硫化氢装置,胺液循环量降低6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H2S和CO2在醇胺水溶液中共吸收的一个计算模型,尤其是应用于频胺的情况,模型是按路易斯(Lewis)的双膜理论建立的,并把界面液膜区域的浓度分布线性化,这样就得到了一组可以获得数字解的代数方程(而不是微分方程)。为了使模型能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醇胺,它 包括了CO2反应速率(即从完全的液本体反应到醇胺全部耗尽的完全界面液膜反应),在吸收过程中H2S和CO2的相互影响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由于逆向的总推动力而使H2S被驱赶出溶液,换方之,H2S的传质系数有可能是负的,上文已说明,此模型是应用于H2S和CO2在叔胺中的吸收的,但是按化学计量略加修改,也能用于H2S和CO2在伯胺和肿胺中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评论了醇胺溶液同时吸收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介绍了各种情况下吸收速率的方法,阐明了适用于塔顶液膜中醇胺浓度不变的情况和适用于塔底的两气体均为瞬间可逆反应的情况。讨论了同时吸收的选择性和界面二氧化碳置换硫化氢的可能性,文中提出了一般适用的近似解,并以计算实例表现吸收速率和选择性因子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比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已发布了可用于天然气中硫化氢分析的4项国家标准和一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是GB/T 11060.1—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GB/T11060.2—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亚甲蓝法”,GB/T11061—1997“天然气中总硫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和GB/T18605.1—2001“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醋酸铅反应速率单光路检测法”和SY/T6537—2002“天然气净化厂气体及溶液分析方法”。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些标准,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比对分析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符合标准规定条件的前提下,分析结果均能满足相应标准规定的精密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膜基吸收脱硫微孔膜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膜基吸收技术在天然气脱硫净化工业上的可行性,拟筛选出性能良好的膜进行脱硫实验。从膜的透气量、传质系数、膜污染程度和价格四方面,对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PVDF)和陶瓷三种常用微孔膜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评估。结果表明,聚丙烯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可以用来进行膜基吸收脱硫实验。  相似文献   

18.
无水、无金属离子硫化氢脱除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单介绍了原油中硫的存在形式与硫化氢的危害,分析了常规的硫化氢脱除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无水、无金属离子和可再生的高效原油硫化氢脱除剂研制工作.重点对高效无水、无金属盐和可再生的原油硫化氢脱除剂的配方进行优化研究,给出了高效原油硫化氢脱除剂的合理配方,总结了高效无水、无金属离子和可再生的原油硫化氢脱除剂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塔里木油田原油中硫的存在形式及脱水原油对硫化氢脱除剂的要求,通过对大分子脱硫组分、小分子脱硫组分、渗透剂和互溶剂的筛选与优化.研制出高效原油硫化氢脱除剂,并进行了矿藏试验,达到了较好地硫化氢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马达燃料的质量和保护周围环境,在石油炼制和气体处理过程中日益广泛地使用单乙醇胺溶液来脱除气体中的硫化氢。目前,单乙醇胺溶液的再生度是由实验室分析单乙醇胺再生溶液中的硫化氢含量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