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祁东煤矿3224工作面开采“两带”高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祁东井田地质条件基础上,建立了3224工作面沿倾向和走向的两个主断面数值计算模型。采用了离散单元法进行了两个断面上覆岩层成各点的应力状态及在采动过程中各点应力变化、位移和变形,据此分析研究了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确定了“两带”发育高度。利用简易水文观测法得到的“两带”发育高度值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了3224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和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祁东井田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RFPA2D分析系统对不同地应力条件下,由于煤层开采引起煤层顶板覆岩发生的损伤演化和应力场调整的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据此分析研究了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确定了"两带"发育高度。利用简易水文观测法得到的"两带"发育高度值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了3224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和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五沟井田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FLAC软件对开采引起的煤层顶板覆岩运移进行了模拟。据此分析研究了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确定了"两带"发育高度,利用简易水文观测法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了1011工作面两带发育高度和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含水松散层下煤层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沟煤矿1011工作面煤层开采为例,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煤矿开采引起的煤层顶板覆岩运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含水松散层下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移动规律,确定了导水裂隙带和覆岩冒落带发育高度,利用经验公式和简易水文观测法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了1011工作面覆岩破坏移动规律和"两带"发育高度,为进一步合理留设防水煤柱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祁东井田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对煤层开采引起煤层上覆岩层的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覆岩破坏规律,确定了3224 工作面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并利用钻孔冲洗液观测方法得到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祁东煤矿3224工作面导水裂缝带高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祁东井田地质条件基础上,利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对煤层开采引起煤层上覆岩层的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覆岩破坏规律,确定了3224工作面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并利用钻孔冲洗液观测方法得到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松散含水层下采煤,按煤矿安全有关规定必须进行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测定,获得可靠的"三带" (冒落带、裂隙带和整体弯曲带)高度,以进行最佳的采煤区段设计,合理留设安全防水煤柱,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该文介绍了在井下特定巷道布置钻孔,采用网络并行电法进行动态测试,分析探测煤层的覆岩破坏"三带"发育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美军 《煤》2022,31(2):93-96
为研究新元煤矿31006综采工作面覆岩破坏特征,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覆岩"上三带"发育高度以及顶板应力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不同研究方法得出"两带"发育高度结果为:冒落带高度为19.2 m,裂隙带高度为42.55±5.6 m,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两带"高度结果为:冒落带高度为18 m,裂隙...  相似文献   

