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4,(8)
目的:研究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状况,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总有效率(95.8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7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其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比较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预后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1):101-104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三位一体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BI、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4):68-70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凝血常规等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复查也基本恢复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阿加曲班能有效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8):30-31
目的:探讨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11月1日本院10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接受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与对照组(接受肝素抗凝),各50例。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NIHSS)及生活能力(MBI)。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字2=7.794,P=0.000);治疗后3、7、14 d,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急诊尿激酶溶栓疗法可增强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8):128-13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随机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中选出120例,其中60例获得本院急救人员进行的院前急救措施,作为急救组;另外60例为自行来到医院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急救组采取的急救和转运措施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急救组有1例现场死亡(1.67%),3例入院后死亡(5.00%),总死亡率为6.67%,而对照组死亡率为13.33%,明显高于急救组;急救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健康,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9):66-67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干预对发育临界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筛查出的总发育商为7085分的085分的06岁发育临界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以体检为主的保健的基础上的常规早期教育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早期教育指导基础上,还进行了早期综合干预,采用06岁发育临界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以体检为主的保健的基础上的常规早期教育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早期教育指导基础上,还进行了早期综合干预,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进行测查,比较两组发育临界儿干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发育商数、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的得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达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035,P<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提高发育临界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急性胰腺炎是累及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病变,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可引起器官衰竭,病死率较高。入院后最初24 h内的早期干预对改善SAP预后至关重要。有证据提示,早期预测SAP疾病严重程度、充分补液及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临床转归。不加选择地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早期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SAP患者无效。但现有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证据级别较低,有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阐明SAP患者早期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6):27-30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流变学,临床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8):8-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5)与干预组(n=67),对照组患者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钙拮抗剂,并辅以胞二磷胆碱进行对症支持性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药物进行降血压治疗,使患者入院1 d内的血压下降至160/100 mm Hg内,采用NIHSS评分、Barthel Index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第1周、治疗半年及治疗1年时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第1周的Barthel Index评分为(46.3±1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1±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半年及1年后的NIHSS评分、Barthel Index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或P<0.01);干预组治疗1周后的TACI、PACI、POCI型Barthel Index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1周后TACI型的改良Rank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半年后LACI、TACI、PACI、POCI的Barthel Index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半年后TACI、PACI型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早期进行降血压治疗预后效果往往不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3):30-31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基底节区急性期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发生于基底节区的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和DTT检查,首次检查后第3~4周进行DTT复查,并于工作站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所有病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发病后1年行徒手肌力测试,比较首次检查与复查时CST分级与肌力恢复等级间的关系。结果:首次检查皮质脊髓束等级与肌力恢复等级呈负相关(P<0.05);复查皮质脊髓束等级与肌力恢复等级呈显著负相关(P<0.001);皮质脊髓束变化趋势(减少或无变化)与肌力恢复等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与基底节区急性期脑梗死肌力恢复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5):134-137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依据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n=30)与尿酸正常组(n=90),记录患者入院时相关病历资料及随访情况,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因素及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78例预后良好,42例预后不良。年龄、吸烟指数、冠心病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发病3个月预后不良的可疑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尚不能作为急性脑梗死发病3个月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史是急性脑梗死发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尿酸组血尿酸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289,P<0.05),尿酸正常组血尿酸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血尿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中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8):88-91
目的:观察血管软化丸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血管软化丸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Crouse斑块积分、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同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Crouse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和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软化丸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病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抑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避免脑梗死的进一步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6):42-43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8±7.5)分、(21.1±7.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3±7.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6±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基本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3%、98.0%,对照组分别为40.8%、93.9%,研究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出现再梗死,对照组有6例出现再梗死,再梗死发生率为12.2%,研究组再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7):132-134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依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将患者分成三组,在患者起病后的不同时期,发病后3 d内(急性期)、发病后814 d(慢性早期)、发病后3014 d(慢性早期)、发病后3060 d(慢性期)依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级别皮质脊髓束损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进行比较,评价该神经束的受累情况与脑梗死患者预后变化的关系。结果:随着发病时间的不断延长,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在不同时期,B、C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准确定位梗死灶,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1):76-79
目的:研究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发病≤6 h)患者7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尿激酶(UK)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凝血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均有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 h,观察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且存在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18):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预后及症状性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并接受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r-t PA)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或平行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20 mg/d)和高剂量组(40 mg/d),常规剂量组42例,高剂量组4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和静脉溶栓,常规剂量组在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高剂量组在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溶栓结局(出血转化、脑实质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变化、溶栓后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高剂量组较常规剂量组明显(P<0.05);高剂量组脑实质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分别为9.30%、4.65%,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28.57%、1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血清hs-CRP含量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血清HDL-C含量显著上升,且高剂量组均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33.33%,显著低于高剂量组的55.81%,常规剂量组m RS评分为(2.45±0.51)分,显著高于高剂量组的(1.95±0.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常规剂量可显著改善其血清炎症、血脂水平,同时可有效预防溶栓后脑实质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且对神经功能和预后改善较为明显,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187-192
鄂拉山香加吾岗地区晚三叠世鄂拉山组火山岩相可划分为喷发相、喷溢相、溢流相、次火山岩相及火山颈相,以富Si、Na,高K,贫Ti为特征。在SiO2~Na2O+K2O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在亚碱性系列区,在AFM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在钙碱性系列区,为中-高钾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以高Be、W、Au、Zr、Hf、Te、Cs、Th,低Sr、Cr、Mn、Nb、Rb、Ta、Co、Ni、Cu为特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铕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轻稀土呈富集型。经Logσ-Logτ图解分析后,结合地质背景认为区内晚三叠世火山岩形成于左行斜冲的陆—陆后碰撞环境,为后碰撞加厚陆壳下部物质发生重熔后的产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5):31-3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患者血管再生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脑内压干预、控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再生指标与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肌酐(Cr)与尿素氮(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FGF与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r与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与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bFGF、VEGF水平,进而促使血管再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