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邻菲啰啉单氮氧化物(PhenNO)与f过渡元素能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但以PhenNO为配体的混配配合物的性质至今未见报道。β-二酮类作为较好的螯合萃取剂与各种中性萃取剂在协同萃取锕系元素方面已有研究应用。我们首次合成了PhenNO及乙酰丙酮(Hacac)与铀酰的三元配合物,并对其组成和有关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高氯酸钍与1,8-萘啶氮单氧化物的固态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Th(C_8H_8N_2O)_5(ClO_4)_4。通过X光粉末衍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差热热重谱图等测定,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钍、铀酰的高氯酸盐与2,2′-二喹啉甲烷(Biqm)的新型固体配合物Th(Biqm)_5(ClO_4)_4,UO_2(Biqm)_2(ClO_4)_2的合成,以及对该配合物所进行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硝酸铀酰及硝酸钍与5-Br-PADAP(HL)在丙酮中反应,制得了固体配合物UO_2(NO_3)_2(HL)_2和Th(NO_3)_3L·HL。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溶解性及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X光粉末衍射等测定,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等摩尔的钆(Ⅲ)或钍(Ⅳ)和羟基吡啶酮(1-羟基-2-吡啶酮(1,2-HOPO)和3-羟基-2-吡啶酮(3,2-HOPO))的体系中,及在高pH条件下,合成了Th(1,2-OPO)(OH)_3·6H_2O,Th(3,2-OPO)(OH)_3·6H_2O,Gd(1,2-OPO)(OH)_2·3H_2O和Gd(3,2-OPO)(OH)_2·4H_2O等四种固体配合物。采用重量法,碳、氢、氮元素组份分析法和EDTA络合滴定等分析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溴化钾、碘化铯压片法研究了固体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性质。对固体配合物的溶解性和溶解液的紫外光谱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稀土、铀、钍苦味酸盐与喹哪啶酸氮氧化物的配合作用,合成了组成为Ln_2(Pie)_3·(ANO)_3·3H_2O(Ln=La、Pr、Nd、Sm、Eu、Gd、Er、Y;Pic为苦味酸根离子;ANO-为喹哪啶酸氮氧化物阴离子)、UO_2(ANO)_2和Th(Pic)·(ANO)_3·5H_2O的固态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的组成,红外、紫外光谱,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及摩尔电导等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相似文献   

7.
在无水乙醇中制得2,2′-取喹啉-N,N′-二氧化物(BiqO_2)与硝酸钍的固态配合物Th_2(BiqO_2)_3(NO_3)_8。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溶解性及摩尔电导、紫外光谱、荧光光谱、X光粉末衍射,差热-热重分析等性质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有桥式和整合式两种类型的配体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电位滴定法和紫外光谱等摩尔浓度连续变换法研究了钍(Ⅳ)-羟基吡啶酮:1-羟基-2-吡啶酮(1,2-HOPO)和3-羟基-2-吡啶酮(3,2-HOPO)体系的溶液平衡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钍(Ⅳ)与羟基吡啶酮强烈络合,并在不同的羟基吡啶酮与钍(Ⅳ)浓度比例和pH值范围内,生成不同的配合物,即pH=3.4,Th(1,2-OPO)~(3+);pH=4.0,Th(1,2-0P0)_2~(2+);pH=4.7,Th(1,2-OPO)_2~+;pH=5.8,Th(1,2-OPO)_4。3,2-HOPO与钍(Ⅳ)也存在类似的平衡状态,只是在略高的pH条件下生成上述各类的配合物。 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BETA程序在CDC,CYBER170/825计算机上处理电位滴定数据,得到各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和两种体系的pM值。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N,N′一二(2-吡啶亚甲基)-1,2-乙二胺(简写为bpme)与希土盐形成的1:1配合物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我们也报道过希土高氯酸盐与bpme生成的1:2的固态配合物。本文报道bpme与硝酸钍的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二、实验部分 1.试剂 Th(NO_3)_4·6H_2O,分析纯;bpme,以乙二胺和α-吡啶甲醛为原料,按文献[7]的方法合成,产物经元素分析及核磁共振谱验证。 实验中所用溶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经干燥处理。 2.测试方法及仪器 元素分析:碳、氢、氮含量用意大利产1106型元素分析仪测定,金属含量用容量法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硝酸铀酰与DB24C8的固态配合物的合成,测定其组成为[UO_2(NO_3)_2]_2·DB24C8·4H_2O,并对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摩尔电导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EGCG辐射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MTT方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以人肝LO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对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辐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MTT结果表明,EGCG在5-50μmol/L的浓度下,对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对细胞的修复有促进作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结果显示,EGCG作用可减少辐射所致的DNA双链断裂水平。两者均显示EGCG可减少对辐射导致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2.
溴代对竹红菌乙素光敏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MF-水体系中用自旋捕捉,消自旋等ESR技术测定了竹红茵乙素及其两种溴代物光敏产生^1O2,O^-2及负离子自由基的相对产额,发现单溴代未增加HB^1O2的产额,而二溴代使^1O2的产额增加20%左右,但同时降低其经电子转移产生O^-2和负离子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ISOCS在铀同位素丰度比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就地计数系统(ISOCS)测量235U和238U丰度比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基于蒙特卡罗原理的无源效率刻度软件对235U和238U子体234mPa进行效率刻度,采用平衡铀测定方法计算出235U和238U的原子比。使用该方法对某一铀样品进行了分析,其测量结果与质谱法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为2.2%。  相似文献   

