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Li2O-Al2O3-SiO2(LAS)系统微晶玻璃是微晶玻璃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微晶玻璃的主要性能是低膨胀,耐热冲击性,其应用非常广泛。从原料角度总结了制备锂铝硅微晶玻璃的溶胶-凝胶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钙铁硅铁磁体微晶玻璃热处理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使用XRD、DTA、VS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在还原气氛下含少量B2O3、P2O5钙铁硅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发展,预核化处理对于钙铁硅微晶玻璃的晶化无明显作用。900℃作为钙铁硅微晶玻璃的晶化温度较适宜,晶化时间宜8h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CaO-A1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分析各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微晶玻璃烧结体积密度、抗折强度、耐酸性和耐碱性的影响,找出了其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并采用XRD和SEM分析了热处理后微晶玻璃的物相和形貌.结果表明,随核化时间的延长,微晶玻璃试样的抗折强度、体积密度和晶相含量逐渐增大;随核化温度的升高,微晶玻璃的耐腐蚀性逐渐增强.影响抗折强度、体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核化时间,影响耐酸、耐碱性的主要因素是核化温度. 相似文献
4.
5.
6.
7.
在采用烧结法制备出机械功能微晶玻璃的基础上结合维氏硬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硬度的影响以及硬度对其可加工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晶化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从1~2h时,硬度增长缓慢:保温时间从2~3h时,硬度增长迅速。当晶化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从1~2h时,硬度增长缓慢;保温时间从2~3h时,硬度却迅速降低。在一定范围内,材料的可加工性能随着硬度的增加而提高,反之则随着硬度的继续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晶核剂及热处理对锂铝硅系微晶玻璃晶化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热分析法研究了LAS玻璃的析晶动力学,讨论了4.5wt%TiO2和2wt%TiO2 2.5 wt% ZrO2两种晶核剂对该系统玻璃晶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玻璃晶化的最优热处理制度,并研究了热处理对微晶玻璃的晶相、显微结构及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TiO2单一晶核剂相比,采用TiO2 ZrO2复合晶核剂的玻璃析晶活化能E降低,晶化指数n加大,体积析晶趋势增大.热处理制度能控制晶相的析出,析晶初始温度下首先析出的晶体为β石英固溶体,晶化温度升高转变为β锂辉石固溶体,可以使样品的热膨胀性能符合要求,最优的热处理制度(使热膨胀系数最小)为:核化温度720℃,核化时间1.5小时,晶化温度810℃,晶化时间2.5小时. 相似文献
9.
10.
11.
据结晶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理论, 利用 T E M、图象分析仪和计算机, 模拟了 CaO-Al2 O3-Si O2 系玻璃的液滴状分相过程, 研究中, 结合相变理论与实验数据, 建立了数学 逻辑复合分相模型, 模拟结果表明, 由成核 生长机理控制的玻璃液滴状分相, 形成对数分布的主要条件是: 液滴相临界半径必须在某一特定范围内波动; 液滴相生长相对线速度应是5 % ~10 % ; 而开始分相液滴相临界半径和终止分相时液滴相半径的绝对值与分布类型无关本模拟方法为控制玻璃的纳米结构、研制特殊性能的玻璃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测试方法,对以TiO2和ZrO2作为复合晶核剂生成的微晶玻璃摘要的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热处理工艺与晶化行为、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玻璃中依次析出镁铝钛酸盐、假蓝宝石、尖晶石、α-堇青石、顽火辉石等晶体。材料力学性能取决于热处理工艺,经800℃、2h和1190℃,1h处理后,所制备的陶瓷试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弯强度可稳定在320MPa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CAP)并结合热处理制备了Ag/Ti3AlC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分析物相和形貌, 探讨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Ag/Ti3AlC2材料的电阻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ECAP可以明显致密化Ag/Ti3AlC2疏松坯体, 且在ECAP的剪切作用下, 层片状Ti3AlC2颗粒沿基面分层并按一定方向排列。Ti3AlC2的定向排列使材料性能呈现各向异性: 垂直于Ti3AlC2排列方向时, Ag/Ti3AlC2材料的电阻率和压缩强度更高。后续热处理提升了Ag/Ti3AlC2的电阻率和压缩强度, 并发现在800 ℃时增幅显著。这主要归因于Ag与Ti3AlC2在高温下明显增强的界面反应。本研究表明采用ECAP方法可以在致密化Ag/MAX复合材料的同时调控其显微组织, 而结合热处理可以进一步调控界面反应并优化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温度对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点弯曲实验,并借助XRD,SEM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最终热处理温度对中间相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断裂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最终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石墨化度增大,层间距d002减小,微晶尺寸Lc增大;材料未经热处理时,纤维与基体间界面结合较强,抗弯强度较高,弯曲断口较为平整,具有脆性断裂特征;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基体收缩,纤维与基体间界面结合减弱,抗弯强度减小,弯曲断口纤维拔出较长,材料具有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研究T6热处理对1.0%CNTs@TiO2/2024(CNTs质量分数为1.0%)微观组织和腐蚀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2024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通过熔铸法制备CNTs质量分数为1.0%的CNTs@TiO2/2024复合材料,并研究了T6热处理(495℃,2 h+180℃,4~16 h)对CNTs质量分数为1.0%的CNTs@TiO2/2024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经固溶处理(495℃,2 h),S相(Al2CuMg)和θ相(Al2Cu)基本融入基体中;在时效处理(180℃,12 h)后,S相和θ相均匀析出.当加入CNTs质量分数为1.0%的CNTs后,与2024合金相比,复合材料的腐蚀电流密度大幅度增加了77.4%.与2024合金相比,T6态复合材料的腐蚀电位增加了4.4%,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80.9%.结论 CNTs的加入会降低2024合金耐腐蚀性能,但是合适的T6处理工艺能够很好地提升其耐腐蚀性能,有效拓宽该系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