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切L1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E1美观等优点,适用于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2):1-2
目的:探讨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纵隔肿瘤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VATS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124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试验组采用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同期采用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VAT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无术中或术后死亡。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咽喉疼痛、刺激性干咳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VATS治疗纵隔肿瘤是可行性与安全的,有利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5):117-11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喷雾对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进行气管插管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布地奈德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仅行常规治疗,布地奈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布地奈德混悬液喷雾治疗(成年用量),1~2 mg/次,2次/d,共7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插管深度及手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插管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手术后的呼吸道感染率8.00%(4/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8.00%(1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705,P=0.000)。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喷雾对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呼吸道感染率,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7):49-5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中老年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1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84例45岁以上(含45岁)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术前均给予麻醉诱导,研究组另实施缺血后处理。观察两组麻醉效果(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复跳时间)、麻醉诱导手术前(T_1)、升主动脉开放后12 h(T_4)心肌标志物[心肌脂肪酶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心肌细胞病理学结果构成情况,同时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对照组长,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T_1时刻两组H-FABP、cTn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两组H-FABP、cTnI均较T_1时刻明显升高,但对照组升高幅度较研究组明显(P<0.05)。术后研究组心肌细胞病理学损伤总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研究组术后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有效减轻中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对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预后效果无较大影响,可作为中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预防心肌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6)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手术治疗的88例重症需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7例患者在可视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可视组)、4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光纤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常规组),对比使用两种喉镜下的插管效果差异。结果可视组患者的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可视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89.36%显著的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5.85%(P<0.05);可视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10.64%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6.83%(P<0.05)。结论可视喉镜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插管时间、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6)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手术对肺大疱切除手术后病人肺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肺大疱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常规开胸组40例和电视胸腔镜组40例。结果:两组肺大疱患者术前FVC、FEV1、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电视胸腔镜组肺大疱患者FVC、FEV1、MVV均低于常规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肺大疱创伤小,术后肺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30-32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插管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潮州市人民医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试验组采用可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行全身麻醉前与行气管插管即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插管相关指标:插管次数、声门暴露时间以及插管总时间,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身麻醉诱导前,两组HR、SBP和DBP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气管插管即刻,试验组患者的HR、SBP和DBP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插管次数、声门暴露时间以及插管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喉镜下行气管插管能有效降低因插管刺激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且具有一定的开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1):42-43
目的:研究及分析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巨大房间隔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微创封堵治疗)20例和B组(常规手术治疗)2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切口大小及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心脏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住院费用高于B组,切口小于B组,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炎性因子血清表达水平低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心脏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好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对于患者的炎症反应控制相对更好,更为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达克罗宁抑制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全身麻醉开胸手术行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达克罗宁组(A 组)于插管前在双腔气管导管前20 cm 处均匀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石蜡油组(B 组)于插管前相同位置涂抹等量石蜡油。分别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双腔气管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T2)、5 min(T3),拔管前(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3 min(T6)、5 min(T7)时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观察术后第3天患者咽喉部并发症(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失血量及术中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组 T1时的 HR、SBP、DBP 及 NE 水平与 T0比较均显著升高(均 P <0.05);A 组 T2—T7时各项指标与 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B 组 T2—T7时的 HR、SBP、DBP 及 NE 与 T0及 A 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 P <0.05)。A 组术后发生咽部疼痛8例、声音嘶哑3例;B 组发生咽部疼痛17例,声音嘶哑8例,B 组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高于 A 组(P <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有利于维持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了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8):57-60
目的:研究局麻、硬膜外麻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4年3月诊治的87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和病情等选择不同术式,其中23例行局麻下疝修补的患者作为局麻组,36例硬膜外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作为硬膜外麻组,28例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的患者作为腹腔镜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以硬膜外麻组时间最短,腹腔镜组时间最长(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局麻组最短,硬膜外麻组最长(P<0.05);总住院时间以腹腔镜组最短,局麻组最长(P<0.05);术后疼痛时间以腹腔镜组最短,局麻组最长(P<0.05);住院费用以腹腔镜组最高,局麻组最低(P<0.05);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近期复发病例。结论:三种术式各有最佳适应证和优缺点,应个体化选择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6)
日间手术的逐步广泛开展和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理念的不断推进,均是为了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使患者更为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英国2019年日间手术指南的发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日间手术围手术期管理过程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和管理路径,对指导临床医生如何安全地开展日间手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文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高度,就指南更新内容进行循证医学证据的深度挖掘,进一步阐明日间手术临床实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翔 《城市建筑》2009,(7):77-80
谷斯瑞外科中心是谷斯瑞卫生系统赛尔院区全方位可行性研究规划的第一期项目,设有16间大型手术室、2个小型手术室、外科辅助设施及1个门诊手术中心。  相似文献   

13.
《现代装饰》2009,(1):26-31
随着医疗机构数量的日益增加,漫步街头,诊所的身影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如今的诊所提供了多样的服务和丰富的室内设计以提升品味。因此,现代医疗空间设计呼唤着创新和独特,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艺术整形美容院坐落在首尔市江南区青潭洞,旨在通过色彩的运用缔造深刻的第一印象。整个空间沉浸在灿烂的樱桃红之中。然而在设计之初,业主却认为粉色系并非空间色彩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1):104-105
目的: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总结脊柱结核手术管理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6年4月采用开放手术治疗126例患者入选开放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194例患者纳入微创组,比较两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末次随访,微创组与开放组后凸Cobb角、ESR、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开放组ESR低于微创组(P<0.05);开放组Frankel分级下降率100%(64/64),微创组100%(9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神经功能缺损痊愈率93.75%(60/64),微创组87.91%(8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合计例次率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效果,康复速度快,但可能在改善血沉方面无明显优势,可能与其病灶清除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4):64-7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结肠癌切除术疗效比较和安全性及长期生存分析。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观察组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结肠癌,降低术中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11):56-57
目的:探究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98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采用腹腔镜治疗的试验组50例和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的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术后情况(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复发类型、生活质量KPS评分、患者满意率、5年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结果:试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复发率及复发类型、5年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较开放手术虽不能显著延长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但可显著优化术中情况、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8):119-121
目的:讨论动感重睑术与传统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行重睑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和动感组,每组49例。传统组给予传统重睑术,动感组给予动感重睑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动感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高于传统组的81.63%;动感组满意率为93.88%,高于传统组的77.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感重睑术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率,使术后重睑的线条更加完美与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3):142-145
目的:针对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嗅沟脑膜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特征的变化。结果: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术后颅内压无明显变化、出现/加重所占比例均为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障碍术后无明显变化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10.0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无明显变化患者所占的比例为1.6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患者术后出现/加重所占的比例为3.3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嗅觉障碍术后无明显变化所占的比例为13.3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嗅沟脑膜瘤治疗中,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和预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高压、视力障碍、癫痫的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较好的临床预后效果,所以在嗅沟脑膜瘤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0):74-7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配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恢复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妇科收治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快速康复外科组(FTS组)和传统护理干预的传统组,每组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以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传统组短,住院费用较传统组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少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未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且能有效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15):93-94
目的:研究胃肠手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结合大黄芒硝贴敷脐部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本院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C组采用传统方式治疗,B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进行康复,A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结合大黄芒硝贴敷脐部进行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三组患者CRP生化检测结果均在术后第3天有所降低,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A组与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除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外,其他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炎症反应的发生率明显较其他两组更低,愈合良好率明显更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结合大黄芒硝贴敷脐部对胃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有显著疗效,达到了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快速、良性转归,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的目的,值得在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