14.
利用POISCR程序计算了调变磁化方向型(MMD)和调变宽度型(MW)永磁多极磁体的磁场分布。本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到永磁材料实际退磁曲线的非线性,两种型式永磁多极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分布相似,而带软铁屏蔽的MW型磁体的场强略高于MMD型磁体。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枸椽酸镓-67注射液放化纯度的鉴定,文献已有报道。Hnatowich比较了几种展开剂对不同形式镓的R_f值的影响;Waxmax用甲醇-水的硅胶薄板色层法对几种枸椽酸镓-67商业产品作了放化纯分析,日本是采用柠檬酸钠-乙醇展开剂的纸色层分析法。 本文比较了五种展开剂在中性产品条件下及三种展开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不同形式镓的纸色层图谱的影响,试图选择1-2种展开剂作为生产枸椽酸镓-67注射液放化纯的常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对放射性钍的促排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实验观察立即单次及连续给予单、双分子取代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 760 1和 95 0 1、95 0 2对2 34 Th中毒大鼠和小鼠的促排作用 ,以大鼠尿、粪中2 34 Th排出量的增高、小鼠整体和肝、骨组织中2 34 Th蓄积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作为评价指标 ,与DTPA相比较。体外实验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定 760 1和 95 0 1与牛血清白蛋白络合竞争Th的能力及ESR方法测定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 .2 )的作用。结果表明 ,760 1和 95 0 1、95 0 2均有较高的促排效果 ,中毒后立即单次给药使大鼠尿、粪中2 34 Th排出量达 63 %~70 % ,连续 3天给药使小鼠整体2 34 Th蓄积量比中毒组下降 82 %~ 88% ,肝、骨中的蓄积量均明显降低 ,760 1和 95 0 1的促排效果明显优于DTPA。 760 1、95 0 1和DTPA三者促排效果强弱差别和三者与血清蛋白络合竞争钍的能力相一致。 95 0 1和 760 1具有较强的直接清除O- .2 的作用 ,达到BESOD的水平。初步探讨了 760 1和 95 0 1防护核素内照射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元素在花岗岩表面吸附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钴的天然丰度为100%,是核反应研究常用的元素之一。根据核物理实验的需要,我们先后用电镀法、电阻加热法、聚焦重离子溅射法、滚轧法和水冷坩埚电子轰击法制备了各种厚度的钴靶。本文简述了制备钴靶的各种方法的工艺过程及其特点,指出了它们的适  相似文献   

19.
聚酯聚氨酯丙烯酸树脂(PUA)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线型、文链型、封端支链型聚酯聚氨酯丙烯酸树脂(PUA)的合成及其基本性能,其中线型PUA还包括聚醚型PUA。结果发现支链型PUA的力学性能和感光性能较优异,但粘度较大;而封端支链型PUA粘度较低,但力学性能、感光性能均较差。  相似文献   

20.
锆与HDBP形成萃取界面污物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锆与HDBP形成界面污物的行为,分析了Zr-DBP界面污物的基本构成,并就观察到的HDBP与锆形成界面污物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