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Planning》2014,(8):125-126
目的:探讨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对需要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技术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时间、完成静脉输液时间与静脉采血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8%,穿刺回血率95.6%,留置针采血成功率97.8%;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7%,穿刺回血率51.1%,留置针采血成功率55.6%。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成功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时间、采血时间以及静脉输液与静脉采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成功率较高,穿刺时间短,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本文通过对80例新生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认为血管选择、穿刺方法、送管方法、封管方法、取血、置管期护理是保证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有减少新生儿静脉穿刺次数,延长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的作用,从而使静脉输液方便,患儿减少痛苦,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80例骨科患者每例观察2次,自身对照,共穿刺160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观察组采用垂直进针快速静脉留置方法进行,每次操作均由3年以上护龄护士进行,并评价疼痛及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与对照组比较,0-1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1.8%和62.5%,2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2.5%和28.8%,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1.2%,效果明显,P〈0.05。结论垂直进针快速静脉留置穿刺方法能减轻患者进针疼痛感,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近几年来收治的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10例,对患儿加强疼痛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210例患儿无重度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加强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疼痛护理,可明显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目的:探究在外科手术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选取136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9例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对照组67例患者,采用常规静脉输液针的静脉输液,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外渗发生率为1.4%,对照组患者的外渗发生率为13.4%,两组患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有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47-48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小儿包皮环切术术后苏醒期安全性及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择期全麻下行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患儿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DL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对照组(C组),每组50例。记录四组患儿术后进入复苏室30 min内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躁动发生率和回到病房后6 h内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结果:DL组、D组与L组组内比较,患儿30 min内HR均较平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L、D组各时间点的HR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组躁动发生率为8%,D组为14%,L组为12%,均明显低于C组的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病房2、6 h时,C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病房1、2 h时,DL组、D组与L组患儿的镇静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围术期,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应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案,具有术后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使患儿复苏期躁动发生率降低,明显提高了麻醉恢复室的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0)
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两种穿刺方法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病人20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在血管上方35度至40度进针,留导管在外端0.01~0.02cm,对照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15度至30度进针,导管全部刺入血管。留针时间4天,观察留置针穿刺点出血情况、发生血液逆流及堵管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穿刺点出血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点出血明显较试验组少;血液逆流及堵管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在穿刺过程中,35度至40度进针,留导管在外端0.01~0.02cm,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效防止了穿刺点出血现象,减少了护士更换贴膜的频率,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9)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而手术病人更需要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特点,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逐渐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特别对于大出血、休克等急需补充血容量及俯卧、侧卧位等需要特殊手术体位的病人,选择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可以为顺利手术和抢救病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究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200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头皮针进行输液。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穿刺技术输液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0%。两组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来说,对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0):96-9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不同分为品管圈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品管圈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依从性、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认知、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术及团队凝聚力评分的差异。结果:品管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5.208,P=0.022)。品管圈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依从性、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术及团队凝聚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术及团队凝聚力,可促进患者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的认知和置管依从性的提高,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71-75
目的:评价舒适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收治的122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舒适麻醉组和传统麻醉组各61例,舒适麻醉组采取心理干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术后镇痛的舒适麻醉方法治疗,传统麻醉组采取常规麻醉方式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水平、麻醉效果和手术满意度情况。结果:舒适麻醉组入手术室时(T2)和麻醉开始时(T3)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舒适麻醉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麻醉组,舒适麻醉组麻醉效果Ⅲ级及以上的比例为75.4%明显高于传统麻醉组的42.7%,舒适麻醉组产妇满意度91.8%明显高于传统麻醉组的7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麻醉流程有利于减轻产妇焦虑,提高麻醉效果和术后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2):31-34
网络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人们经常接触和使用的事物。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也一样,怎样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是一个十分复杂又关键的难题,它涉及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文章简单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当前的安全防护情况提出技术与管理措施,希望有助于提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6):868-871
目的:建立复方樟脑乳膏中相关物质测定的色谱方法。方法:挥发性杂质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PEG-20M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柱温:120℃,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非挥发性杂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Kro-masil氰基柱(25cm×4.6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02mol.L-1醋酸铵溶液(pH值为6.50±0.05),流速为1.0mL.min-1,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各有效成分与杂质之间分离良好,非挥发性成分盐酸苯海拉明、甘草次酸、葡萄糖氯己定的分离度分别为7.1、10.2、22.1,挥发性成分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的分离度分别为7.9、10.1、5.7。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复方樟脑乳膏中相关物质检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28):56-59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在近视儿童屈光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112只眼)7~17岁近视患者分为7~12岁组和13~17岁组,在散瞳前后,由有经验的验光师对患者进行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比较每组用药前后等效球镜(SE)值的变化。结果:每组散瞳前后SE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是一种睫状肌麻痹剂,但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睫状肌麻痹作用效果有限,且散瞳前后屈光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2):134-136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革命文艺的引导、组织和领导,在"左联"的运作下,左翼作家们没有被国民党的文艺统制和文化围剿所压垮,他们在一个很难容纳叛逆青春的时代里,以激昂高歌的姿态、文化斗争的意识和集体活动的方式,彰显了他们的生命风度和文学才情,坚守了革命理想,抵抗了精神虚无,并通过大量的文学创作建构了新文学的刚硬风骨,进而撑起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脊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2):1867-1869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膏伏天穴位贴敷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及对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伏天贴敷加味玉屏风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有效率。结果:患儿治疗前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水平为(2.7±0.6)μg·L~(-1),经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血清因子治疗前分别为(74.4±9.3)μg·L~(-1)、(2.0±0.3)μg·L~(-1)和(1.2±0.2)μg·L~(-1),治疗后分别为(42.3±8.9)μg·L~(-1)、(0.5±0.1)μg·L~(-1)、(0.6±0.1)μg·L~(-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医学意义(P<0.05)。100例患儿中,83例治愈,17例好转,有效率达到100%。结论:加味玉屏风膏伏天穴位贴敷可有效抑制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5):51-52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对小儿急性喉炎临床效果、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7年12月本院118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与对照组(n=59)。对照组单独予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利多卡因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1%高于对照组84.75%(P<0.05);治疗5d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d后,观察组血清IL-8、IFN-γ、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减轻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复合地基特性的阐述和特例的计算,说明在高层基础设计如遇到深厚软土层的地基时,采用复合地基是现行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