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共设计了5种不同料取代率的试块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及试验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整体上要劣于原生混凝土,且随着再生骨料的增加,抗冻性能越差。冻融循环200次后,试验中各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剩余量均超过60%,满足混凝土抗冻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高铝水泥为胶结材料,以天然骨料、废弃卫生洁具骨料、废弃地板砖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的耐火性能。试验表明,经受不同温度的高温后,各种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如强度、抗热震性均有所下降,但废弃陶瓷再生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表现出更好的耐火性能。  相似文献   

3.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其耐久性则是影响生产应用的重要指标.重点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量、矿物掺和料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均满足5%的试验要求,且质量损失率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下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模量低于天然骨料混凝土,达到了冻融循...  相似文献   

4.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再生粗骨料、聚丙烯纤维和引气减水剂掺量对再生混凝士抗冻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气减水剂是影响抗冻性能的重要因素。再生粗骨料掺量70%、聚丙烯纤维掺量0.7kg/m^3、引气减水剂掺量0.6%的配合比,可使设计强度为C30的再生混凝土达到F250以上的抗冻等级。提出将饱和面干吸水增长率作为评判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技术指标,它与相对动弹性模量一样,可以反应再生混凝土受冻融破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再生骨料取代率、改性骨料、粉煤灰掺量、硅灰掺量以及引气剂的掺入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有所下降;改性骨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有机硅防水剂改性后的再生骨料效果较好;随着粉煤灰取代水泥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明显下降;硅灰和引气剂掺加都能较明显地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用水玻璃溶液改性后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结果表明:用浓度为3%的水玻璃溶液于常温下浸泡混凝土再生骨料1h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得到较大提高,7d、28d、60 d的抗压强度分别可提高30.6%,27.1%,17.8%,且水玻璃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7.
混合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建军  霍俊芳 《建筑科学》2011,27(Z1):22-24
通过混合骨料混凝土的快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浮石替代率、聚丙烯纤维、冻融循环次数对混合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动弹性模量随着浮石替代率增加而增加;对于一定范围浮石替代率的混凝土,聚丙烯纤维的掺入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浮石替代率为30%,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9 kg/m3的混合骨料混凝土,质量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对不同配合比的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和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9.
橡胶粉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水灰比为0.45的基准混凝土及再生骨料掺量(质量分数)为25%、50%和75%的混凝土在水中和3.5%氯化钠溶液中的抗冻性,并掺入细骨料体积5%和10%的橡胶粉对其改性。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冻性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再生骨料掺量为25%和50%时,其对抗冻性的影响较小,掺加橡胶粉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再生骨料掺量为75%时,其对抗冻性影响显著,掺加橡胶粉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与基准组混凝土相比,最大冻融循环次数仍下降30%以上;水冻的破坏特征为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过大,掺入5%橡胶粉的抗冻性能最好;盐冻的主要破坏特征为质量变化率超过规定要求,掺入10%橡胶粉的抗冻性能最佳;橡胶粉对抗盐冻性能的改善明显优于抗水冻性能。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掺入聚丙烯纤维、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及矿物掺合料,配制两种强度等级(LC30,LC35)的浮石轻骨料混凝土。对比盐溶液(5%Na2SO4)和水中抗冻性试验发现,盐溶液中冻融的轻骨料混凝土劣化程度大于水中。轻骨料混凝土掺入纤维后,其抵抗冻融损伤能力得到改善,掺量越高,对轻骨料性能的改善作用越明显。SEM观察发现,随着盐溶液的侵蚀以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水化产物的结构由密实逐渐变得疏松;聚丙烯纤维与水泥石浆体的粘结力强,能够抑制混凝土的冻融损伤。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别就再生粗骨料品质及掺量、矿物掺合料品种及掺加方式、再生骨料水饱和度和再生混凝土的孔结构4个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采用高品质的再生骨料、降低再生骨料水饱和度、采用优质的矿物掺合料、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孔结构是提高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有效途径.然后,对现有再生混凝土抗冻失效机理与理论予以总结,认为应针对再生混凝土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最后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包括:界定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失效极限状态;研究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失效机制;建立荷载与环境因素作用下抗冻耐久性设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陶瓷垃圾,节约天然砂石,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选取废旧陶瓷为再生细骨料等质量取代天然砂,制备陶瓷再生混凝土。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测试了再生陶瓷细骨料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力学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陶瓷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增加,而抗折强度却略有降低。说明将陶瓷废料应用在混凝土原材料中是可行的,具有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3.
引气浮石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配制了四种不同含气量的浮石轻骨料混凝土,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及抗冻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逐渐减小,抗冻耐久性是先降低后提高.对于四组浮石轻骨料混凝土,抗冻性不仅与含气量有关,还与强度有关.因此,要想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必须加入足够量的引气剂,这样才能保证在混凝土强度下降的同时,抗冻耐久性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4.
收集废旧陶瓷制成再生粗骨料,按照质量替代天然碎石,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陶瓷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先降低后增加,而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逐渐降低。因此,用废旧陶瓷再生粗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制备混凝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2015,(9)
研究了煤矸石取代碎石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并且通过使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矸石取代量的增加,抗冻性逐渐下降,适宜掺量不超过60%;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引气剂的掺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减缓随冻融次数的增长孔的劣化速率,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粉煤灰的最佳掺量在胶凝材料的10%;减水剂与引气剂复合使用效果更好,当掺量分别在0.4%和0.02%时,混凝土抗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意义重大,其抗冻性则是影响其应用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不同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从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试件的表面现象、质量损失及相对动弹模量3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水玻璃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用水玻璃溶液强化的混凝土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的抗冻惟和抗硫酸盐侵蚀性,结果表明,在低浓度(小于7%质量百分比)下,水玻璃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硫酸盐侵蚀件能.  相似文献   

18.
由于再生粗骨料中存在较多微孔隙和微裂缝,导致再生混凝土吸水率高且极易达到冻融破坏的临界水饱和程度,所以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较差,严重危害了严寒地区混凝土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开展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研究对其在严寒地区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再生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综述了再...  相似文献   

19.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抗冻融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试块收缩较大,抗碳化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中等,但抗冻融性较差。通过掺加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降低水胶比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20.
李志成 《山西建筑》2012,38(15):100-101
对高性能多高层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各因素水平对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制备出了高抗冻融多高层混凝土并进行了生产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