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源世界》2012,(9):13-13
国家能源局近期召开了光伏产业发展会议,副局长刘琦主持召开会议并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制定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指导意见,全面协凋推进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方电气评论》2012,(3):37-37
国家能源局日前召开光伏产业发展会议,刘琦副局长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制定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指导意见,全面协调推进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受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环境形势严峻,骨干企业也面临着生存威胁。8月16日上午,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主持召开光伏产业发展座谈会,研究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和应对光伏制造企业经营困难的途径和对策。针对我国光伏发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国内市场情况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光伏发电和传统能源相比除了成本较低、清洁无污染以外,设施的后期维护几乎不需要成本,光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我国能源与电力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着重阐述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最后建议加快规划与部署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综合能源基地,积极构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5.
屈伟平 《电器工业》2009,(11):26-30
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新情况 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发电总装机容量的万分之一,处于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在《关于制定阶梯电价和促进我国光伏发电发展的议案》建议稿中,我国几位太阳能方面的专家一致认为:从资源的数量、分布的普遍性、技术的可靠性来看,光伏发电比其他可再生能源更具有优越性,光伏发电将成为我国未来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分析我国电力需求的发展趋势,并分别详细介绍我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的能源分布特点及其在发电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各类非水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发电规模小,以综合利用为主;风力发电技术最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应是近期发展的重点;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及效率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有望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鞠佳 《电气应用》2011,(13):8+10+12-8,10;12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能源战略调整、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光伏发电系统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鼓励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明确了光伏发电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电源技术应用》2009,12(2):53-53
太阳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近10年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超过40%。而且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光伏产业的市场发展规划,除政府计划外,世界各大公司也纷纷制定扩大规模的计划。  相似文献   

9.
《安徽电力》2007,24(3):63-63
在目前召开的世界太阳能大会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布了《中国光伏发展报告》,报告预测到2030年左右,光伏发电将在价格上具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进步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能源利用的重要支柱,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倡导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重点阐述了太阳能电力的最近进展情况,包括欧洲光伏产业发展新进展、美国太阳能电力发展现状、澳大利亚太阳能补贴计划实施进展、日本与突尼斯的撒哈拉太阳能孵化项目等5个内容,通过比较分析并结合国内光伏电力的发展情况,总结出了3点针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气时代》2012,(7):46-46
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先行者和领导企业,ABB拥有完善的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先进技术。2011年5月16~18日,ABB亮相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SNEC第六届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重点展示其新一代机器人自动工作站、  相似文献   

12.
编者与读者     
《上海电力》2006,19(4):440-440
太阳能是资源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永续使用,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尽管光伏发电是一种需要高初始投资的产业,其投资回报率有待进一步改善,但其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期《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前景与应用》专题,旨在向电力系统科技与决策人员提供有关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前瞻性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光伏发电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渴望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来代替资源有限、污染环境的常规能源。以半导体光生伏打效应为基础的光伏发电技术,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即清洁又环保的绿色能源,是近期急需的能源补充,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国内外光伏发电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0前言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开发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并首先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分布范围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山西电力》2008,(1):3-3
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太阳能大会”中,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布了《中国光伏发展报告》,报告预测到2030年左右,光伏发电将在价格上具有与常规发电竞争的能力,并逐渐成为主流能源利用形式。  相似文献   

16.
《电源世界》2014,(8):37-37
中国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大幅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使可再生能源由贵族能源向平民能源过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说,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现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为10-12美分,而20年前差不多是1美元,中国把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低了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光伏发电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干周 《国际电力》2005,9(6):32-33
光伏发电在世界目前的电力市场上发展很快,但光伏电池仅占全球电力生产的0.1%左右。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也只占1%左右。美国的全部光伏发电设施尚不足60MW。2002年秋季,加州参议院通过了1078法案,要求加州的三大电力公司在每年的电力采购中,将可再生能源零售电量每年增加1%,最终到2017年达到20%。目前美国有14个州制定了再生能源投资组合标准(RPS),规定在电力发展中,可再生能源必须占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光伏产业的能耗、投资经济性及其社会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天航 《上海电力》2006,19(4):348-354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对整个社会和国家有巨大的长期效益。文章针对各种不同技术的光伏发电系统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能耗、投资经济性及社会效益分析。指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存在两头在外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我国光伏发电在应用端的发展滞后,导致光伏产业的社会效益在国内不能很好体现,从本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角度,难以产生显著贡献。文章指出,光伏发电是一种需要高初始投资的行业,其投资回报率有待进一步改善,迫切需要制定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长期发展战略。文章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前景与方式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1概述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永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根据太阳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发电形式。从能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太阳能属于真正无污染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20.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4):44-44
日前,我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在深圳投入运行。这套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分布于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内标志性建筑屋顶,总覆盖面积达5325 m2,总投资约750万美元,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MW。该系统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0 t。据介绍,该项目采用的现代化单晶硅及多晶硅光伏组件超过4 000个,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与深圳市电网并网运行。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向电网送电约1 000 MW·h。这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MW级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之一。有关能源专家指出,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取之不尽,清洁安全,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日趋成熟,2004年全球安装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容量已逾1 000 MW。最新世界能源统计显示,光伏发电产业在最近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分布范围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