9.
深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覆岩破坏高度实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固一矿首采面上覆松散层厚大于518 m,基岩厚小于80 m,为获得开采后覆岩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合理确定工作面开采上限,采用地面钻孔观测法对该首采面覆岩的破坏高度进行了观测,并对钻孔设计、钻孔施工和"两带"高度判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观测结果表明:该首采面垮落带发育高度为13.1 m,垮采比为3.85,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大于29.2 m,裂采比大于8.59,该结果与相似模拟试验值和数值模拟值基本吻合,相互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鹿洼煤矿13上14工作面“两带”高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鹿洼煤矿13上14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在对采动覆岩破坏发育规律进行合理预测的础上,通过选择可靠的井下"两带"高度观测方法,得出了13上14工作面采动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31-21m,裂采比为14.9,由此导出了鹿洼煤矿3煤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公式为:H裂=14.9M(M为采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顶板"三带"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五轮山煤矿1805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点线-区域"结合观测顶板"三带"技术。采用经验计算法、钻孔摄像法、网络并行电法及关键层综合分析法对1805工作面顶板"三带"发育规律进行观测与分析,利用YTJ-20型岩层探测记录仪进行静态点线观测,及WBD-I型网络并行电法仪进行动态区域观测,并相互验证观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805工作面8煤顶板冒落带发育高度为7~9m,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0~37m,弯曲下沉带发育高度为37m以上。现场观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点线观测与区域观测相结合,提高了观测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瞬变电磁法(TEM)探测“两带”发育高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了301工作面深部、浅部测区的探测结果,阐述了杨村矿3层煤在全厚放顶煤和限厚开采条件下覆岩的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以淮北某矿倾斜长壁综放开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覆岩岩性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经验公式估算、数值模拟及深基点位移法对覆岩采动裂隙的发育高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关键层理论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FLAC3D数值模拟与深基点位移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而经验公式仅考虑采厚、岩性2种因素影响,预测"两带"发育高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39工作面开采后,冒落带发育高度23.12~27.24 m,裂隙带发育高度91.88~102.08 m,裂采比为14.4~16.0。研究结果为839工作面瓦斯抽采设计、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留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认识近距离煤层群首采层开采后的顶板"三带"发育规律,以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煤矿1805工作面为研究区域,利用网络并行电法对1805工作面8煤顶板"三带"演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获得了8煤顶板上覆岩层变形与破坏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805运输巷距离底板垂高32.1~35.8m为裂隙带,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为35.8m;7.1~8.7m范围里为冒落带,顶板岩层35.8 m以上岩层电阻率值稳定,为弯曲下沉带。研究对象在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研究结论可指导类似条件矿井的"三带"管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保护层开采后覆岩裂隙的发育特征,是掌握"竖三带"法向分布高度、覆岩应力分布规律及卸压分布范围的前提。结合祁东煤矿煤层群中远距离上保护层开采现状,采用Flac3D软件模拟演化6135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周围覆岩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通过分析覆岩的破坏规律,得出61煤层开采后,最大垮落高度为7.1 m,采动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0.1 m,应力呈上小下大的"八"字形分布,以及保护层沿倾向和走向的卸压保护规律,可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浅埋厚基岩煤层工作面围岩应力演化及覆岩破坏规律,以贵州某煤矿为工程案例,利用FLAC3D数值软件、相似模拟与理论计算三种研究方法,分析浅埋厚基岩煤层在采动过程中围岩应力演化规律、覆岩裂隙发育规律,并分别计算、对比覆岩"两带"高度。结果表明:在采场前方和采空区范围内,围岩应力演化划分为4个区域;相似模拟得出的顶板破坏特征与数值模拟显示的结果相符;数值模拟得到的覆岩"两带"高度分别为11.67 m和39.95 m,与相似模拟和理论计算的结果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了解81201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的发育规律及高度,采用钻孔取芯的方式对钻孔的冲洗漏失量和岩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结果表明:81201工作面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137.3 m。  相似文献   

18.
赵国栋 《煤矿开采》2014,(4):112-114
为了合理确定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覆岩"两带"高度,采用微震监测技术探测顶板覆岩破断特征,从走向和倾向两个方面来分析微震事件分布规律,从而确定了大采高综采面"两带"的高度:垮落带高度约20m,裂缝带高度约45m。研究认为基于微震监测的大采高综采面覆岩"两带"探测方法可行,很好地解决了覆岩破坏实测难题。  相似文献   

19.
煤层采后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不同,会引起煤层上覆不同含水层的水体涌入井下,准确探查煤层开采后“两带”发育高度对煤矿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法结合彩色电视窥视法,对孟村煤矿401101工作面进行了“两带”高度的探查,综合确定裂采比为18.6,冒采比为4.3。同时,通过对1411孔洛河组水位的跟踪观测,总结出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导水裂隙带发育的规律,即随着工作面采后距离的增大,覆岩破坏形成的导水裂隙带最高点也继续向上移动。期间可能存在短暂的裂缝弥合,随着工作面的继续向前推采约97 m(1个月),导水裂隙带发育完成。实践表明,冲洗液消耗量观测和彩色电视窥视2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对“两带”发育高度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印证,是有效确定“两带”发育高度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基于资源枯竭性矿井储量挖潜的重要性,以岱庄煤矿43下20工作面为例,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提高开采上限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确定了"两带"发育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